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老年腰椎结核误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针对老年腰椎结核误诊分析

单丽艳

虎林市人民医院158400

【摘要】老年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身体机能也在逐渐减弱,患病概率也逐渐提升。医院在对老年腰椎结核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发生误诊情况,苏日安这种情况发生概率较小,但是也必须要引起高度的反思。卫生医疗工作人员需要积极找寻导致老年腰椎结核误诊情况产生的根本原因,应用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保证患者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从而促进我国卫生医疗水平提升。本文就是针对老年腰椎结核误诊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对相关卫生医疗工作人员有所启示。

【关键词】老年;腰椎结核;误诊;临床医疗

引言:腰椎结核误诊情况虽然少有发生,但是存在对于误诊情况需要进行深入反思,这样才能对误诊情况进行有效预防,使得患者病情得到有效诊断,帮助患者在最佳时间得到有效治疗,避免因为医疗工作人员误诊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对老年腰椎结核误诊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病例资料

(一)患者资料

本文对医院阶段时间内发生的一例老年腰椎结核误诊情况进行深入分析,这名患者为女性,年龄为82周岁。患者腰部疼痛已经有了9个月的时间,通过为卫生医疗工作人员的询问得知,患者在九个月以前并没有明显的腰部疼痛感觉,因为病症并不明显,所以并没有引起患者的重视程度。八个月之间患者到医院进行诊断,经过先进的医疗设备对患者进行X光照射,发现患者锥间隙较为正常。考虑老年骨质疏松症伴腰4~腰5椎体陈旧性压缩性骨折,于全麻下行腰4~腰5椎体成形术,术后症状未见明显改善,于家中卧床休息。近1个月来腰痛加重,无法弯腰,伴明显右下肢放射痛,来我院就诊,门诊行腰椎CT检查示腰4~腰5椎体内见斑片样致密影,另见多发虫蚀样密度减低区,周围见带状软组织密度影,压迫硬膜囊,内见散在骨性密度增高影,右侧腰大肌见斑片状低密度灶,腰4~腰5椎间隙狭窄,周围软组织无明显肿胀。腰椎CT检查结果报告:腰4~腰5椎体病变,考虑结核并椎旁、椎管内、右侧腰大肌冷脓肿;腰4~腰5椎体骨水泥注入术后,以“腰4~腰5结核伴冷脓肿形成,腰4~腰5椎体成形术后”收入院。病程中无发热、盗汗、咳嗽、咳痰等,否认结核病史。精神、饮食、睡眠一般。查体:体温36.4℃,脉搏70/min,呼吸20/min,血压135/80mmHg。患者卧床,意识清楚,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增大。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二)诊断

腰4~腰5结核伴冷脓肿形成,腰4~腰5椎体成形术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全身情况良好,硬膜囊受压引起神经症状,冷脓肿形成,有手术治疗指征。于全麻下行后路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术中见椎旁灰褐色干酪样脓肿,分离椎管壁与硬膜之间粘连,保护神经根,清除椎旁脓肿、椎体病灶、椎管内炎性组织、死骨及坏死椎间盘。术后病理检查:慢性肉芽肿性炎伴坏死,抗酸染色(+),见结核杆菌。确诊为腰椎结核,术后常规给予四联抗结核(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抗骨质疏松、营养支持等治疗,并佩戴腰部支具进行腰部制动,症状缓解,切口甲级愈合后带药出院。1个月后复查,患者腰痛及右下肢疼痛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用抗结核药物巩固及维持治疗6个月后复查,临床症状基本消失,VAS评分1分,ASIA分级E级。

二、讨论

(一)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

脊柱结核可以说是最为常见的肺外结核病症,患者患病时期主要是表现在胸背和腰部存在一定的疼痛感,患者的脊柱活动会受到一定限制,同时伴随着发热、没有食欲等不良情况,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也会很快。典型脊柱结核影像学特征包括椎间盘破坏,椎体塌陷,最终出现脊柱后凸畸形,破坏邻近椎骨,形成椎旁脓肿、死骨等。多数脊柱结核继发于肺结核,部分脊柱结核患者可无肺结核症状。脊柱结核常由原发病灶结核杆菌经血液循环到脊柱并潜伏,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结核杆菌活跃引起椎体及椎间盘破坏、干酪样改变及脓肿穿破骨膜形成椎旁脓肿等一系列病理改变,脓肿可沿脊柱前方或侧方韧带及肌囊扩散至远离病变部位,并出现临床表现。

(二)误诊原因分

脊柱结核早期缺乏诊断特异性,若病史、临床特征及X线检查结果不典型,会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困难。有文献报道脊柱结核早期误诊率达16.1%。本例主因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发病年龄:脊柱结核好发于青少年,本例为83岁老年女性,不易引起临床医生重视。临床症状:该患者首次就诊时主要症状为腰部疼痛、活动受限,无双下肢神经症状,且无结核病史,也未出现盗汗、发热、消瘦、乏力等结核中毒症状及脊柱后凸畸形等青少年脊柱结核典型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本例腰椎X线检查骨质疏松性骨折表现明显,无椎间隙改变。另外,接诊医生对脊柱结核警惕性不高,诊断思维局限,未充分认识到脊柱结核病变多样性,不熟悉X线、CT、MRI检查的意义及局限性,未进行相关鉴别诊断及进一步明确患者骨质破坏原因,也是导致本例误诊的原因。

(三)防范误诊措施

想要避免老年腰椎结核诊断过程中存在的误诊情况,卫生医疗工作人员必须要促进自身专业素质提升,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使得自身的专业知识更加务实,不断扩展自身的诊断思路,对脊柱结核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有充分的了解。卫生医疗工作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透彻和全面的分析,如果在临床医疗中遇到一些疑似老年腰椎结核病的病情,但是患者并没有结核病史,卫生医疗工作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再三确认,并且对相关医疗技术进行优化和改良。合理运用医技检查方法: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其各自诊断价值,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影像学检查可提高诊断正确率。CT检查的优势体现在能发现软组织受累及细小钙化情况,还可发现脊柱结核早期细微骨质破坏及死骨;MRI检查为诊断脊柱结核的最佳成像方式,可清楚显示脊柱结核的骨髓水肿、椎体破坏、椎旁脓肿范围及程度、椎间盘及椎管内改变等。另外,非典型脊柱结核最终诊断依靠细菌学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必要时可给予诊断性抗结核治疗,以避免误、漏诊。

参考文献:

[1]唐丽丽,刘白鹭,舒圣捷,王海波,刘丽丽,殷雪.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06)

[2]严林,邢天柱.脊椎结核11例误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08)

[3]夏泽民.骨关节结核的影像诊断与误诊[J].中国医药科学.2012(14)

[4]陈新中,王忠,薛森林,黄广智,张文生,王忻.骨与关节结核重复多次误诊的原因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