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初步探讨高煜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初步探讨高煜坤

高煜坤

安徽长之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00

摘要:湿地和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环境功能,是极重要的物种基因库,也是人类最重要最适宜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作为地球上一种独特的、多功能的生态系统,能够进行生态净化、调蓄生态、调节气候等。要高度重视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规范化、合理化、标准化地进行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优化措施,努力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前言

良好地进行湿地生态系统开发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但前提是不诱发生态环境问题。而事实证明,湿地生态系统开发中诱发较多生态环境问题。对此,应当加强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以便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这充分说明了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与实施是非常重要的。

2湿地功能分析

湿地功能是多方面的,有直接功能,也有潜在的功能,主要有:供水(包括直接取水,地下水排泄或为其它湿地提供水源);流量控制(主要是洪水管理);防止盐水入侵;防止自然力(滨线保持和侵蚀控制);沉积物、养分、清除和保存;有毒物质的降解和清除;自然资源(植物区系和动物种群);基因库;重要动植物生命循环的栖息地;旅游观光;社会文化意义(风景及美学价值,重要历史遗址);教育和研究;维持现存工程或自然系统。

3湿地资源开发EIA产生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所开展的湿地资源开发EIA系列工作来看,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适宜于湿地资源开发EIA的生态监测

生态监测是湿地EIA的基础性工作。由于湿地生态系统不同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是一种特殊的过渡类型生态系统,因而其监测同一般的环境监测存在着本质差别,有其特殊性。其主要区别在于生态监测尤其重要,因为湿地具有基因库及其调蓄的生态功能,其生态价值是非常巨大的。所谓的湿地生态监测就是运用可比的方法,在时间或空间上对特定的湿地地域范围内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聚合体的类型、数量、结构和功能等方面中一个或几个要素进行定期的测定和观察。

3.2湿地资源开发EIA的评价时空范围狭窄

湿地堪称地球的“肾脏”,它对维护全球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湿地大面积开发不仅影响区域的生态环境,而且对全球都有一定的影响。如湿地与温室气体的排放有非常直接的关系。湿地资源开发利用改变了原有植被状态,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特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湿地资源开发环境影响空间范围较大。从时间上来看,湿地资源开发所产生的生态影响并不一定立即显现出来,它有一定的滞后和累积过程,因此湿地资源开发所产生的环境影响监测时间具有长期性。

目前,有关湿地资源开发EIA评价范围空间过于狭窄,仅局限于开发区域附近,而且评价监测时间短,常常是未开发前对水、土、气等进行监测与评价,缺乏从全球角度系统地评价湿地开发影响以及对子孙后代的影响,这样,评价结论与实际相比可能失真,利用这种不科学的评价结果作为决策的依据,最终导致湿地资源开发决策的失误,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3.3可持续EIA理论与实践尚未成熟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湿地资源开发EIA必须符合这种趋势,逐步将现行的非可持续EIA调整为可持续EIA,否则EIA理论就会变得僵化,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不能成为决策的重要依据。目前所开展的湿地资源开发EIA,大部分仅从大气、水、土壤、动植物资源等方面进行单一的影响评价,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它忽略了环境的整体性、影响累积性及非正常条件下的EIA,特别是它没有将后代人因素纳入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进行可持续EIA,这是当前EIA最大缺陷之一,它与可持续EIA理论尚不成熟有很大关系。可持续EIA理论是在借鉴可持续发展理论和EIA理论基础上形成的新的理论,它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和EIA理论的新分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都十分强的科学,它对建设项目的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的可持续利用就是“人类利用湿地使之为当代人创造最大持续性利益,同时又维持其潜力以满足后代的需求和愿望”。该框架可以作为建立湿地资源可持续开发EIA理论总原则之一,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适应可持续发展的EIA指标体系、方法。可持续EIA理论正处于不断的发展过程,将其应用到实践上还必须经过多方的努力。

3.4湿地资源开发EIA缺少累积效应评价

湿地资源开发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它对环境的影响也是渐进的,只有当资源开发到一定规模,污染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对环境的影响才是巨大的,在此之前,影响一直处于积累过程。因此,对于湿地资源开发EIA,不能仅仅局限于本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更应着眼于累积效应的评价,否则,单个建设项目均顺利通过EIA,而湿地区域的整体环境质量恶化。所以,在开展湿地资源EIA时,不仅要注意时间积累的影响效应,而且更应该注意数量和空间积累效应,只有这样,湿地资源开发EIA才能更全面地反映现实影响。从目前所开展的有关湿地EIA来看,大部分只对建设项目当地的环境状况进行简单回顾,然后针对监测结果进行有关的评价和预测,没有开展有关的累积效应评价,这对湿地EIA来说是一个缺陷,我们必须努力完善和建立有关理论,并将其应用于湿地EIA实践,早日弥补这种缺陷。

4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4.1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和方法

因湿地生态环境具特殊性,与一般环境不同,相应的所进行的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不能运用一般的环境影响评价,而应在以湿地功能为核心的湿地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下,对湿地功能的影响程度进行衡量,也就是用一套功能指标对区域湿地的生态功能进行量化,产生描述湿地功能现状和变化的功能指数,再通过功能指数在外来影响作用下的变化,判断湿地生态环境影响程度。

其评价方法可采用系统分析法、生态机理分析法、景观生态学法及质量指标法等。在湿地资源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应主要回答:开发活动可否带来某些新的不利或有利的生态变化与影响;开发活动可否使某些生态问题严重化或改善威发生时间和空问的变更。其预测方法一般可采取类比分析法、生态机理分析法和景观生态学法等。无论是现状评价还是影响评价。评价指标的科学选取十分重要。鉴于湿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EIA工作重点,我们不能照搬现行EIA技术导则中一般评价指标,而应根据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点和开发活动的性质.合理选择评价指标。

4.2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

参考相关资料,确定目前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实施的过程中,遵循的评价程序是:湿地类型资料查阅→资料收集(土壤调查、土地利用图、动物调查、地下水调查等)→湿地类型及现状分析→湿地功能分析和工程分析→影响原因分析→影响程度分析→减缓措施及代替方案规划。

5结语

在湿地生态系统开中产生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大大降低了湿地功能的发挥。在湿地生态系统开发中,有效地落实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分析生态环境影响程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减缓措施,改善生态环境,是十分必要的。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缺乏适合的生态监测系统以及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理论与实践经验等,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效果不佳,需要相关研究人员持续努力。

参考文献

[1]安消云.洞庭湖湿地生态补偿问题研究.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1.

[2]杨光梅,闵庆文,李文华等.我国生态补偿研究中的科学问题.生态学报,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