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德法并重——论法律教育中的德育与法律信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3-13
/ 3

依法治国德法并重——论法律教育中的德育与法律信仰

阎惠英

阎惠英河北政法职业学院050000

摘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实现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但单凭法律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并不能实现上述目的,还需要以法律教育中的道德和法律信仰来为辅助法律的实施,故而法律中的德育就具有了主要的意义,它不仅成为了法律职业的情感纽带,也是法律信仰得以建立的基础。研究法律中的德育对推动我国法治建设和依法治国都将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法律教育德育法律人法律信仰

法治国家的建设需要以法律人才来作为基础,法律知识、社会常识和法律道德是法律人才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从法律知识和社会常识方面看,我国在法治建设进程中的大多法律人都具有了应有要求,但从司法过程来看,法律人的法律道德欠缺现象却逐渐严重化,导致一些徇私舞弊、贪赃枉法的现象时有发生。利用法律对犯罪进行惩治的过程中,借助法律中的德育重建已迫在眉睫。法律道德和法律信仰的重建对法律的实施将起到协调作用,也能较好的预防司法中因法律道德缺失而造成的“冤假错案”。

一、法律道德是法律教育的精魂

法律教育所要承担的是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培养合格的法律人,法律教育是国家政治体制下的公民基础教育,是培养现代法治社会法律人的基本手段,也是国家法制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法律教育中的法律德育功能

法律教育所要做的不仅是培养法律人拥有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法律基础理论,还需要对法律人在学习后的司法活动中的法律职业道德进行培养,甚至可以说,法律职业活动中的职业道德比法律知识和基础法律理论更为难得。

作为现代社会法律教育所培养的法律人才,法律知识和社会常识必不可少,法律道德更为重要。法律知识和社会常识只是进行法律活动的基本条件,而且这只需要通过一定的理论学习或司法活动就可获得。而法律道德则是法律人在司法过程中所拥有的职业道德,它不仅要符合法律规范,更需要以生活为背景,在司法活动中促使法律人公正、公开、公平的进行司法裁决。法律教育所要培养的法律人才,是“德”和“才”兼备的综合性人才,“才”和“德”缺一不可,“才”是保证司法活动得以顺利展开的基础,而“德”是保证司法活动取得最佳效果的保障,是法律教育的核心所在。

(二)法律教育中的法律德育的作用

法律教育的中的德育教育,是按照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根本要求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系统而科学化的法律教育过程。在这个教育过程中,法律道德的基本要求、基本准则、核心观点不再以抽象的理论而表现,而直接内化为从事法律职业活动的法律人的内在道德素养和心理素质。道德本身并不外显于个体本身,而是通过调节社会关系而表现出来,但在协调社会关系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需要一种内在标准来进行约束,于是道德营运而生。道德就自然成为了一种约定俗成的是非善恶的评价标准,这一标准不依赖单个个体而存在,却通过不同的个体的要求而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转化为对单个个体行为的要求。从法律教育体系来看,法律教育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道德的形成过程,而法律教育中的德育培养又是专门性的道德体系培养系统,它将社会成员的社会道德归纳进行理论化的概况后以系统的方式来传达到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对社会准则、观点和道德规范形成一个行为标准,通过学习的内化再外化为具体的行为,保证行为的合乎规范性。

法律教育在对法律人的道德教育过程中是从自身和他人两方面进行的。从自身方面来说,法律德育教育属于德育的一个部分,法律人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份子需要在生活中的行为习惯符合道德标准。法律教育是让社会公民更加深刻的认识道德的过程。如五讲四爱精神,这不仅是法律人所需要遵守的基本道德行为规范,也是社会公民所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不过法律人再经过法律教育后将其内涵上升到法律层面罢了。其次,作为为社会服务的法律人而言,在执行法律的过程中应始终做到追求真理、维护正义的要求,这不光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要求,也是法律人服务社会他人尽忠职守所应具有的基本要求。在整个法律教育过程中,法律道德在成为法律行为的基本支撑,同时督促法律人在拥有刚正不阿的精神上以牺牲小我来维护法律的公平和公正性。换言之,法律道德不仅包含的是一般意义的道德,它还以法律为支撑,在维护公平正义中重塑法律的威严性。

在法律教育体系中,道德既是法律教育体系的基础,又推动法律教育顺利进行。法律教育的本质和核心是人,追求的是对人的权利的人文关怀,而道德素质高低取决于人的的行为,那么,法律教育就应该是对人进行的道德教育,从学会做人向学会做法律人发展;同时,当社会道德水平不断提高,个体的道德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法律教育自然也得到了推动。

此外,法律教育中的德育让法律的教育目标和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法律教育所要培养的是自身拥有高素质的法律人才,这些人才同时也应具备应用法律服务社会的意识。法律教育的德育中包含着对社会个体的具体行为规范的要求,而且法律教育中的德育是以法律为基础的更高行为要求,是对法律的教育目标的补充,更是对法律核心价值体系的体现。

二、法律信仰是法律教育德育的首要任务

法治国家的建设需要以法律为基准,通过法律来调节社会关系。法律信仰是人们对法律的无限信服和崇拜,并以之为行为的最高准则,公平、正义就成了法律信仰的外显形式,公民的守法精神就成了法律信仰的灵魂所在。公民守法要求的不仅是遵守社会法律所要求的,更需要将社会法律所要求的行为转化一种责任和义务,从被动状态转向主动状态,由强迫转向自愿。的确,法律的最终目标也正是让公民自觉的遵守社会行为规范,法律信仰表现的正是法律的目的所在,这也正是法律信仰成为法律教育德育的首要任务的原因。

(一)法律信仰是法律道德的最高标准

法律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服务型的法律人才,要促使法律人能真正做到对社会的服务功能,高尚的道德、对法律的尊重、忠诚和信仰是必不可少的要素。法律作为维护社会关系的体系,需要的不仅仅是相关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技能,还需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来保证法律实施的公平和正义。也只有法律人拥有了法律观念和法律信仰并将其体现于法律行为中,服务社会才会在摒弃自己利益中得到更加广泛的社会正义。从一定角度上说,法律人的法律信仰集中体现了法律职业道德。从事法律职业必须具备道德素养,而法律职业道德素养是道德素养的核心,那么,法律人为社会服务就是在利用自己特长为社会取得更多利益基础上进行的。

如果从具体的法律行为来看,法律信仰之所以成为法律道德的最高标准是因为法律人利用法律知识来对行为进行了对错、好坏、善恶的判断,并赋予这些具体行为一定的法律意义,在止人行恶的基础上引导人们去行善。法律信仰很好的综合了作为行为两面的协调性,甚至可将道德不能解决的问题以法律形式进行解决。

(二)法律信仰对国家法律实施的意义

法律条文不是以僵化的形式来组成的教条,而是建立在法律信仰基础上的社会公共信仰。一但法律不能被社会所信仰,也就失去了其具有的约束意义。实质上,法律本身就是任何一个社会促使每一个社会成员形成法律信仰的形式,只不过以条文的形式进行表现罢了。在法律体系中所要求的不只是对人们的臣服,更多的是诚服。从外在要求转变为内在需求,这一转变国家法律的实施具有了重要的保证。从社会角度而言,法律不可能无缝不入的对所有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行约束,而更多的则是靠社会成员对法律所形成的信仰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所完成的。因此,在国家实施法律中,法律信仰就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树立法律人的法律信仰是法治建设的关键

法治建设并不是以法律的威严来体现的,而是以法律信仰的深度和广度来体现,但相对于社会群体而言,要建立法律信仰体系,需要以榜样作用来起到示范作用,法律人作为法律实施和法律信仰的代表就起到了关键作用。

法律职业道德所需要的不是法律人被动的为社会服务,而是法律人主动的为社会服务,从而在社会中形成一种从众现象,让社会成员从法律人身上找到学习的法律规范点,督促自己向法律人的行为规范靠齐。从这个角度说,法律教育中的德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没有法律中的德育就没有法律人,法律教育中的德育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法律也就会掉入教条中,无法在法治社会建设中起到作用。

(一)法律职业特性和法律信仰的关系

如果法律人对法律的遵守只是源于法律的强制性,那么,法律就无法形成完整的法律信仰,也就无法让法律人在职业中体现法律的公正和公平性。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是为促进人的发展而进行的。法律教育作为培养为社会服务的法律人才的社会活动,是要以教育的形式来让受教育者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而职业技能只能是从事职业的基本要求,从事职业中所表现出来的尽忠职守和奉献精神才是教育所培养的人的终极目标。从法律教育角度而言,法律教育培养法律人,是为法治社会建设而服务的,法律人的职业素养是从事法律活动的基础要求,法律人的法律信仰才是法治社会建设的核心。法律人的法律信仰来自于法律道德体系中的行为规范总和,是法律教育的最高标准,也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法治建设的内在需求和必然追求。

(二)法律信仰是法治国家建设的关键

首先,法律信仰是法律人在解决社会道德冲突中的精神力量。当前,社会发展多元化,道德信仰的缺失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在这缺失中寻找到一种平衡来对社会秩序进行巩固,并不能单纯的以法律手段来进行,更多的还需要以法律人的法律信仰来进行重建。这可从两方面得到论证,第一,法律信仰作为道德的核心,其在社会中的作用远远大于法律手段所拥有的作用,从资本的耗费和投入上看也优于法律强制手段;第二,法律信仰作为道德的最高标准,带给人们的是一种示范作用,法律人的道德信仰的榜样作用所带动的区域效应和从众效果将直接大于法律强制手段的效果。

其次,法律人的法律信仰是维护法律职业共同体道德的情感纽带。在面对多元化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法律体系中所拥有的子集逐渐增多,作为法律人不可能完全掌握所有法律之间的相互关系,但在这些法律体现中有一点是相通的,即法律信仰,它能综合各种法律规范从而形成一个共同体,成为社会成员行为向导,让法律实施得以顺利进行。

法乃社会之必须,德乃法之核心,在法律教育中加强德育和法律信仰教育,不仅是法律教育的目的,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戴激涛:法律教育中的德育与法律信仰[J],江西社会科,2008年第04期。

【2】庄和美:刍议法律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融合[J],理论学刊,2005年第11期。

【3】吴红秋:论法律教育改革与法律信仰的培植[J],理论月刊,200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