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过程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动态过程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丁伟

芜湖长久物流有限公司安徽芜湖241009

摘要: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发展还存在一定的短板,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很多外力作用的限制,无法满足学科以及时代发展的要求,所以,在很多的学校都会改变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据自身的工商管理发展的水平,利用国外等一些比较先进的人才培养的理念以及方式,制定出一套一动态过程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方案,并投以实施,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需要时刻秉持着“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注重其培养的原则,要以本专业知识为基础进行培养方案的构建,为我国的工商管理塑造更多的人才。

关键词:动态过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

引言:

所谓动态过程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把知识能力以及素养完整串联到一起,在一定培养原则的基础下,深入的研究人才培养的模式,尽可能的完善相关的培养机制,以学生为培养的中心,结合学生们的个性发展需求,做好地方高校的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扬工作,依据自身的工商管理的实际情况,对学生们进行资源流动培养理念的教育,将实践和知识相互融入,使其二者成为一个整体,打造出一个综合性的人才,让人才培养模式变得更加的多元化,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才培养氛围,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以及能力。

一、构建基于动态过程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1.国内专业发展面临“瓶颈”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发展,与世界经济融合步伐的稳步前进,应该讲社会和企业需要是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然而目前开设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院校已经达到了80%,某种程度上这样的巨大招生规模让一是让相关高校很难保证拥有足够的办学能力,无论是教学环境还是师资力量都有很大缺失。因此教育部近些年的统计数据中表面,工商管理专业就业率长期低迷,甚至连续几年在“十大就业率最低”的本科专业排行榜中名列前十位。

2.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全新要求

对于和社会实践如此紧密相连的工商管理专业来讲,如果学生在大学期间都无从意识一个企业根本上是个创造利益的组织,是给你一个平台让你发挥能力为企业、客户还有社会创造价值,并给予你一定薪资作为回报的机构。那么面试的时候就会只强调自己课业成绩与遵守纪律方面的“成果”,期待他们能够像学生时代被给予奖学金一样给予很高的基本工资。最离谱的地方便是一再强调想从企业里扩展多少见识,学到多少东西,以此来表现所谓“上进心”,但抱歉的是企业不是学校和慈善机构。对于企业所真正关心的你有什么本领去开展下一步的业务,你会在多长时间内任职从而让企业能收回培训你所花费的金钱,你在你成长经历里收获了那些认知从而保证能够在工作中得到发挥却一问三不知。失业与待业也就很正常了,但是始作俑者便是没有负好责任的相关高校,这种现状必须要得到改变。

二、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缺点

目前,我国在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上仍然存在着很严重的缺陷,这些缺陷直接影响了工商管理人才的塑造程度,为了保证培养人才的力度以及其水平,需要对我国以往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满足当今我国对于工商人才培养的要求。

1.创业教育水平比较低

现阶段我国的高校在运行中,没有比较系统的创业经验的培训系统,无法对学生们进行实质性的创业教育,更是无法吸引学生们创业兴趣。

2.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

我国目前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比较注重的是知识的教育,没有将实践很好的融入到其中,就这使得学生们的实践训练实践比较少,无法进行跨界的交流。

3.学生的地位比较低

学生们在课堂中普遍扮演学生的角色,课堂的主体地位仍然是老师,采用的教育方式也大多为老师说,学生听。这种方式使得学生们无法进行自主学习,丧失了一定的学习兴趣。很容易使得学生们产生学习能力匮乏的状态。

三、培养模式特点

基于动态过程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横纵耦合下的体现人才创新、创业跨界培养特征的新型模式,其主要特点有:

1.以学生为主体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思想和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主体是学生,无论从横向空间联系,还是从纵向能力培养,“以学生为主体”都是贯彻始终的;学生的内在需求,包括对知识、能力的兴趣和对实践工作能力或基本科研素养的需求,是人才培养的内在驱动力,与社会需求一起,成为人才培养的驱动力。

2.“综合为主,突出专业”的内涵式培养原则

当今国内高校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过于单一强调实践创新,忽视了研究创新,没有走国外“实践-研究”并举的培养原则和方式;“同质化”培养现象显著,没有突出高校的培养优势、地方特色及行业特色;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忽视人文素养的综合培养;只注重人才静态能力的培养,忽视了人才培养的动态演变过程。而本文提出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上述问题做了较为完善的解答。

3.培养模式的反馈和完善机制

任何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都会出现各种问题,这就需要培养模式的反馈和完善机制。本文认为,反

四、新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应包含的内容

这一新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动态过程为基础,同时以交互式培养作为主要方法,另外要时刻围绕着学生这一主体来进行。从而让学生和教师、学校、社会团体、企业、国内其他高校以及海外高校等能够构建一种交互的空间关系。

1.以学生为主体

坚持把“以人为本”的原则当作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人才培养要围绕着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来进行。从而让教育能够支持他们的成长,使他们从内心获得生命的意义,知道自己的未来和道路去向何方;从实践中创造价值、分享快乐从而体会到生命的波澜壮阔与尊严所在。因此能够永远用一种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和世界,饱含建设社会的激情、信念和斗志,即能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也能做到脚踏实地不断磨练自己的业务能力和领袖气质从而能够真正成为公司需要的管理人才。在培养人才要满足学生自身的内在需求,既要满足他们对知识和能力上的兴趣与要求,也应涵盖实践工作能力与基本科研素养,这些学生内在的驱动力结合社会的期待与要求,共同构建起推动这一体系的推动力。

2.创新与反馈机制的建立

我国关于创新的存在着重强调实践创新,而忽略研究创新的误区,应该注意形成“实践-研究”并举的创新形式。另一个问题是课程设置上“同质化”现象十分明显,相关高校并没有注意突出自己地方特色、行业特色,也就无从谈起自己的培养优势。同时只做到了对学生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训,却没有教导他们得到人文素养的提升;只在静态上进行学生的相关培训,而没从动态上用一定方法推进人才的相关演变。同时面对外在环境的变化与发展,也要建立起良好的反馈与完善机制,从而让校内外环境能够共同参与进来,实现整体和个体共同整合,进而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结语:在动态过程下进行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仅是对我国以往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改革和创新,更是高校专业知识发展的必然,为了保证工商管理中人才培养的效果更好,需要针对其培养的方式进行优化,让工商管理人才模式更加的贴近国际化,可以和世界接轨,完成其内涵知识等的发展,老师们也要深入的研究其培养的模式,建立健全相关的人才培养办法,让高校毕业的学生都能成为优秀的人才,为我国的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同时,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志媛.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问题与解决途径[J].现代经济信息.2015(20)

[2]林奕鸣.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究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6(08)

[3]马江伟.中国大学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品牌.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