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张秀乔

在中国古代,就有“孟母三迁,择邻择居”的故事,而在近代,也将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上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近8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深深地感到习惯养成得好,将终身受用,正因为这样,在幼儿的教育中,我很注重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我更是亲自深入到幼儿中间进行好的习惯培养。

一、循循善诱的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作为教师一定要清楚不同阶段的幼儿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再向该年龄段幼儿提出行为习惯的要求时,一定要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和完成的效果。如:小班幼儿的行为习惯,可以要求其主动问好、打招呼、说:谢谢或再见等;中班幼儿的行为习惯,可以要求其主动洗手、公共场所有序排队或不大声喧哗等;大班幼儿的行为习惯,可以要求其主动帮助他人、不剩饭、不挑食、自己换脱衣服等。

二、家园结合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孩子在幼儿园的一些优良习惯和不良表现要让家长了解,在家里的不良行为老师也要了解,这样共同教育起来就会方便。作为教师的我经常通过电话、微信、校讯通等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向家长告知幼儿在园的一些行为习惯,再向家长了解一些幼儿在家的生活习惯,与家长建立良好的、经常性的联系,并经常向他们推荐一些先进的、前沿的,科学育儿知识的书籍、影视节目或者文章,让他们尽快了解日常生活中如何科学的教育、引导自己的孩子,知道自己是孩子的榜样,要从自己做起。

教师还要与家长们建立家园联系网,如:家园联系栏、班级校讯通或微信群,每周把每个孩子的在校表现向家长用短信或视频的形式向家长汇报一次,如有临时特殊的情况可随时及时的与家长沟通、联系。家长也把孩子节假日内的生活行为习惯回馈给老师,这样老师与家长间就能够及时的互相了解幼儿的情况,才能更有效地开展其他的教育活动,这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及良好习惯的养成是极为有利的。

三、榜样激励法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在平时的教育及生活中,教师挑选几位行为习惯好的幼儿进行表扬和鼓励,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孩子的话语和行为也许更容易被幼儿所接受,给幼儿树立一个榜样,同时对其他幼儿的每一次的进步都给与及时肯定,树立榜样的激励作用,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起到了积极地带动作用。如:在幼儿园吃午饭前,老师都要带着孩子们去洗手间洗手,这时,我发现有的小朋友洗的认真干净,也有个别的小朋友洗的马马虎虎地,沾沾水就走了,这时我就组织他们讨论:“你喜欢把手洗干净的小朋友,还是喜欢不认真洗手的孩子?”有老师的指引,幼儿们都能说出脏脏的手上是有细菌的,或有不干净的东西,如果这些脏东西进入我们的身体里,就会使我们生病的道理,也可以教师也加入到幼儿洗手的环节当中,教师一边洗手,一边说洗手的正确步骤,或发动家长在家带领幼儿正确的洗手,从而使幼儿认识到把小手洗干净的重要性,这样幼儿就会慢慢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

四、科学引导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家长和老师都是希望幼儿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都想教育幼儿做一名有着良好习惯的人,但常常会事与愿违,那就是教育的方法出了问题。如:幼儿在幼儿园就餐前,我就向他们提出几点要求:1、要把餐盘内的饭菜吃干净;2、尽量做到桌面、地面不可有饭菜;3、吃饭时尽量保持安静进餐。三条要求谁做到了,每天奖励一朵小红花,如果能够坚持一周的时间,奖励一朵大红花,孩子们带着这样的要求去就餐,我也深入到餐厅,查看就餐情况,如果发现做好的我会及时口头表扬,若幼儿有不足的地方我尽量不当时尖锐的批评,先会耐心的引导、鼓励让他改掉了不良习惯,然后给他讲道理,可以少盛多取。但这不是一次、两次就能养成的习惯,要经常提示,适时进行科学引导,有时在班内结合讲《嘴巴下的洞洞》的故事,教育幼儿粮食来之不易,启发幼儿爱惜粮食。

五、言传身教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家长和老师平时就应该做幼儿的楷模,让老师家长的模范示范感召着幼儿。如:我在一次外出排队买票时,遇到了一位家长带着自己家的孩子也在排队买票,我主动与其打了招呼,并进行了一些交谈。在事后的一次班级教学活动中,我们在扮演乘客排队买票的时候,有几个小朋友不排队,我及时地教育引导了他们,这时,那天跟随家长的那个小朋友,就对其他小朋友说了这样一句话:“你们为什么不守规则?老师和妈妈在车站买票的时候都是排队的,我们买票也要排队,是吗?老师!”我立刻给与了肯定的回答,说:“当然了,买票一定要排队,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或其他需要排队的时候,一定要排队”这就是由于大人的言传身教,所以对幼儿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大人要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六、强化巩固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要时刻注意细节的教育,那么在每种行为习惯的培养,都不是一次两次就能做好的,需要运用各种方式,各种手段来促进这种好习惯坚持下去,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一些行为习惯好的幼儿进行及时表扬或者给他们奖励,对那些自控能力稍微差一些的幼儿要经常的督促、引导,使其也产生极大的荣誉感,慢慢的孩子们就一定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教育就是帮助受教育者更好的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教师不仅仅教授孩子单纯的知识,更应该注重受教育者良好习惯的培养,而这种好习惯不是一日两日可以形成的,需要要教师贯穿幼儿一日生活的始终,体现在幼儿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好习惯的培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单独靠老师单方的力量是不可行的,需要家园共同配合,教育目标一致,需要家长和老师更多的耐心去引导,孩子好习惯的的养成是一个缓慢的学习过程,家长和老师要积极的去调整孩子前进的方向。好习惯成就大未来,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