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抗感染治疗抗生素使用合理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3

新生儿抗感染治疗抗生素使用合理性分析

侯雪梅

侯雪梅

身份证号码:510722198901034324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抗生素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2017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484例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结果肺炎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占比显著高于其他疾病。484例患儿使用最多的是青霉素类药物,包括青霉素(87.81%)、氨苄西林(42.15%)、苯唑西林(26.45%)。其中青霉素使用频率显著高于其他抗生素。结论临床上应严格预防新生儿感染的发生,控制抗生素用于新生儿感染的预防性应用;同时针对新生儿感染的病例,需指定抗生素科学使用规范并严格执行,避免药物滥用。

关键词: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抗生素

引言

新生儿由于自身免疫系统还没完全发育,因而身体抵抗能力比较弱,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也较差,易造成病原体的侵入,从而引起院内感染。特别是体重极低或早产的新生儿,其发生院内感染的机率更高。在护理工作过程中由于部分操作不当,也会引起新生儿院内感染。为此,本文就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护理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地控制对策。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患儿48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21例,女263例,出生日龄1~8(3.54±1.23)d,体质量2.1~4.2(2.82±0.81)kg,胎龄32~42(39.54±3.42)周。

1.2研究方法

对221例患儿展开回顾性的分析,主要分析患儿的疾病类型以及抗生素的使用情况。

2结果

2.1疾病类型484例患儿中肺炎占52.89%显著高于其他疾病。见表1。

2.2致病菌种类484例患儿均为细菌感染,所感染的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杆菌等。

2.3抗生素应用种类484例患儿使用最多的是青霉素类药物,包括青霉素(87.81%)、氨苄西林(42.15%)、苯唑西林(26.45%)。其中青霉素使用频率显著高于其他抗生素。见表2。

3讨论

根据感染时间划分,新生儿感染包括产前感染、产时感染、产后感染。产前阶段的感染发生于子宫内,多由梅毒螺旋体、胎儿弯曲菌、TORCH病毒等引起。产时感染可由存在于母亲肛门和会阴部位的链球菌、淋球菌等上行引起,也可由母亲产道内的感染传播给新生儿,甚至可由已感染母亲的血液和分泌物被新生儿吸入引起。产后感染可以发生在医院,也可以发生在社区,前者的致病菌多为革兰阴性菌,而后者的致病菌则多为革兰阳性菌。根据感染的疾病类型划分,新生儿感染主要表现为肺炎、脐炎、结膜炎、尿路感染、鹅口疮、化脓性脑膜炎、脓疱疹、败血症等。通过分析新生儿感染的病菌种类可知,肺炎患儿主要由铜绿假单胞菌和克雷伯杆菌感染;脐炎患儿主要由葡萄球菌感染;结膜炎患儿主要由表皮、腐生葡萄球菌感染;尿路感染患儿主要由大肠埃希杆菌感染;脓疱疹患儿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败血症患儿主要由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杆菌、克雷伯杆菌感染。

3.1院内感染的护理因素分析

3.1.1未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新生儿使用的医疗器械和护理用品等没有充分消毒,从而导致新生儿感染。此外,没有彻底切断易感病原,处于患病状态的医护人员未做好自身的隔离工作,造成新的感染源。在护理工作时未严格执行操作,从而引起院内感染。

3.1.2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患儿自身因素

1)新生儿自身免疫功能因素新生儿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若是较低,就会造成吞噬细胞吞噬能力和具体功能受限,使得补体成分逐渐减少,制约新生儿自身对外界细菌的杀菌和灭活病毒作用,就会增加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几率。2)新生儿皮肤屏障功能因素研究显示,新生儿的皮肤软组织感染较为常见,占比在20%以上,新生儿存在皮下血管数量较多、皮肤防御能力差等问题,增加了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几率。除此之外,新生儿自身皮肤的屏障作用十分有限,新生儿的皮肤中具备大量的水分,且pH数值较高,就会引起病原菌的生长,造成新生儿医院感染问题的加剧。3)住院时间的因素在对新生儿医院感染进行系统化分析的过程中,除了要从患儿自身生理素质和身体水平出发进行分析外,也要对住院时间的长短予以判定,新生儿若是住院时间有所延长就会导致医院感染率有所攀升。也就是说,新生儿在医院接受治疗或者是住院的同时,无形中也增加了新生儿医院感染问题出现的概率,需要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酌情处理和规划,避免对患儿产生二次不良影响。

3.1.3不合理的抗生素使用还会造成细菌耐药问题

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有克雷伯杆菌百分之八十以上都能耐受青霉素以及头孢类药物。当然也有细菌仅对某种药物敏感,而对其他抗生素都能耐受,比如近几年出现的超级细菌,这种细菌基本上能耐受所有抗生素。鉴于以上不良反应的存在,研究人员提出,在新生儿抗感染治疗中使用抗生素时应该符合临床指征,包含产妇分娩前的感染象征;胎膜早破达到24小时以上;分娩中确认新生儿曾吸入羊水或胎粪等的。如果新生儿出现颅内出血、呼吸窘迫、黄疸等非感染疾病,就不能使用抗生素治疗与预防。另外,如果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时应该要结合至少两个实验指标指示判断,这样就能确保效果更佳。

3.2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干预对策

3.2.1加强医护人员感染知识的培训学习

由医院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关于感染方面的知识,加强医护人员关于感染方面的基础知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向医护人员讲解院内感染可能造成的危害,并分析一些院内感染的真实病例,让医护人员意识到院内感染给患者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还会给医院的社会效益造成不良影响。培养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和职业素养,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医护人员进入新生儿病室必须穿工作服、佩戴帽子和口罩,同时还要限制新生儿病室的人数,以防人数过多造成交叉感染。医护人员必须加强无菌意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3.2.2预防医源性感染问题

1)提升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要积极践行手部卫生制度,结合实际管理需求,要保证新生儿室工作人员能从入口到病室进行非接触式洗手装置,并且有效配备一次性擦手纸巾,有效提高手部清理卫生制度的落实效果,一定程度上避免手部感染问题的蔓延和扩散。另外,针对新生儿暖床、暖箱以及治疗车等进行集中管控,保证快速手部消毒处理工作有序开展。2)践行消毒隔离制度医院各个部门对各类医疗用品进行集中消毒处理,有效保证日常消毒工作的完整性和时效性。最重要的是,在新生儿使用物品的过程中,要完善管理流程和管理控制效果。针对高危新生儿、传染病以及疑似患儿等要进行合理性隔离,确保能利用特殊感染单间隔离的方式提高治疗效果,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在专人护理工作中,要保证物品专人专用的消毒机制,有效提高消毒管控工作的基本水平。除此之外,因为新生儿呼吸道感染发病几率也较大,这就需要专业人员更加关注室内消毒工作,确保保洁处理项目能满足实际消毒要求,不同清洁设备要具备明显的标识颜色,提高每日更新处理工作和管控效果,从根本上提高隔离管理制度的综合水平。3)护理预防机制为了避免并发症对整体工作体系造成影响,若是新生儿病情允许,则要每天为患儿进行沐浴一次,做好皮肤护理、眼部、口腔护理、臀部护理,并且集中观察口腔真菌感染问题。需要注意的是,针对新生儿的治疗和护理操作要保证专人专用,积极落实更加有效的台面清洁处理工作,并且及时更换台布。

3.2.3加强消毒隔离措施

每日定时为病室通风,同时用负离子器对空气净化消毒。医院条件足够的话,可进行单间隔离治疗。每日对空气消毒2次,采用紫外线空气消毒仪对室内消毒,消毒期间严禁人员进入其中。医护人员常用的清洁用具要严格消毒,尤其是常接触患儿的仪器可置入含氯的消毒液中浸泡,同时要注意手的卫生。

3.2.4选择治疗感染的抗生素时,应充分考虑新生儿生理特点,并认真分析总结所在地致病细菌类型和对应的耐药性情况

呼吸道感染的新生儿可考虑使用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哌酮钠等;脐炎可考虑苯唑西林、氟氯西林、氯唑西林等;脑炎可直接用第三代头孢,如头孢唑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等;肠炎可用克林霉素结合氨苄西林;出现恶臭腹泻,应使用抗厌氧菌的药物。第四,新生儿应谨慎或避免使用部分抗生素,如四环素类药物会导致钙沉积、骨骼发育不良;万古霉素、氨基糖苷类药物具有耳、肾毒性;喹诺酮类药物容易损伤软骨;氯霉素影响肝肾功能;磺胺类、呋喃类药物会引发溶血性贫血和核黄疸。

3.2.5预防患儿感染

1)合理制定有效的预防计划在医院中,早产儿以及体质量不足的新生儿是新生儿医院感染的主要人群,这就需要医院对孕妇进行全面身体检查,积极落实更加有效的预防机制,提高患儿机体的免疫力,从源头提高新生儿医院感染防治控制工作的整体水平,也要积极建立支持性疗法,确保能提升患儿机体的免疫力,后续落实系统化新生儿医院感染预控机制奠定基础。2)减少孕妇的住院时间在新生儿医院感染工作防治体系中,要保证新生儿医院感染率合理性下降,就要对其住院时间予以有效监督和管理,因为感染率会随着住院时间增加而增大,住院时间延长,新生儿和外界感染源的接触几率就会增大,这就会导致病原微生物在新生儿体内定植或者是出现医院感染,甚至会出现患儿正常菌落被耐药性细菌取代的问题,再次出现新生儿医院感染。基于此,医院要结合孕妇的实际情况,合理性安排具体的住院时间,缩短住院时长,减少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几率。3)整合监督管理体系为了合理提高新生儿医院感染防控水平,医院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完善无菌技术操作管理水平,保证消毒隔离制度更加突出。也就是说,要针对具体情况和制度管理体系进行约束性指导,确保手部卫生消毒制度、医疗废物管理规范制度、消毒控制管理流程等都能满足监督检查和考核要求,为后续检测工作和考核项目的全面升级奠定基础,能针对隐患问题建立切实有效的处理机制,保证常规化管理工作能得到全面落实。

3.2.6定好分级使用抗生素的规范原则

针对已经发生感染的新生儿,事先应制定好分级使用抗生素的规范原则,慎重选用广谱的、药效强烈的抗生素,尽量不长期、大量地使用抗生素。使用抗生素前,可考虑进行病原微生物的监测,并根据拟使用的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以药敏试验结果选取最终使用的抗生素,以窄谱抗生素优先。

院内感染的高发群体主要是新生儿,由于其各个器官功能还没完全发育,因而自身免疫能力比较弱,病原体侵入后易造成感染。此外,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也会造成院内感染。护理工作未做到位,对手消毒不彻底,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都会造成新生儿院内感染。因此,加强病房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落实关于感染知识的相关培训,能够有效地预防新生儿院内感染。总而言之,近几年社会各界对于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加大,相关医护人员要结合新生儿的实际情况,有效约束具体管理路径,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新生儿医院感染处理工作的时效性,要有效减少不同的侵入性操作,并且严格执行相应的操作流程,尤其是气管插管、吸痰管以及呼吸机管道等,本身都是一次性物品,要践行随用随扔的工作原则,从根本上减少新生儿医院感染几率,也为中心静脉置管工作常规化护理体系予以监督,一定程度上保证新生儿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落实到位,保证管理工作和预防控制机制更加贴合实际要求,避免新生儿医院感染问题的暴发,合理提高新生儿医疗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毕金娥,刘巧红,韩静,等.抗生素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治疗中的应用及时间效应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16):132-135.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6.038.

[2]陈美红,王艳.金双歧联合抗生素在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4,35(35):7793-7795.DOI:10.3969/j.issn.1004-0412.2014.35.011.

[3]杜登龙.两种抗生素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疗效观察及对肠道微生态影响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8):124-125.DOI:10.14033/j.cnki.cfmr.2015.18.069.

作者简介:侯雪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