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数学教学贴近生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让小学数学教学贴近生活

郝晓娟

四川省开江县长田乡中心小学

数学课堂只有再现数学知识与自然科学,人类生活的联系,才能真正的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让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产生碰撞与交融,让他们真正的在生活中学会数学,在学数学中了解生活。

一、课堂内容生活化。

教师在进行数学的课堂教学时,要将教学内容充分的生活化,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并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在教授四则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营造虚拟的课堂商店,让学生扮演售货员,教师扮演顾客,首先将学生们分为若干的销售小组,然后教师模拟到课堂商店里买东西,教师问第一组的同学:“皮球多少钱一个?圆规多少钱一支?我买2个皮球4支圆规,你应该收多少钱呢?”教师又来到另一组买3块橡皮,2个乒乓球。教师在各个小组之间询问了一圈,然后请各个小组售货员汇报一下,他们是怎么算最后的价钱的。由于学生们对购买这些文体用品都有过亲身经历,算起来自然是得心应手,学生们都知道应该先算一种商品的应付款,再算另一种商品的应付款,最后把两种商品的应付款合起来,最后算出一共应付多少钱。简而言之就是先算乘后算加。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在这种营造出来的氛围中反复练习,从而发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这样,就让学生从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出发,结合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自主探索出了四则混合的运算规律,使学生在实践中不仅学习到了数学知识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学习教材生活化

学习材料的生活化完全可以立足于现行教材,加强书本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沟通,改变数学知识纯理论教学的苍白无力状态。我认为学习教材的生活化要求我们必须走出小教室,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生的学习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灵活的调整教材,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事例来制定习题,巧妙的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通过这种贴近生活的课后练习,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培养他们的技能技巧,还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意识,充分的激发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真正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如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学一开始,教师问:“在日常生活中,你们什么时候见过人民币?”利用这个问题唤起了学生的记忆,他们在生活中积累的与人民币相关的场景便会不断浮现:过年收压岁钱时,收到过人民币;自己买玩具时,用过人民币;自己买文具时,用过人民币;陪家人上街购物时,见过人民币。这样生活化的设计,巧妙的将学生置于生活情境中,沟通了人民币与生活中“钱”的联系,很好的淡化了教育痕迹。

三、捕捉生活素材,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更是充满着数学问题。善于捕捉生活素材,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现象,发现数学问题,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教学数学就更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并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讲授“利息”的知识点后,教师可以安排这样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去银行了解现在的储蓄利率,然后让他们把平时积攒的压岁钱和零用钱存起来,看看怎样存钱才最合算,才能够获得最多的利息?对于这样的课外作业,学生们展示出了极大的兴趣。在一系列的调查、分析、计算和反复比较的实践中,学生对利率、利息这一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而且此次活动还引导了学生养成不乱花钱,勤俭朴实的好习惯,真正实现了教育中授业与育人的统一。诸如此类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数学问题,将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到了在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有效的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只有这样通过对一些生活实际素材的捕捉和利用,才能真正使数学更接近生活,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社会色彩,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的习惯,才能真正培养出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数学是无处不在的。

五、注重知识的课后延伸

数学知识最终必须服务于生活,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但40分钟毕竟有限,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数学知识在课外的延伸,引导学生在课外学习数学知识、训练数学技能。数学教学不应该是个只注重求知的过程,我们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厘米、分米、米的认识”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从比高矮的实际事例入手,让他们明白长度单位对于精确测量的意义,再让学生通过测量工具认识这些长度单位。然后让他们在课外动手测量手机的长度、手指的宽度、书本的长度、两臂双腿的长度、甚至可以给家人测量身高,测量扫把的长度以及教室窗户的长度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数学,深刻的认识了厘米、分米、米等长度单位。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数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可以体验的数学事实,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让数学教学因生活而灵动精彩,让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