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影像学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3

乳腺癌的影像学分析

熊巧玲

熊巧玲

(云南省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云南蒙自661199)

【摘要】目的:研究CT、X线钼靶摄影以及磁共振对乳腺癌的诊断,并分析乳腺癌的影像学。方法:抽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初诊为乳腺癌的患者,在行切乳手术前对所有患者实施CT、X线钼靶摄影、磁共振等检查对患者进行再次诊断,并在手术后进行病理切片,同时将术后病理做本次研究的检查标准。比较三种检查方法结果的准确性、特异性以及敏感性。结果:60例患者经手术病理切片证实为乳腺癌35例,其中良性病变有25例;X线钼靶检查出34例乳腺癌,26例良性病变;CT检查检查出32例乳腺癌,28例良性病变;磁共振检查检查出32例乳腺癌,28例良性病变。磁共振检查结果的特异性、敏感性以及准确性明显高于CT检查和X线钼靶检查,具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X线钼靶摄影检查的结果的特异性、敏感性以及准确性与CT检查,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可提高乳腺癌患者的检出率,对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应作为临床诊断的首选手段之一。

【关键词】乳腺癌;钼靶;CT;磁共振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5-0048-02

ImaginganalysisofbreastcancerXiongQiaoling.HongheFirstPeople'sHospital,YunnanProvince,Mengzi661199,China

【Abstract】ObjectiveResearchofmolybdenumtargetphotography,CT,X-rayandmriinthediagnosisofbreastcancer,andanalyzetheimagingofbreastcancer.MethodsExtractionwas60casesofpatientswithbreastcancer,goodforallpatientswithCTbeforesurgery,molybdenumtargetphotography,suchasmagneticresonanceexamination,X-rayandpathologysliceaftersurgery.ResultsConfirmedbysurgerypathologysliceof35casesofbreastcancer,including25casesofbenignlesionshave.X-raymammographycheckoutof34casesofbreastcancer,26casesofbenignlesions.CTexamination,32casesofbreastcancer,and28casesofbenignlesions.Magneticresonanceimaging,foundto32casesofbreastcancer,28casesofbenignlesions.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findingsofspecificity,sensitivityandaccuracy,significantlyhigherthanCTexaminationandX-raymammography,with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ConclusionsMagneticresonance(NMR)canimprovetherateofbreastcancerpatients,hasimportantclinicalsignificanceforimprovingtheprognosisofpatients,shouldbeasoneofthepreferredmeansofclinicaldiagnosis.

【Keywords】Breastcancer;Molybdenumtarget;Computedtomography(CT);Magneticresonance(NMR)

据相关的报道显示,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已成为同类恶性肿瘤中排名第2位[1-2]。乳腺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恶性疾病之一,对女性的生命安全以及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对于女性进行及早的诊断以及有效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4]。相关报道显示,及早的发现、诊断以及治疗可提高女性在患病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5]。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常采用CT、X线钼靶摄影以及磁共振等检查手段对早期患者进行检查。本实验为分析乳腺癌的患者影像学特征和总结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对60例乳腺癌患者的影像学进行分析。现将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被初诊为乳腺癌的患者,在行切乳手术前对所有患者实施CT、X线钼靶摄影、磁共振等检查对患者进行再次诊断。全部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5~75岁,平均年龄(44.5±1.5)岁;主要的临床症状为:乳房肿块、乳房触痛、乳房肿痛、乳头凹陷、乳头溢液等。

1.2方法

1.2.1研究方式对60例被初诊为乳腺癌的患者先后实施X线钼靶摄影、CT、磁共振等检查对患者进行再次诊断,并在术后对患者实施病理切片检查,同时病理切片检查作为本次研究的检查标准。观察CT、X线钼靶摄影、磁共振等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的准确性、特异性以及敏感性等。

1.2.2检查方法本实验中所使用的仪器如下:X线钼靶检查采用美国的Selenia钼靶机,CT检查采用美国的GELightSeppdVct64排CT机,磁共振(MRI)采用美国的1.5T-SignaEXcite超导机。

X线钼靶摄影检查的步骤:全部患者均进行两个体位的临床检查,其中包括头足轴位以及斜位(内外侧斜位或双侧斜位)。在有必要的情况下,追加特殊体位投照和对患者的局部区域实施加压放大摄影技术进行深入检查。

CT检查步骤:所有患者均采用俯卧位,并将胸腹托垫放置在患者的胸腹附近,其双乳放置在患者的胸腹托垫所形成的空隙中。完毕后,对患者实施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扫描时层厚调控为3mm,层距设置为3mm。

乳腺MRI检查步骤:患者俯卧与双穴乳腺表面线圈上,并使患者的双侧乳房保持自然下垂状态,下垂角度尽量与双穴垂直。同时对双穴的尺寸大小进行合适的调整,以固定患者的双乳,并让患者感到舒适。固定完毕后,对患者实施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

1.3统计学方法

收集整理本组实验数据,在统计学软件SPSS20.0数据包中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应用(n%)表示,组间差异通过χ²检验,在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项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

60例患者经手术病理切片证实为乳腺癌35,其中良性病变有25例;X线钼靶摄影检查出34例乳腺癌,26例良性病变;CT检查检查出32例乳腺癌,28例良性病变;磁共振检查检查出32例乳腺癌,28例良性病变。详见下表1。

2.2各项指标比较

磁共振检查结果的特异性、敏感性以及准确性明显高于CT检查和X线钼靶检查,具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X线钼靶摄影检查的结果的特异性、敏感性以及准确性与CT检查,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2。

表2比较3种检测方法的结果

观察指标X线钼靶摄影检查CT检查磁共振检查

准确性50.00%*55.00%*#88.33%

敏感性57.14%*62.86%*#85.71%

特异性40.00%*52.00%*#92.00%

注:*表示与磁共振检查比较差异显著,#表示与X线钼靶摄影检查比较差异显著。

3.结果

3.1临床意义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逐年成上升的趋势。相关数据显示,在大部分西方国家,乳腺癌的发病率占同类恶性肿瘤的首位;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在同类恶性肿瘤中排名第2位。乳腺癌是妇科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女性的生命健康有着巨大的威胁性。临床报道显示,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改善乳腺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3.2影像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采用CT、X线钼靶摄影、磁共振等检查手段进行诊断。笔者对所有患者诊断影像进行分析发现:X线钼靶摄影检查乳腺癌常出现的临床特征为小结节、钙化灶、乳腺结构扭曲紊乱,研究两侧乳腺密度不对称;磁共振检查常出现的临床特征为病灶呈现肿块影或结节影;T1WI呈现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现高信号或不均匀信号;CT检查发现其临床特点以肿块、边界模糊不清居多。由此可知,乳腺癌在影像学中常显示为肿块、肿块以及毛刺征等[6]。

3.3总结

本研究结果显示,磁共振检查结果的特异性、敏感性以及准确性明显高于CT检查和X线钼靶检查,具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磁共振可提高乳腺癌患者的检出率,对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应作为临床诊断的首选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许光中,李凯,封国生等.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9,30(3):293-297.

[2]孟东红.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医疗,2010,29(26):176-177.

[3]孟庆春,田云霞,高兰芳等.乳腺癌钼靶影像学征象分析[J].河北医药,2012,34(4):520-521.

[4]焦霜,李友宏.胸部CT检查在乳腺癌肿瘤影像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4,35(11):88-91.

[5]殷汉民,陈宪.乳腺癌钙化灶的检测及其影像学评价[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5,24(3):277-279.

[6]朱庆莉,姜玉新,孙强等.乳腺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多因素分析[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6,15(2):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