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工程项目风险评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6
/ 2

智能电网工程项目风险评估

汪良军

汪良军

国网昌吉供电公司新疆昌吉8311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智能电网发展越来越好。智能电网作为新生事物项目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环境复杂的特点使得项目在全寿命周期内面临的风险无处不在、多种多样,因此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对于项目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的全过程。在项目风险管理系统中风险的识别和评价尤其重要,它们是进行风险管理的基础。通过风险识别和评价,企业可及时了解到风险的种类及其重要程度,进而采取相应的风险处理措施。项目风险评估不是一项孤立的活动,必须把它充分地集成到项目风险管理的其他部分中去。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汽车生产;应用

引言

智能电网理念是未来社会发展必然趋势。投入大、建设工期长以及大量不可控因素是智能电网建设普遍面临的风险因素。而合理有效规避建设中的风险,是实现智能电网理念稳定落地的关键,因此此次通过对工程建设风险的识别进而建立风险评估模型,从而确保智能电网工程建设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1风险管理概述

2004年9月,CoSo委员会正式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一整体框架》(简称ERM)。文中对企业风险管理定义如下: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定并贯彻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以使其在该主体的风险容量之内,并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根据COSO的阐述,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有四种类型的目标一战略、经营、报告、合规,包括八个构成要素: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

2风险特点识别

智能电网主要基于高度集成化、高速信息化理念,通过先进的传感器以及测量控制技术实现电网安全可靠、经济友好的运行。而实际在智能电网工程项目中存在诸多管控风险。

2.1智能电网工程建设风险

智能电网理念作为新兴事物,世界各国对其研究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实际发展智能电网没有过多经验可以参考。相关风险的产生形式及环境、时间之间的变化等均难以预测,这些都是新兴理念普遍存在不确定性问题。例如,缺乏统一完善的工程建设标准、商业化运行模式的制定、相关电网监管模式的更迭、电费调整以及对用电大户的影响、对未来智能电网发展趋势的把握,以及认识不足均可能给实际智能电网工程推广带来极大风险。实际作为电能输送载体,输配电网络其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中。

2.2智能电网工程可变性以及多样性风险

在工程项目建设的不同阶段,其所潜在风险也有所不同。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任一阶段,如若对于风险的管控、处理不到位,极有可能带来更大的事故隐患。而依据工程施工管理经验,实际往往刚处理完一项风险,又有新的风险出现,因而智能电网工程项目风险具有一定可变性。此外,电力系统的改革也有可能带来多变性,输配电的分开管理,厂网的分开运行等,均有可能造成电网企业生产以及经营模式的转变,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业经营风险。

3风险评估模型

对于工程的分析与评价是集客观与主观理念相结合的评估流程,而实际对于智能电网工程建设中潜在风险以及子因素评价往往难以定量分析。故而此次提出模糊层次分析理念。基于该理念,可以更好将专家经验等反馈至决策中,从而使得整个风险评估更为客观,其可以基于模数数值代表各个专家意见,并将所有的预备方案,对于准则的效能以及评估准则赋值,分别用数学模糊量以及模数数值进行表达。基于模糊数以及非模糊数相互结合的形式,进而获得各项指标所对应的权重系数以及各个预备方案其对应的效能指标,并通过运用模糊数排序法以及模糊数计数法,得到各个备选方案的分指标评估以及总评估相对值,最终为决策者提供客观依据。公式定义了实际语言变量值模糊数:

公式中:j≤k≤w,此处简单将其标注为Q(j,k,w)。将其转化为语言变量来表示实际各个专家对于不同工程建设方案其风险评价等级。对于所得到的的每个备选方案评估的模糊数,最终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排序,并从中挑选出风险最小的决策方案。此次则采用双系数法代表专家个人偏好的感情系数对评估结果进行排序,并与普遍常用重心法相结合,则实际量化智能电网工程项目风险定义为:

公式中:Qx为实际第x个模糊数值结果的最终排序情况;m为实际基于专家给出的值,取值为0.5;n为基于决策者对于方案的悲观与乐观系数,其取值范围与m相同均为[0,1],实际当n小于0.5时,则表示当前情况下决策者对于该方案表示消极态度;f(x)表示第i个模糊数的高。而公式中Rs=b+c;Ls=a+b,有重心法则得到最终风险评价结果:

实际计算所得Qx结果越大,则表示对于的该方案的风险也就越小。

4风险应对措施

4.1积极引进大量现代化、智能化电网建设技术

基于现代化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以及传感技术是现阶段智能电网建设的核心关键。积极引进大量现代化、智能化电网建设技术,在实际施工中虽然存在大量融合问题,但有效优化当地智能电网建设。而依据笔者多年现场管理经验,现阶段尚未有很好的适用于我国电网现状的输电技术,现有技术使用效果也不尽人意,因此有必要进行优化设计,最大可能降低工程施工中的风险。

4.2风险进行评估

对于工程施工单位应当预先对工程施工中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完善的工程事故预备方案、应对措施等。加强企业内人员培训,避免由于人为等因素所带来的风险,并提高整个施工团队的凝聚力。此外,施工单位应当积极引进现代化管理手段,构建风险评估识别、评估体系,从而有效对风险进行识别并基于该体系提出。

4.3建立制度形成保障

COSO风险管理框架在其“监控”要素中指出,对企业风险管理的监控是一个过程,是指评估风险管理要素的内容和运行以及一段时期的执行质量的一个过程。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应对风险管理工作制定相应制度办法,内部审计部门应定期开展风险导向的风险评估与计量工作。通过制度保障,将风险评估工作固化下来,使之在公司内部形成一种长期的、持续不断的工作模式,从而建立起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并定时评估和分析,以了解公司所面对的风险,为管理层提供所需信息,作为决策、计划、预测及控制等的依据。而这种评估和分析活动包括了定期的全面性的评估和报告,也包括了不定期的专项风险评估和报告。

结语

总之,以上就是我个人见解。智能电网建设是未来电力行业发展必然趋势,现阶段世界各国均积极致力于智能电网的研究。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在大力开展智能电网的同时,应当站在企业长远发展以及电力系统稳定可持续的角度上综合考量智能电网工程项目建设风险,进而以更为科学合理的方式开展相关工作。未来随着人们对于资源需求越来越大,智能化电网建设将逐渐普及,对其风险评估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刘谊,任亚琴.智能电网建设项目风险评价研究综述[J].时代经贸,2013(16):107-107.

[2]英飞凌科技公司.29家欧洲机构花了42个月的研究项目!解决了智能电网什么问题?[J].中国机电工业,2016(2):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