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融合性音乐课堂角度出发探讨“身心动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1

从融合性音乐课堂角度出发探讨“身心动觉”

石萍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第一实验学校214000

摘要:所谓融合性音乐课堂即是音乐课堂中重视学生身体的参与,进一步融通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身体学习与心理学习;同时,通过多种音乐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的融合。学生通过身体律动的音乐教学,通过音乐伴奏,以身体动作做出反应,从而训练音乐的节奏感的教学方法。让音乐学习更加多样、立体、有趣、有效。

关键词:融合性音乐课堂“身心动觉”音乐元素

融合性音乐课堂是新形势下的代名词,由我区省特级音乐教师王备老师主张提出的,即重视学生身体的参与,融通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身体学习与心理学,是一元论思维形式下的身心融合的音乐课堂。音乐的学习由一体化,即由“身心动觉”共同完成。身体参与认知、用心感受,必然带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笔者通过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的初步研究,如何把“身心动觉”的方法进行适当的融合于我们的音乐课堂当中来促进音乐美感和提升审美情趣,笔者做出了如下探讨举措。

一、从身体动起,获取“身心动觉”感知性

达尔克罗兹的教学体系认为音乐律动与人体律动紧密相连,人通过自身的运动,将音乐的律动转化为身体律动,并感受对情绪律动,人体律动也可以将内心的情绪转化为音乐律动。作为一个音乐作品,设计与音乐气质相吻合的动作,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结构,感受音乐情绪是帮助学生亲近音乐的有效路径。

在融合性课堂中,律动不是按规定的动作配以音乐进行的,而是人在听到音乐后通过动作自觉反映出来的,这是这种方法的一个重要原则,结合动作的音乐教育,对培养学生身心的自控把握能力和发展富有动力的生命力等方面,确实是其他任何教学课程都难以做到的。

二、从节奏接龙蔓延,强化“身心动觉”特效性

1.接龙结尾。首先刚刚接触节奏训练我们采取接龙结尾的游戏方法,老师拍四拍,学生重复后两拍,再即兴拍两拍,教师继续拍下去,再换一个学生接拍,并即兴拍两拍。可以轮流传下去。这种方法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听辨能力、听觉记忆能力,也培养了即兴创造能力,但这种练习需要有一定的节奏练习基础,适合小学二、三年级学生。

2.接龙接头。教师拍四拍,要求学生重复头两拍,然后再继续即兴后两拍,教师则一直四拍一组拍下去,每组换一个人接头不可能轮流传下去,每次开头必须是新的,由于是头二拍后还有两拍,等于干扰一下,看看学生能否记住头二拍节奏。特别是教师采用临时说“接头”或“结尾”的方式,难度一下子就上去了,通过接龙游戏的层次深入,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即兴能力得到更好地提升。

3.卡农游戏。教师先拍四拍,学生接着模仿头四拍,教师连续拍下去,四拍一个节奏型,学生边模仿教师的前四拍节奏,边听记住后面的节奏。当学生掌握一定的节奏型就会灵活运用,不仅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从音乐元素挖掘,突出“身心动觉”表演性

新课程理论提出的“歌曲教学的多视角教学设计理念”,结合融合性课堂,我们将通过对学生身体状态的解放及主体性的激发,保持学生兴趣,改善学生体验。同时,借鉴三大音乐教育体系的教育目标,力求融会贯通。

四、从音乐载体发散,呈现“身心动觉”多彩性

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在融合性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不断探索逐步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与视角,用音乐呈现的身体载体去发散、去创造。加强身体的运动:拍手、摇摆、晃动、指挥、弯曲、转身、踏步、说话、喊叫9个原地动作,以及走、跑、跳、蹦、跃、奔腾、滑行7个空间动作,这些动作都可以构成“身心动觉”的多种结合,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储存动作感觉、形象和声音的词汇来发展动觉想象和动觉记忆。再次,我们运用身边的打击乐器,一方面可以复习巩固已经学过的节奏,另一方面可以模仿生活中的各种节奏,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

在合唱的教学中,我们借助柯达伊的教学法利用简单的柯尔文手势提示学生的音高、音准,用熟悉的旋律编排简单的卡农合唱并赋予每个声部柯尔文手势,锻炼学生的多声部协调能力,用优美的肢体律动培养学生的节拍感,这些有效的教学手段我们都可以巧妙地借鉴到我们的音乐课堂中。柯达伊教学非常提倡歌曲的二度创作。我们采取了切实可行的“身心动觉”方法。

音乐教育对提高全民素质的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构建融合性音乐课堂,“身心动觉”之策略必定是融合性课堂上的一盏明灯,当前教育发展正进入新体系的实践和探索之中,课改的着力点即为学生塑造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要认识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不断探索、深入研究,在融合性音乐课堂发展的路上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参考文献

[1]李妲哪修海林伊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3。

[2]杨立梅蔡觉民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