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睡眠障碍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系统性红斑狼疮睡眠障碍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霍月红1宋广叶2席海英3

(1山西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山西大同037006(2山西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计划生育科山西大同037004)(3山西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皮肤科山西大同037006)

【摘要】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情况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自制问卷调查表,选择符合分类标准的SLE患者120例,有效问卷112份。女性47例,男性6例,SLE患者合并睡眠障碍者53例,占比47.3%。结果:SLE伴有睡眠障碍多见于女性,这即与性别特征有关,也与该疾病好发人群有关。睡眠障碍好发于发病初期(<1年)、重度活动、高知群体、低收入群体和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使用群体。结论:SLE患者合并睡眠障碍者53例,占比47.3%,明显于我国睡眠障碍38.2%的发病率,应对SLE合并睡眠障碍的患者应尽早重视,采取合适的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睡眠,更好的改善患者预后。

【中图分类号】R593.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6-0107-02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多发于育龄女性,临床症状复杂,可对全身器官和系统造成损伤,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随着现代医学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因病情反复发作、治疗效果不理想、家庭经济负担重等多重不良因素的的干扰,情绪受到明显的负性影响。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情绪及睡眠障碍等。睡眠可以恢复精神和解除疲劳,睡眠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睡眠障碍是指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或睡眠量不正常﹐也是觉醒和睡眠正常节律性紊乱的表现。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常与躯体疾病有关,反之睡眠障碍亦加重躯体性疾病。本研究通过对2014年10月1日—2016年10月1日住院的120例SLE患者的睡眠质量分析,探讨SLE患者睡眠障碍的特点,利于临床医生早期对睡眠障碍进行干预及进一步的有效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选择

对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对就诊与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的门诊/住院SLE患者120例,均符合2009年SLICC修改的ACR系统性红斑狼疮分类标准。所有患者确诊SLE前均无精神病病史,均无心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等其他严重疾病;均非妊娠期。

1.2一般资料问卷内容

如年龄、性别、身高、病程、体重、文化程度、经济收入、职业、饮酒、吸烟、治疗方案等。根据治疗方案,分为糖皮质激素中大剂量使用组(A组)和糖皮质激素中大剂量使用组(B组);

1.3睡眠质量

用于评定患者接受调查前1个月以内的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自制问卷调查表,该量表由18个自评条目和5个他评条目组成,量表18个自评条目具体项目为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安眠药的应用、日间功能等,5个他评项目不参与计分。PSQI总分范围0~21,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睡眠质量分为以下两个等级:较好(PSQI总分≤7分);较差(PSQI总分≥8分)。SLE患者合并睡眠障碍者52例,占比43.3%。对于有睡眠障碍的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并且干预1周后再次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评估统一由受培训的高年资护士对患者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测试。

1.4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活动指数(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diseaseactivityindex,SLEDAI)进行评估,分为四个水平:基本无活动(0~4分);轻度活动(5~9分);中度活动(10~14分);重度活动(≥15分)。

PSQI用于评定被试最近1个月的睡眠质量。由19个自评和5个他评条目构成,其中第19个自评条目和5个他评条目不参与计分,在此仅介绍参与计分的18个自评条目(详见附问卷)。18个条目组成7个成份,每个成份按0~3等级计分,累积各成份得分为PSQI总分,总分范围为0~2l,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被试者完成试问需要5~10分钟。

2.结果

一般资料:共发放调查问卷120份,回收115份,有效问卷112份。女性47例,男性6例,年龄(36.4±10.5)岁,SLE患者合并睡眠障碍者53例,占比47.3%,明显于我国睡眠障碍38.2%的发病率。发生睡眠障碍的53例患者病程<1年者26例,(1~5)年者12例,>5年者14例。53例患者的SLEDAI评分:基本无活动者5例,轻度活动者6例,中度活动者16例,重度活动者26例。文化程度方面:初中及以下者19例,高中及以上者34例。家庭人均月收入(元):<2000者26例,2000~5000者14例,5000以上者11例。职业方面:无业者19例,非体力劳动者23例,体力劳动者11例。糖皮质激素(等效泼尼松剂量)≤10mg/d者18例,>10mg者35例。

3.讨论

本研究显示SLE伴有睡眠障碍多见于女性,这即与性别特征有关,也与该疾病好发人群有关。睡眠障碍好发于发病初期(<1年)、重度活动、高知群体、低收入群体和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使用群体。分析其可能的原因为:系统性红斑狼疮顾名思义是疾病初发者产生内心恐慌,易发生睡眠障碍。同时,SLE为多系统受累性疾病,重症患者可发生多个重要脏器受累,可对患者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导致睡眠障碍。同时SLE可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发生躁狂、抑郁等精神症状,亦可导致睡眠障碍。另外,强体力劳动的患者长期富裕劳动负荷状态,可导致躯体疲乏感,是睡眠障碍的负相关因素。高知家庭由于更容易通过书籍、网络、咨询等多种渠道获取SLE的相关信息,一些负性因素带给患者沉重的不良负担。因SLE易累及重要脏器,且多系统受累,故给低收入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SLE的基础治疗,绝大多数SLE根据疾病活动度接受过剂量大小不等的糖皮质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具有兴奋、睡眠障碍等多种副作用[1]。石兴华等[2]对170例应用糖皮质激素的SLE患者进行调查,发现有近1/3的SLE患者紧张、失眠、烦躁等精神或情绪方面的改变。故糖皮质激素服用时间应指导患者在早饭后服用,尽可能避免夜间服用,减轻糖皮质激素的兴奋感。

综合以上因素,应对SLE合并睡眠障碍的患者应尽早重视,采取合适的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睡眠[3]。将患者尽量给予良好的心理疏导,提倡慢性病管理,对SLE患者从最初确诊到全诊疗过程可以定期接收到良好的健康教育、对疾病正确的理解和和温暖的人文关怀。无论在家里还是住院都尽可能创造舒适安静的环境,改变饮酒、玩手机等不良睡前习惯,尽可能保证睡眠质量。良好的睡眠可以让SLE的免疫防御功能改善,可提高各系统、器官的脏器损伤恢复,有利于更好的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侯亚玲,刘清.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激素治疗期心理特点及护理[J].当代护士,2010,3:78.

[2]石兴华,徐峰,胡为中,等.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糖皮质激素应用调查[J].第一军医大学报,1992,1:55.

[3]何桂英,汪淼芹,田红梅.护理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5,4,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