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康复治疗仪与人工乳腺按摩对产后乳房肿胀的护理影响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产后康复治疗仪与人工乳腺按摩对产后乳房肿胀的护理影响比较

杨翠

(岳阳市妇幼保健院湖南岳阳414000)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康复治疗仪与人工乳腺按摩对于改善产后乳房肿胀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11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产后康复治疗仪)和对照组(人工乳腺按摩)各59例,对比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的乳房胀痛症状缓解有效率(93.22%>83.05%)、护理满意度(92.53%>79.66%)以及母乳喂养认知程度(96.61%>79.66%)相对更高(P<0.05),而乳房疼痛VAS评分[(1.82±0.42)分<(2.85±0.59)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1.05±2.13)分<(15.64±2.52)分]相对更低(P<0.05),而产后初乳分泌时间[(21.14±2.18)h<(29.35±3.06)h)相对更短(P<0.05)。结论产后康复治疗仪与人工乳腺按摩对于改善产后乳房肿胀均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其中产后康复治疗仪的护理效果相对更好。

关键词:产后康复治疗仪;人工乳腺按摩;产后乳房肿胀

产妇在产后出现乳房肿胀,主要是由于乳汁淤积所致,与母乳喂养方式不当有关,同时受到疾病、用药、乳头干预异常等因素的影响。婴儿未充分有效的吸吮母乳,乳汁未及时排空。或是由于乳腺管淤塞,导致乳汁淤积,产生明显的不适感。产后乳房肿胀会影响到产妇的正常哺乳,诱发乳腺疾病,同时还会增加产妇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容易引起产后抑郁。因此,在产后康复护理中,需要密切关注产后乳房肿胀问题,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减少产妇的困扰[1]。本研究以我院2017年6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11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产后康复治疗仪与人工乳腺按摩在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6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118例产妇,以上产妇在产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乳房胀痛症状,在产后护理中,分别应用产后康复治疗仪(59例)与人工乳腺按摩(59例),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产妇年龄范围为22~41岁,平均年龄(27.32±4.26)岁,其中初产妇和经产妇的比例为43/16。对照组产妇年龄范围为23~40岁,平均年龄(26.95±4.14)岁,其中初产妇和经产妇的比例为41/18。两组产妇的基本资料对照相仿(P>0.05),本研究具有可行性。

1.2方法

1.2.1观察组

在观察组产妇的产后护理中,需要对产妇的哺乳情况进行了解,调查其产妇对于哺乳和乳房护理的认知,评估其乳房肿胀、疼痛程度,然后应用产后康复治疗仪进行乳房护理。在护理前,需要检查产后康复治疗仪的性能,并根据护理的实际需要,设定其功能、能量和治疗时间。将产后康复治疗的电极片进行清洁,使用耦合剂进行处理后,固定在乳房上,确认电极片与皮肤接触良好,启动开关后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产妇的反应,考虑其耐受性,对治疗强度进行合理调节,治疗部位应有轻微麻感,避免产生刺痛感,持续治疗20~30min左右。

1.2.2对照组

在对照组产妇的产后护理中,则采用人工乳腺按摩方法。顺乳腺管走行,用手指纵向按摩,用于促进乳腺管通畅。然后用手指对乳晕四周进行旋转按摩,用于消退乳晕及周围组织硬结,并对乳头进行挤压,模仿婴儿吸奶。护理人员双手围住产妇乳房,并轻轻按压乳房,按摩乳晕处,进行挤奶,观察乳汁分泌情况,持续按摩30~40min左右。在按摩过程中,产妇取坐卧姿势,护理人员则需要控制好按摩力度,尽可能让产妇感到舒适。另外,在按摩乳房的基础上,配合以热敷方法。

产后乳房肿胀产妇的护理中,应用产后康复治疗仪与人工乳腺按摩的同时,需要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其哺乳方法,介绍正常的母乳喂养姿势(摇篮抱、环抱、橄榄球抱以及侧卧喂养)和衔乳姿势,使产妇能够以正确的方式哺乳。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x±s)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χ2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

3讨论

产妇在产后恢复期间,往往受到乳房肿胀的困扰。为了有效预防乳房肿胀的发生,需要加强对产妇的母乳喂养宣教,在喂养技巧和日常饮食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指导。而对于发生乳房肿胀的产妇,则需要在母乳喂养指导的基础上,采用热敷、按摩、低频脉冲刺激等方式,促进乳腺管通畅,刺激射乳反射,消除乳汁淤积,逐渐缓解产妇乳房的肿胀感,并能正常进行哺乳[2]。人工乳腺按摩是常用的乳房护理方法,能够有效促进乳腺血液循环,有效疏通乳腺管,消除乳汁淤积,降低乳房硬度,避免乳房过度充盈,增加乳汁分泌量。而产后康复治疗仪的应用,则是利用低频脉冲刺激方法,作用于乳腺部位,产生震荡及旋转运动,在促进乳腺血液循环的同时,还能够刺激垂体,增加泌乳素和催产素的分泌量,进而增加乳汁分泌,使产妇免受乳房胀痛的困扰。另外,产后康复治疗仪的应用,对于降低乳腺疾病的发生风险有着积极的影响。相比之下,在产妇的产后护理中,产后康复治疗仪对于缓解产妇乳房肿胀的作用效果优于人工乳腺按摩[3]。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在产后护理中应用产后康复治疗仪后,观察组产妇在产后(21.14±2.18)h初次泌乳,其乳房疼痛VAS评分为(1.82±0.42)分,抑郁状态HAMD评分为(11.05±2.13)分。其中93.22%的产妇的乳房胀痛症状得到有效缓解,91.53%的产妇对于产后康复治疗仪的应用效果感到满意,96.61%的产妇对于母乳喂养有着良好的认知。在产后护理中实施人工乳腺按摩后,对照组产妇在产后(29.35±3.06)h初次泌乳,其乳房疼痛VAS评分为(2.85±0.59)分,抑郁状态HAMD评分为(15.64±2.52)分。其中83.05%的产妇的乳房胀痛症状得到有效缓解,79.66%的产妇对于产后康复治疗仪的应用效果感到满意,79.66%的产妇对于母乳喂养有着良好的认知。

综上所述,在产后乳房肿胀的护理中,产后康复治疗仪的应用效果优于人工乳腺按摩方法,能够极大的减轻产妇的痛苦和不适,恢复正常的哺乳,其对于维护母婴身体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辉.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减轻产妇产后乳房肿胀的效果评价[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8,18(03):161-162.

[2]温玉英.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减轻产妇产后乳房肿胀的效果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24(02):72.

[3]王晓霞.产后乳房肿胀的预防及护理干预[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24):3414-3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