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语言学视角下的医患会话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3

批评语言学视角下的医患会话研究

杨向蕾张靖霞

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西安710128

摘要:医患会话体现着话语,权利和意识形态的关系,具有明显的语言学特征。本文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以批评性话语分析Fairclough的三维模式为理论框架,以“好医生在线”的50段医患会话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语篇,话语实践,社会实践三个方面研究医患会话的语言特征。一方面丰富批评语言学对医患会话的研究,另一方面为改善医患关系,促进良好的医患沟通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法;批评性话语分析;Fairclough的三维模式;医患会话;

基金项目: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

课题名称:批评语言学视角下的医患会话研究(项目编号:syjs201640)

一.引言

目前,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日趋激化,医闹现象日益增多,医患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近些年来,我国的医疗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健康节目《人间世》的纪录片的播出,人们更加深刻的了解了医生与患者的关系。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网络空间的医疗咨询网站也层出不穷,诸如好大夫在线,在线医生,拇指医生,邻医网等在线医生网站越来越受到关注。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的途径去跟医生沟通病情。

网络空间的医患会话主要是指医生与患者在患者就诊期间以互联网为媒介在在线咨询网站上通过书面形式语言交流。“好大夫在线”是一个受众范围相对较广,比较权威的医疗网站,该网站的医患会话具有明显的话语特征,所以对其研究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迄今为止,批评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日益丰富,然而,前人运用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大多分析新闻语篇,教学,演讲,广告等语料,分析医患会话的较少,医患会话的研究应该受到关注。本文主要通过“好大夫在线”的50个对话为语料以及与10个三级甲等医院的医生访谈的形式,以Fairclough的三维模式为理论框架,对医患会话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以下两个个问题:

第一,医患会话有怎样的语言特征。第二,医患话语的背后,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话语,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二.Fairclough的三维模式

Fairclough提出了批评话语分析的三分法,为批评话语分析理论提供了理论框架。他认为话语分析主要包括文本分析、文本生成和社会过程三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语篇、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维度。其中,文本分析和文本生成主要表现在词汇语法层面,而社会实践主要在解释层面。在Fairclough的三维框架中,语篇分析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主要包括词汇、语法、语义、声音系统,衔接连贯等文本分析过程。话语实践也就是文本生成的过程,也是话语的消费过程,主要包括话语生成和话语消费,一般体现为话语流转。社会实践是一个社会过程,主要从机构语境,政治语境,社会语境,以及文化语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随着医患关系日趋紧张,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对医患会话研究也日益增多,在国外,Martin,Eggins&Slade,Halliday&Matthiesse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研究医患会话的语言特征。国内医患关系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方面的主要研究有:武宜金,李林子,王晓燕,李宁,罗茜从人际功能的视角研究了医患会话。陈海庆&李慧祯,高文艳,刘芳,袁继红,刘兴兵,王洁,谭晓凤,胡艳&董方莉从揭示医患会话中的权势关系中对医患会话进行了研究。邹素对网络空间的医患会话进行了批评语言学的研究,谭晓风从批评语言学角度对中医门诊医患会话进行了研究,冯小玮对批评语言学的医患会话进行了综述。

综述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医患会话研究还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医患会话缺少实证研究。第二关于“话语实践”的实效性研究不足。第三,运用批评话语分析理论视角下的医患会话研究还很缺乏。第四,关于网络在线医生的医患会话以及与医患会话相关的节目的研究还较少。第五,中西医医患会话对比研究的还较少。

本文主要以Fairclough的三维模式为理论框架,对网络在线医生网站“好大夫在线”中的50段医患会话进行分析。

三.批评语言学视角下的医患会话分析

本文将从语篇,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对其进行分析。

3.1语篇

在医患会话中,医生和患者对词汇和语法的选择具有一定的语言学特征。他们对词汇语法不同的选择,体现了医生与患者不同的社会地位。主要表现在称呼语的选择上。从语法上看,主要表现在疑问句与命令句的的使用以及对过去时态的使用。

对词汇的选择,首先表现在称呼语以及语气助词“吗”的选择上,患者多用“您”“医生”“大夫”来称呼医生,很少有患者对医生零称呼,这也很直接地说明了在我国的医患关系中,医生处于主导地位,受到了患者的尊重。而医生多用零称呼和第二人称“你”来称呼病人。从语法方面看,在网络诊断的网站中与实际的医生问诊有所不同,患者多以陈述句开始对话来陈述病情,以疑问句结束对话来询问治疗办法,患者在陈述病情的时候多用过去时态。医生也多用疑问句来展开对病情的进一步诊断,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病因,找到解决办法。同时,医生为了让患者更好的治疗疾病,多使用祈使句来命令患者。诸如:

例1:患者:耿大夫,药吃了一半,今天嗓子干疼,白天还是偶尔有痰的咳嗽。嗓子干跟例假有关系吗?

医生:如果咳嗽好点,阿斯美白天吃一粒。其它药继续。

例2:患者:您好,我父亲咳嗽,气喘相当严重,动一下就喘。我们离北京很远,能不能到北京找您门诊看病,需不需要在北京长期治疗。还有医院挂号很难,不知道好预约吗?能不能先治疗咳嗽和气喘?

医生:可以试试中药。但是第一次开中药我需要看到你啊

例3:患者:医生,您好!我肚子疼一年了,吃什么都不舒服,肛门里面也不舒服想拉有时又没有,肚子老是咕噜咕噜,很疼,老放屁,最近几个月每天都疼。看过的医生说是肠胃功能紊乱,但是药吃那么多也没好,这几天吃了药大便都是黑的,医生,我该怎么办?

在上述三个例子中,患者分别使用了大夫,您,医生来称呼医生,在笔者搜集的语料中,很多患者,超过75%的患者使用这些称呼,而只有少于10%的患者对医生零称呼,几乎没有患者对医生称呼“你”。在笔者与医生的交流过程中,发现还有一些患者会对一些职称高一点的或者比较资深的医生称呼“教授”“主任”。对于疑问句与陈述句的使用,网络空间的医患会话与门诊会话不同,患者的问句多于医生,占60%以上,医生多用陈述句回答患者。对于语气词的使用“吗”使用的频率高于其他语气词的使用。

3.2话语实践

话语实践主要体现在话轮转换。机构话语中的对话往往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所以。医患会话中的会话结构与普通的会话区别开来。在长期的交流过程中,机构话语往往具有自己的固定的模式。医患会话的在机构话语方面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一问一答句式的使用,医生为了更好的诊断,达到治疗效果,会以提问的形式展开对话。网络空间的医患会话与日常的医患会话不同,日常的会话往往从医生开始,而网络空间的医患会话大多从患者开始陈述病情,并且主要为患者的提问,医生的回答。例4:

患者:大概从13岁开始,今年26岁,已有十几年的时间,全身多汗,特别是头部,具有遗传性,有没有治疗方法?

医生:如果检查后没有查明原因,可以口服些减轻汗液分泌的药物,如果影响不大,建议治疗。

患者:有什么药物可以减轻汗液分泌

医生:阿托品之类抗胆碱能药物,但是副副作用比较多,像口干等不适

患者:阿托品对身体的要求比较高,有些人不适合吃是吗

医生:是有些人,主要是作用广泛,你可以查下抗胆碱能神经递质药物的作用机制

……

例4中,很明显的一问一答式的对话,所有的会话都围绕患者的病情而进行。在笔者搜集的语料中,超过80%的医患会话都是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展开。由于网上交流的原因,网络医患会话很少会受到医生与患者情绪,语气的影响。所以网络的发展对缓解医患矛盾具有一定的帮助。

3.3社会实践

语言和社会紧密相连。语言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象,社会也影响了语言的使用。医患会话也折射出了一定的社会结构。通过访谈的形式与医生交流,笔者发现,医生在医患交流的过程中往往处于主导地位。由于医生和患者的地位差距悬殊,文化程度和知识结构都有很大的差距,在医患会话中,医生掌握着话语的主动权。医生所有的会话都是围绕着病人的病情展开。所以在诊断的过程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医生与患者应该相互配合,相互理解,注意说话方式,提高说话技巧,减少医患问题的出现。

四.结论

本文认为,近些年来我国的医疗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医闹现象日益增多,我国的医患会话,也有一定的特征。网络空间的医患会话往往从患者的提问开始,医生和患者交流的过程中,隐藏在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话语,权势,和意识形态很明显,医生和患者的地位差距悬殊,文化程度和知识结构都有很大的差距,既要达到治疗效果,又需要避免医疗纠纷,就需要医生和患者在交流的过程中,两者都要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和方式,提高说话技巧,不仅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医疗氛围,而且能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同时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Eggins,S.andSlade,D.AnalysingCasualConversation[M].London:Cassell,1997.

[2]Fairclough,N.CriticalandDescriptiveGoalsinDiscourseAnalysis[J].JournalofPragmatics,1985(9).

[3]Halliday,M.A.K.&Matthiessen,C.M.I.M.AnIntroductiontoFunctionalGrammar[M].London:Arnol,1994/2000/2004).

[4]Martin,J.EnglishText:SystemandStructure.Amsterdam:JohnBenjaminsPublishing,1992.

[5]陈海庆&李慧祯.言语行为视阈下医患会话权势不对等关系探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89-93.

[6]冯小玮.批评语言学视角下的医患会话研究综观[J].医学与哲学.2016(1):37,53-55.

[7]高文艳.医患会话中权势关系之话语分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7):169­170.

[8]胡艳&董方莉.基于Fairclough三维分析模式的门诊医患会话批评性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6(3):37,86-89.

[9]李宁.医患口语语篇中责任情态的人际意义[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542-544.

[10]刘兴兵.医患门诊互动中目的与权势[J].外语学刊.2009(4):73-76.

[11]谭晓风.中医门诊医患会话中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J].国医学伦理学.2015(1):8-12.

[12]王洁.医患对话中委婉语的语境顺应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2.

[13]王茜,严永祥&刘炜.基于100例医患会话的社会学分析[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7,29-31.

[14]武宜金,李林子&王晓燕.从人际功能视角看门诊医患会话的言语特征[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3,72-75.

[15]袁继红.医患门诊会话中礼貌的语用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24-48.

[16]郑丹.医患对话中问句的批评性分析[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7:37-42.

[17]邹素.批评话语分析视阈下网络空间医患问答中的权势关系探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188-190.

[18]好大夫在线http://zixun.haodf.com/dispatched/19.htm

作者简介:杨向蕾,1991年出生,女,汉族,现就读于西安外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2015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作者简介:张靖霞,1992年出生,女,汉族,现就读于西安外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2015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