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螺旋CT与MR检查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多排螺旋CT与MR检查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刘学明刘树华

多排螺旋CT与MR检查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刘学明刘树华

(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人民医院;河北廊坊06540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多排螺旋CT与MR检查对胰腺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收的98例胰腺癌患者随机均分为CT和MR两组,各49例。CT组采用多排螺旋CT进行诊断;MR组采用动态增强MR扫描诊断,将两组诊断结果与病理学结果比较,分析两组检查方法对胰腺癌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多排螺旋CT与MR对胰腺癌诊断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性都较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胰腺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MR检查方法显示值均比CT扫描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排螺旋CT与动态增强MR检查在胰腺癌的诊断上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MR在胰腺不同时期的显示更胜一筹。

【关键词】多排螺旋CT;MR;胰腺癌;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8)17-0382-01

胰腺癌约90%都由胰腺管上皮的导管病变引起,是一种诊断和治疗都十分困难的恶性消化道肿瘤,预后极差。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保持上升状态,患病5年生存率低于1%。因其手术死亡率高、治愈率低,早期胰腺癌的确诊对治疗尤为重要,目前临床诊断胰腺癌主要依靠影像学手段,其中CT、MR检查技术的应用值得探讨。本研究以我院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接收的98例胰腺癌患者为对象,采用多排螺旋CT与MR检查方法分组诊断,比较分析两种方法对胰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98例胰腺癌患者,排除严重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精神非正常患者、造影剂过敏患者,随机均分为CT组和MR组各49例。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CT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51-76岁,平均(62.8±5.5)岁,病程1-3个月,平均(1.5±0.6)个月;MR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50-78岁,平均(63.5±5.4)岁,病程0.6-3.6个月,平均(1.6±0.7)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成立。

1.2研究方法

CT组采用DefinitionAS64排螺旋CT机(德国西门子公司)检查,在患者吸气状态下逐步平扫胰腺部位,静脉注入100mL造影剂后增强扫描胰腺动脉期(注药后25-30秒)、静脉期(注药后65-75秒)、延迟期(注药后180-200秒)[1],完成后期图像处理及分析。

MR组采用ESSENZA1.5T超导磁共振(德国西门子公司)动态增强MR扫描,扫描前患者禁食6-8小时,对患者肝上缘至胰腺下缘范围进行动态扫描,同样增强前后扫描胰腺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所有操作严格按照规范标准执行。

1.3诊断评估

分别对比两组影像检查与病理学结果,计算诊断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性。设检查确诊例数为A,病理诊断例数为B,高于病理分期例数为M,低于病理分期例数为N,则准确率=A/B×100%;敏感度=(A-M)/A×100%;特异性=(A-M-N)/A×100%。观察记录两组检查在患者胰腺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的显示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用SPSS20.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x2检验,p<0.05即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诊断价值比较

CT组检查确诊43例,准确率87.76%;高于病理分期2例,敏感度83.67%;低于病理分期3例,特异性77.55%。MR组确诊45例,准确率91.84%;高于病理分期3例,敏感度83.67%;低于病理分期4例,特异性75.5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胰腺癌灶三期显示值比较

CT组患者胰腺动脉期显示值(108.01±12.57),静脉期(52.82±14.31),延迟期(56.34±11.96);MR组胰腺动脉期显示值(119.23±19.72),静脉期(66.12±15.45),延迟期(61.72±12.73),两组对比三期显示值检验结果分别为(t=3.359,p=0.001)、(t=4.421,p=0.000)、(t=2.156,p=0.033),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胰腺癌发病原因复杂,病情发展迅猛并具有高恶性,临床症状不典型,极易被误诊,预后效果差。该病主要发生在中老年阶段,近几年统计表明发病患者逐渐趋向低龄化发展。一般以胰腺癌的病理切片作为临床诊断的金标准[2],而早期却难以做出病理诊断,如何及早发现确诊病情得到医学研究者的广泛重视。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CT、MR在诊断早期肿瘤方面也有了一定临床应用。多排螺旋CT技术较普通CT更快速,成像效果更直接,注射造影剂扫描加强,利于肿瘤位置与性质的评估,根据图像分析可以辅助确定合理的手术方案。MR即磁共振检查,基础是核子自旋运动,对于软组织分辨率高,较CT技术具有安全、精确、无辐射的优点。MR的扫描具有连续性、重复性,速度快,能够对胰腺周边情况清楚辨识,达到理想诊断效果。研究表明动态MR与多排螺旋CT对胰腺部位扫描差异较小,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相当,而MR在胰腺癌灶三期检查中显示值比CT较高。

综上所述,胰腺癌临床诊断应用多排螺旋CT与MR都可取得显著效果,对不同时期的显示MR更有优势。

参考文献:

[1]黄祥辉,郭伟斌,冯嘉俊,等.多排螺旋CT与MR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19):45-48.

[2]黄坚.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6):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