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CT检查中碘过敏反应的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护理干预对CT检查中碘过敏反应的效果研究

陈海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四医院CT室江西鹰潭335000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CT检查中出现碘过敏反应检查者的应用效果,为提高CT检查的质量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100例在我院行CT增强扫描的检查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CT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了碘过敏预防性干预措施。观察两组体检者碘过敏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共有2例(4.0%)体检者出现碘过敏反应,其中轻度过敏反应1例(2.0%)、中度过敏反应1例(2.0%);对照组共有7例(14.0%)体检者出现碘过敏反应,其中轻度过敏反应4例(8.0%)、中度过敏反应2例(4.0%)、重度过敏反应1例(2.0%),观察组体检者碘过敏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所有过敏患者在给予对症处理之后均无异常反应。结论:通过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CT增强扫描碘过敏反应发生率,有助于保障CT检查的质量。

【关键词】护理干预;CT检查;碘过敏反应

CT增强扫描是CT检查的一种方式,能够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1]。随着CT增强扫描的应用,容易引发碘过敏反应,少数患者会由于重症过敏反应出现生命危险[2]。因此,文章主要针对护理干预对CT检查中出现碘过敏反应检查者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100例在我院行CT增强扫描的检查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50例体检者中有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为26~72岁,平均为(46.8±6.5)岁;对照组50例体检者中有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为23~71岁,平均为(45.4±4.5)岁。本次研究入选标准:①行增强CT扫描检查者;②本人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②精神疾病患者及认知障碍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体检者均采用相同的造影剂,经静脉注射,并保留静脉通道,以便出现过敏反应可以及时用药。

对照组采取常规CT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了碘过敏预防性干预措施,具体措施为:①心理护理:部分患者对CT增强扫描不了解,容易出现紧张的情绪,加上对造影剂的担忧,容易引发血压升高等生理变化。进行增强扫描前体检者都不能进食,部分营养不良的体检者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等低血糖症状。需要提高患者对CT增强扫描的认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让患者保持平稳的心态来接受CT增强扫描。在CT增强扫描前对患者介绍该技术的目的和优越性,并客观描述检查的必要性,有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②严格掌握造影剂的适用证和禁忌症:每一位检查者都可能出现碘过敏反应。在检查前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和家族过敏史。大量研究指出,过往过敏史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远高于无过敏史患者,且家族过敏史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出亲代无过敏史患者接近1倍[3]。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营养不良、意识不清且肝肾功能不全者需要严格控制碘造影剂的使用量和注射速度。常规注射碘造影剂前静推地塞米松10mg,可有效降低过敏反应的出现。③加强观察:输液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精神等方面的变化。一旦出现呼吸困难、面色发白、出冷汗等症状需要立即停止注射,给予保暖、吸氧和补液措施。轻度过敏反应患者仅需停止注射即可缓解;中度过敏反应患者需要给予肌注地塞米松10mg、肾上腺素0.1~0.3mg和异丙嗪25mg,并观察患者的过敏反应变化;重度过敏反应者需要立即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机械吸氧,并给予抗过敏药物注射,采取补血容量预防过敏性休克,并给予对症处理措施[4]。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体检者碘过敏反应发生率。过敏反应判断指标:轻度过敏反应:全身瘙痒、结膜充血,部分患者出现皮疹、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反应。中度过敏反应:全身出现荨麻疹样皮疹,面色发白、胸闷、气急、呼吸障碍等反应。重度过敏反应:四肢青紫、手脚发冷、肌肉痉挛、心跳骤停、过敏性休克等反应。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值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共有2例(4.0%)体检者出现碘过敏反应,其中轻度过敏反应1例(2.0%)、中度过敏反应1例(2.0%);对照组共有7例(14.0%)体检者出现碘过敏反应,其中轻度过敏反应4例(8.0%)、中度过敏反应2例(4.0%)、重度过敏反应1例(2.0%),观察组体检者碘过敏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所有过敏患者在给予对症处理之后均无异常反应。

3.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医疗影像检查的水平,CT技术不断发展,能够更好的观察到患者机体组织变化情况,为临床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评估等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CT增强扫描主要是利用碘造影剂来观察各组织的冰花,但是这也容易导致检查者出现碘过敏反应,碘过敏导致皮疹、恶心呕吐等症状,症状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因此要加强护理干预,避免碘过敏反应的出现。通过展开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与检查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并通过加强相关知识的教育,有助于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赖和配合,是保障CT增强扫描效果的重要措施;同时要加强扫描中的观察,体检者一旦出现瘙痒、结膜充血、皮疹、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面色发白、胸闷、气急、呼吸障碍等反应需要立即采取对症处理措施,保障体检者的健康安全。

本次研究观察中,观察组体检者碘过敏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所有过敏患者在给予对症处理之后均无异常反应,说明通过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CT增强扫描碘过敏反应发生率,有助于保障CT检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马麦云.CT检查中碘过敏的护理干预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14,02(12):143-144.

[2]董红梅,卢宁,教伟等.应用含碘造影剂行CT检查的高危因素护理干预体会[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23(7):107-108.

[3]吴德坤,陈攀.护理干预对CT检查中碘过敏反应效果的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23(3):232-233..

[4]王平,曹建文.增强CT检查高危因素的护理干预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4,12(18):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