特低渗透区块周期注水参数优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特低渗透区块周期注水参数优化研究

李稳稳

李稳稳

(大庆方兴油田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大庆163000)

摘要:某区块实施周期注水先导试验的基础上,将周期注水理论公式与试验经验分析结合,并将A井区和B井区作为试验区开展周期注水数值模拟研究,优化周期注水方式、注水周期、注水强度,得出了一些可行性的结论,为区块继续开展周期注水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特低渗透;周期注水;数值模拟

1问题的提出

区块平均孔隙度11.7%,平均空气渗透率1.19×10-3μm2,属于特低—致密储层。采用线性井网五点法注水开发。随着开发时间延长,裂缝发育井区主力层裂缝见水、基质受效差,层间、平面矛盾突出,产量递减和含水上升速度较快,为减缓区块产量递减速度,减少无效低效注水量,开展了周期注水的试验,见到了较好的增油控水效果。该区块纵向上开采油层层间差异大,层内非均质性严重,且为行列式井网布井,需对周期注水方式进行相应的研究与优化。

2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区块存在储层物性差、井区注水效率低、裂缝发育井区注水单层突进等问题。

一是水驱控制程度较高:区块砂岩水驱控制程度80.6%,有效水驱控制程度79.2%,其中双向以上砂岩水驱控制程度47.2%,有效水驱控制程度46.5%。

二是层间平面矛盾突出:试验区处于裂缝发育井区,主力层裂缝性见水水淹,层间、平面矛盾突出;高含水井比例占试验区井数的34.3%。

三是剩余油分布特点:层间上,剩余油主要分布在Ⅰ类储层第15、16、20层,占75.3%,平面上,剩余油集中在高渗通道两侧和砂体变差部位。

四是地层压力分布不均衡:区块地层压力10.08MPa,总压差-6.26MPa,地饱压差+5.36MPa,地层压力分布不均衡,有利于周期注水技术的实施。

3周期注水参数优化研究的做法

针对不同含水井层,采取不同周期注水的方式,开展了周期注水现场试验。试验证明:在保持地层压力的前提下,与常规注水相比,周期注水可以提高注入水的波及体积和最终采收率。

3.1合理优化周期注水方式与参数

3.1.1应用理论公式与经验分析法,合理优化周期注水方案

周期注水的最佳工作频率ωP或半个周期的时间长短T由下式确定。

式中:K为储层岩石渗透率;φ为储层岩石孔隙度;C为储层岩石压缩系数;L为注水线到采油线的距离;μ为为流体粘度;T为注水工作半周期,计算得97天。周期注水最佳工作周期与地层渗透率和注采井间距离的关系。地层的弹性越差或渗透率越高,频率应越大,即周期的时间越短;随着驱替前缘的推进(随着L的增加),频率应减小,即周期的时间越大。

3.1.2优化合理的间注方式

单井层段间注:结合单砂体水驱受效类型,以强水驱受效为主的层段进行间注;单井全井间注:纵向上层间吸水差异小,多层强水驱的井进行间注。对于多井间注方式,根据含水、地层压力恢复水平选取多井间注方式:

一是综合含水≤20%,地层压力恢复水平小于50%的井区,未形成线性水线,采用零散间注;二是综合含水在20%-40%之间,地层压力恢复水平在50%-75%之间的井区,未形成线性水线,采用井间间注为主,排间间注为辅;三是综合含水≥40%,地层压力恢复水平在75%以上的井区,形成线性水线,采用排间间注为主,井间间注为辅。

3.1.3优化合理的间注周期

根据历年周期注水井周围连通目的井含水及井区突进系数统计结果,确定合理停注周期为30-120天。

3.1.4优化合理的年注水量、注水强度

根据历年周期注水井周围油井地层压力恢复水平,确定合理年注水量为正常年注水量75%左右。通过先导性试验实施的周期注水井,应用乙型水驱曲线预测不同注水强度周围连通油井的采收率,预测当周期注水强度为连续注水强度的1.5倍时,采出程度最高。

3.2应用数值模拟,进一步优化周期注水参数

为进一步改善周期注水效果,将Ⅰ类A井区作为试验区应用数值模拟开展全井周期注水研究。

3.2.1优化合理的间注方式

应用数值模拟对裂缝较为发育、含水上升较快的A井区的15口水井开展全井周期注水研究,优选间注方式、间注周期、注水强度等参数,对区块裂缝发育井区实施周期注水提供指向性依据。

分别采用排间3月轮换、整体3月间注,预测到10年后的开发水平,根据采出程度与含水关系曲线,对比整体间注与排间轮换2种方案,整体间注比排间轮换采出程度提高0.45个百分点,目前含水阶段适宜整体周期注水。

3.2.2优化合理的间注周期

在整体间注方式下,分别采用注3停3、注2停4、注2停2、注4停2、注6停6的间注周期注水,预测到10年的采出程度,根据采出程度与含水关系曲线,5种方案对比表明,注3停3采出程度比其余方案提高0.4个百分点以上,因此,对称周期注3停3效果最好。

3.2.3优化合理的注采强度

在对称注3停3的间注周期下,分别采用周期注水强度为原注水的1.5倍、2.0倍、3.0倍注水强度注水,预测到10年后的采出程度。对比4种方案,保持现注水强度,年注水量减半的方案采出程度比其余提高0.3个百分点以上,保持现注水强度开发效果最好。

3.3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参数组合模拟

应用数值模拟对B井区裂缝较发育,层间受效差异大的6个井组开展层段周期注水参数优化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参数进行组合,确定了最优方案。预测10年开发水平,根据采出程度与含水关系曲线,对比出不同方案下的采出程度,从而确定周期注水合理技术参数。

对间注方式、间注周期、注水强度3个参数因子4水平进行12种组合模拟,预测10年应用效果,从而优选最优方案。正交设计原则:每列中不同数字出现的次数是相等的;在任意两列中,将同一行的两个数字看成有序数对时,每种数对出现的次数是相等的。

根据正交表的设计原则对3因素4水平设计了12种组合方案。若采用全面试验需要进行48(3×4×4)次,对于数据流编写和计算带来麻烦,而“正交法”是研究与处理多因素试验的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它不可能像全面试验那样对各因素效应、交互作用一一分析,但它能在试验范围内分布得很均匀,通过试验找到最优水平组合,较之前方案设计更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能反映全面情况。

应用数值模拟预测12种正交组合方案效果,通过绘制采出程度与含水关系曲线,方案A1B1C1与A2B2C3阶段采出程度较高,但A2B2C3注水量是A1B1C1的2倍,注水强度越大,含水上升速度最快。综合考虑现场实施情况及注水效率,确定了A1B1C1最优设计方案。

4结论

周期注水是低渗透裂缝型油藏稳油控水的有效方法,注水的工作制度应随开发阶段的变化而调整,应用数值模拟优化周期注水参数,使开发参数与地质条件相适应,通过最优的组合设计获得理想的开发效果。

通过应用“正交法试验法”,较全面试验减少四分之三的试验次数,提高了试验效率,获得水平最优组合。

参考文献:

[1]闻国峰,任宝生,倪天禄,史明义,申海华,肖印泉.应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周期注水.石油勘探与开发.2000.

[2]陈颖,彭倩,王金钊,陈永志.周期注水改善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研究.西部探矿工程.2012.

作者简介:李稳稳,1989年生。2012年毕业于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现从事数值模拟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