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高原病100例治疗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8-18
/ 2

急性高原病100例治疗体会

王康平1江燕

王康平1江燕2

(1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海螺沟景区人民医院四川甘孜626102)

(2四川甘孜州泸定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四川甘孜626100)

【中图分类号】R59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2-0333-02

急性高原病是指快速进入海拔3000m以上的高原地区,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由于缺氧、呼吸道感染等导致的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我院地处川西高原门户,海拔近1600m,是川藏公路必经要道,沿途需翻越数座海拔4000m以上的高山。2012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了100例急性高原病人,其中急性高原反应61例,高原肺水肿37例,高原脑水肿2例,经休息、氧疗、药物治疗和易地治疗等均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诊断依据

1.1.1急性高原反应a,快速进入海拔3000m以上的高原后发病;b,表现为双额部疼痛、心悸、胸闷、恶心、呕吐、乏力及饮酒过量样中枢神经症状;部分有口唇和甲床发绀;c,经易地治疗或氧疗明显有效;d,除外晕车、急性胃肠炎等疾病。

1.1.2高原肺水肿a快速进入海拔3000m以上的高原后发病;b,有明显的肺水肿的症状和体征;c,X线胸片双侧肺野有弥漫性或云絮状模糊阴影;d,除外有类似高原性肺水肿表现的相关疾病(与肺炎、高原性支气管炎、肺栓塞、气胸、原有心肺疾病恶化相鉴别)。

1.1.3高原脑水肿a,快速进入海拔3600m以上的高原后发病;b,表现为剧烈头痛伴呕吐、精神紊乱、共济失调等精神症状,甚至昏迷;c,除外代谢性和中毒性脑病、脑血管意外、颅脑创伤等疾病。

1.2一般资料:100例急性高原病人均为本院内科确诊。其中急性高原反应61例,高原肺水肿37例,高原脑水肿2例,男62例,女38例,年龄8岁~62岁,发病时间6h~5d。

1.3治疗

1.3.1急性高原反应(1)休息、经鼻导管或面罩氧疗(1~2L/min);(2)对症治疗:(3)严重病例口服地塞米松(4mg,每日2次)和乙酰唑胺(500mg,每日1次)。

1.3.2高原肺水肿(1)坐位或半坐卧位休息;(2)50%酒精湿化鼻导管吸氧,氧流量2~4L/min,(3)氨茶碱5mg/kg+10%GS100ml,静滴,一日2次;(4)地塞米松10mg+10%GS40ml,静推,每日2次,(5)有感染者抗炎治疗;(6)出现心衰者,用西地兰0.2~0.4mg+50%GS20~40ml缓慢匀速静推,烦躁者给予安定5~10mg,口服。(7)硝苯地平10mg舌下含化,每4小时1次。

1.3.3高原脑水肿(1)卧位休息,昏迷病人保持气道通畅;(2)通气面罩吸氧,氧流量2~4L/min,(3)地塞米松10mg+10%GS40ml,静推,以后5mg,每6小时1次;甘露醇250ml,每8小时一次。

1.4疗效判定显效:用药6h内症状体征消失;有效:用药6h~2d内症状体征明显好转;无效:用药2d后上述症状和体征无改善。

2结果

临床疗效统计表

1例脑水肿患者在我院治疗2天后症状体征无改善,转入低海拔地区3天痊愈出院。

3讨论

3.1急性高原反应和高原脑水肿是指快速进入高原地区6~72小时后,由于大脑代谢旺盛,耗氧量大,急性缺氧时脑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和颅内压升高,大脑皮层兴奋性增强,发生急性高原反应,表现为双额部疼痛、心悸、胸闷、恶心、呕吐、乏力及饮酒过量样中枢神经症状,部分出现口唇和甲床发绀。随着缺氧加重,脑细胞无氧代谢加强,ATP生成减少,脑细胞膜钠泵功能障碍,细胞内钠、水潴留,发生高原脑水肿。55例急性高原反应病人经休息、经鼻导管或面罩氧疗(1~2L/min)6小时内症状缓解,6例严重病例口服地塞米松(4mg,每日2次)和乙酰唑胺(500mg,每日1次),2天后症状体征明显好转。1例脑水肿患者在我院治疗2天后症状体征无改善,转入低海拔地区3天痊愈出院。因此,对高原脑水肿病人,必要时尽早转运到低海拔地区治疗[1]。

3.2高原性肺水肿是指在快速进入高原后1~4d内,出现头痛、胸闷、咳嗽、发绀、呼吸困难、血性泡沫痰等,肺部听诊有干、湿性啰音,急性缺氧致肺小动脉痉挛,持续小动脉痉挛导致平滑肌层增厚,肺循环阻力增高,肺毛细血管压明显增高,血管壁通透性增强,血浆渗出增多,发生高原肺水肿。此外,肺泡壁和肺毛细血管损伤、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和血管活性物质(花生四烯酸、PG、TXA2)释放,加重肺毛细血管内皮损伤和渗漏,促使肺水肿发生[2]。

3.3高原低压性缺氧是高原性肺水肿发生的根本原因,吸氧能显著降低患者的肺动脉压和血内皮素水平,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改善组织供氧。氧疗无效的患者应异地治疗。我县是进藏的门户,海拔约1600m,是进州、进藏旅行者患严重急性高原反应易地治疗较好的选择。氨茶碱对支气管平滑肌和血管平滑肌具有双重扩张作用,降低缺氧引起的肺动脉高压,拮抗缺氧引起的肺部血管炎症反应,以及强心、利尿和清除肺部粘液的作用。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稳定溶酶体膜、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等作用。强心甙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及降低心衰时心肌耗氧量的作用,抑制肾小管对Na+重吸收而产生利尿作用。但应用强心甙治疗高原性肺水肿还存在争议,目前认为下列情况可考虑适当少量应用:a确有心衰表现;b病程较长而用其他抗高原性肺水肿药物治疗效果不佳;c合并高原性脑水肿昏迷者。硝苯地平是一种钙通道阻滞剂,可与Ca2+竞争Ca2+载体系统,阻止Ca2+内流;选择性阻断钙通道,可抑制跨膜Ca2+内流,并干扰Ca2+的利用,使平滑肌兴奋收缩脱偶联,对肺血管和支气管平滑肌有直接的松弛作用[3]。

3.4甘孜州旅游资源丰富,随着道路交通的改善,进州观光的游客大量增加,许多都没有进行高原适应性训练,因此每年都有许多急性高原病发生。建议游客进入高原前注意以下几点,避免急性高原病的发生:(1)了解高原的环境特点及高原病的知识;(2)患有器质性疾病,严重神经衰弱及呼吸道感染者不宜进入;(3)避免剧烈运动,进行适应性锻炼,坚持阶梯升高原则;(4)禁酒、禁烟,注意防冻保暖;(5)不能阶梯上升者,于进入高原前24h开始预防用药:乙酰唑胺250mg每8h一次;地塞米松4mg每6h一次。

参考文献

[1][2]陆再英,钟南山主编,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01:980~984.

[3]郑发友,袁宏,硝苯地平治疗高原性肺水肿63例临床观察,西部医学,2010.2:27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