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绿色建筑的新型建材标准体系框架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08
/ 2

基于绿色建筑的新型建材标准体系框架构建

董浩

淮北矿业(集团)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设计院安徽省淮北市235000

摘要:本文是以对绿色建材的要求及对绿色建筑的的需求作为研究方向,对新型绿色建材的重新定义与分类,将基于绿色建筑的工程应用标准与基本绿色建材的生产技术标准相结合,对构建新型建材标准体系框架进行研究,从而形成新型建材绿色化生产、绿色施工、绿色建筑运营管理等全寿命和全过程绿色评价标准体系的总结,并对不同建筑和不同区域的实用性加以分析。

关键词:标准体系;绿色建筑;新型建筑材料;绿色建材

一、新型建材标准体系概述

新型建材的种类繁多通常以化学组成、建筑物使用部位、主要原材料种类、使用功能等作为主要的分类依据进行分门别类。对于绿色建材与绿色建筑“四节一环保”的需求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在建筑的使用部位与功能可将新型建材品划分为以下8类:1、建材结构材料;2、围护结构及其防护材料;3、门窗、木墙和遮阳材料;4、采暖、空调、通风、净化、智能化的材料;5、建筑装饰装修材料;6、可再生能源利用材料;7、建筑节水材料;8、绿色建材材料。

这种分类方法不仅对绿色建筑中主体材料的选用进行考虑,还涉及了绿色建筑评价中的可再生资源利用、建筑节水、净化与智能化等指标;同时,对绿色建材划分为独立类别,也突出了对材料生产绿色化的要求;另外,将建筑中所采用的施工机具和检测设备对应归属于材料类别,也有利于对标注体系的构建。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新型建材也层出不穷,分类过程中应以“四节一环保”性能为优先归类原则,如外墙需用保温、装饰一体的板材,以建筑物保温节能为主要指标,兼顾建筑物外墙的装饰需要,将其归于围护结构及其防护材料,而不是建筑装饰装修所用的装修材料。进入到21世纪将近20年的今天,“环保”的概念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当中。而在建材行业,有害物质、节能减排等相关指标及性能发展也相对成熟,然而与环保相关的另一概念--绿色建材,在发展道路上却举步维艰。在某些群众心中,“再生材料”甚至与“劣质材料”画上等号。我国是资源消耗大国,无论从可持续性发展,或是从保护环境、节省资源等角度考虑,全力推广绿色建材,都已刻不容缓。

二、新型建材标准体系框架构建过程

2.1基于绿色建筑的工程应用标准体系框架与基于绿色建筑的新型建材工程应用标准体系由目标层次、工程层次和建材层次组成。建材是工程实现“四节一环保”的基础,建材层次标准由根据绿色建筑需求定义的新型建材设计、技术、施工、验收等建筑工程技术规范。

2.2基于绿色建材的生产技术标准体系框架与基于绿色建材的新型建材标准体系由目标层次、标准体系构建的目标要求以绿色建筑为主,兼顾绿色建材;工程层次标准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主导,由建筑结构工程、围护结构及其防护工程、门窗(幕墙和遮阳)工程、暖通(净化、智能化)工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可再生能源应用、建筑节水工程等标准组成;建材层次标准由新型建材生产过程中基础、设计、产品、原材料、工艺、试验、设备、验收等相关技术标准组成,注重生产过程绿色化评价。

2.3两种标准体系框架的对比分析基于绿色建筑的新型建材工程应用标准体系与基于绿色建材的新型建材生产技术标准体系的目标层次相同,两者对比与分析可见其中基于绿色建筑的工程应用标准体系框架的工程层次为以实现绿色建筑为目标,由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施工标准、运营管理标准何评价标准组成,实现建筑物全寿命和全过程的绿色化要求;建筑材料层次需为满足绿色建筑的=节地、节能、节材、节水和环保需求,由新型建筑材料的设计、技术、施工和验收等标准组成,注重材料应用建筑技术要求;但其中的不足体现在未能体现绿色建材对新型建筑材料生产过程的绿色要求。基于绿色建筑的新型建材工程应用标准体系的工程层次为以实现绿色建筑设计和评价指标为目标,由绿色建筑的节地、节能、节材、节水、环保、可再生能源利用、装饰装修工程标准组成,达到绿色建筑工程要求;建筑材料层次为以绿色建材评价指标为导向,由新型建筑材料的基础、设计、产品、原材料、工艺、试验、设备、验收等相关技术标准组成,注重生产过程绿色化要求;其中的不足为未能体现绿色建筑对施工过程、运营过程的绿色化管理要求。可知,基于绿色建筑的新型建材工程应用标准体系与基于绿色建材的新型建材生产技术标准体系,两者不能全面体现绿色建材对新型建材生产过程的绿色要求或全面地体现绿色建筑对施工过程、运营过程的绿色化管理要求。

三、基于绿色建筑的新型建材标准体系适用性分析

3.1标准体系框架建筑适用性分析基于绿色建筑的新型建材标准体系是以绿色建筑为主体,兼顾绿色建材的目标体系,其不仅符合绿色建筑的发展需求,适用于我国当前不断提高的建筑节能要求,还是超低能耗建筑稳步推进的基础与保障。今后,可根据超低能耗或被动式建筑要求,在标准体系工程层次和建材层次进行标准建设或重新修订,增加或提高工程绿色化指标,同时改进建材生产与应用技术参数。

3.2标准体系框架区域适用性分析基于绿色建筑的新型建材标准体系可作为建材行业标准体系构建基础,也可用于不同气候区建材标准体系构建,根据气候特点不同,绿色建筑需求也不同,对建材的要求也有所区别。不同省、市、地区可结合各地经济特点、建材生产现状、固体废弃物种类构建相应的建材标准体系,既可促进建材工业绿色转型或升级发展,也可推动本地区的绿色建筑发展。

四、发展趋势

绿色建材相比于传统建材有着巨大的优势与潜力,比如有以下几点:减少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延长可再生资源的生命周期;生产过程中不使用有害化合物,尽可能用其他无害的可替代物质;产品功能多样化……等一系列优势,有利于从根本上打破我国建材高能耗、高成本、高污染、低效益的局面,助于收获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多重效益,这些都在促使着建材行业往绿色建材的趋势发展,逐步降低传统建材的市场占有率,直至淘汰。绿色建材的优势:第一,国家政策的扶持。在《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国家明确指出促进重点扶持绿色环保型、高科技型相关产业,且有配套的优惠政策,这些都将有利于企业降低社会成本、塑造良好形象,为企业的做大做强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企业自身也拥有优势。绿色建材采用低消耗能源,能够节省原材料,另外,产品的多功能化与外观的灵活化,促使消费者更多地选择绿色建材,也有利于打造一个绿色环保、节约能源的企业形象。发展绿色建材的措施第一,加强行业管理,政府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在行业初期,成本投入很高,效果短时间不能显现出来,需要政府的倾向支持,行业监督市场向良性发展也必不可少。第二,企业加大对绿色建材的支持。加大对技术、科研的支持。引进推广无害化技术,增加技术层面的研究。政府将继续加大对建设工程中绿色建材的使用,对于研发和投资绿色建材项目的企业进行嘉奖和扶持,开展示范基地的建设,逐步提高社会对于绿色建材的认识和认可度,使得消费市场扩大,拉动相关企业的利润增长,亦形成行业的良性循环。

结束语

因其绿色建筑的新型建材标准体系构建是以绿色建筑主导,结合绿色建材要求的新型建材标准体系,将建材技术标准与建筑工程规范标准有机结合起来,将建材的绿色化生产与绿色建筑评价、建筑绿色施工、建筑绿色运营管理关联在一起,使绿色建材成为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部分,全面实现建筑全寿命和全过程绿色评价。该标准体系适用于当前绿色建筑、建筑节能的发展,也同样适用于超低能耗和被动式建筑的发展;还可结合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经济特点和建材现状进行构建,并为该地区建材工业绿色转型和绿色建筑发展建立良好的标准化基础。

参考文献:

[1]于静.绿色建材需求强劲亟需建设标准体系[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13(05):13.

[2]刘珊珊.我国绿色建材发展的探索与研究[J].建设科技,2015(13):76-77.

[3]李映雪.绿色建筑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7.

[4]蔡坤妤.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地域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