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盲部肿块的临床、X线及病理对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回盲部肿块的临床、X线及病理对照分析

沙伟

沙伟(山东省蓬莱市人民医院影像科265600)

【中图分类号】R8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3-0289-01

【摘要】目的通过对右下腹肿块患者的临床、X线及病理对照分析提高回盲部肿块的X线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对22例右下腹扪及包块病人的临床症状、X线检查方法与手术后病理结果进行了综合X线分析结果回盲部常见疾病的X线表现各有特征结论结合临床症状通过全消化道钡餐透视结合气钡双重灌肠检查可提高X线的诊断准确性。

【关键词】X线诊断常见病变回盲部肿块

回盲部为多种肠道病变的好发部位,因其解剖结构较其他肠曲复杂,多种疾病均可在右下腹触及包块,故而该部位的病变在x线检查和诊断上均有一定的难度)本文对22例右下腹扪及包块病人的临床症状、X线检查方法与手术后病理结果进行了综合X线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年龄:20-39岁5例,40-49岁3例,50-59岁8例,60岁以上6例。性别:男7例,女15例,男女之比1:2临床症状:22例均为首先发现右下腹包块伴有不同程度压痛而就诊,病史最长为4个月,最短为1d,多数15-20d。

1.2检查方法:采用结肠气钡双重造影的方法检查前2-3d病人只进无渣而且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检查当日进行清洁灌肠。部分患者采用口服钡剂全消化道造影结合结肠气钡双重造影。

2结果

本组病例中13例恶性肿瘤人年龄均在50岁以上,其中10例有恶病质,8例有血便,7例阑尾周围脓肿的病人年龄均在50岁以下。22例术前均经X线检查予以定位诊断。有21例做出定性诊断,确诊率为95.5%,其中全消化道钡餐透视结合气钡双重灌肠确诊了12例:1例升结肠内发现了套入的小肠,我们称为“套管征”,是诊断慢性肠套叠的可靠依据;单纯行全消钡透确诊了7例;单纯钡灌肠检查了3例;将1例阑尾周围脓肿合并腹膜后脓肿误诊为结肠癌。病理结果以阑尾周围脓肿7例,回盲部腺癌5例,未分化癌4例,恶性淋巴瘤与转移癌各2例,慢性肠套叠与增殖型肠结核各1例。13例恶性肿瘤中,2例恶性淋巴瘤虽病灶范围长达10cm,却只侵犯回肠末段。腺癌与未分化癌则同时侵犯回肠末端与盲肠,与文献报导一致。

3讨论

本文将22例右下腹包块病例,从临床症状与X线检查方法、手术病理进行了讨论。体会如下:

3.1全消化道钡餐透视结合气钡双重灌肠造影虽费力,但准确率高。

3.2必须密切结合临床症状,本文22例中,血便8例,恶病质6例,均为癌肿病人。

3.3发生在回盲部的病变且临床能扪及肿块者,以恶性肿瘤为多见,13/22例;次为周围脓肿,7/22例。

3.4恶性淋巴瘤好发在回肠末段,其它癌肿则同时侵犯回肠与盲肠。

3.5全消化道钡透发现结肠内小肠,即“套管征”,是诊断肠套迭的可靠依据。

4结论

X线造影检查是诊断回盲部疾病最常用的检查手段,具有价廉、简便、痛苦小、病变定位准确、观察全面等优点。因此,只要结合临床、熟悉回盲部常见良恶性病变的X线表现,并认真仔细观察,就可减少误诊、漏诊,提高回盲部常见良恶性病变的X线诊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