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环境保护及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09
/ 2

探讨环境保护及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

黄卉茵

佛山市高明区荷城街道水利所528500

摘要:环境,是一种典型的公共财富,在对环境的管理过程中,应该将工作重点放在公众参与的形式、政府的领导两方面,通过民生协调以及政府政策的推行,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环保意识,为公众搭建出环境保护平台,长此以往,便能够使公众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本文站在环境保护及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的角度对相关问题展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仅笔者愚见,望广大读者指正。

关键词: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意识;环境污染;公众

1、关于环境保护

1.1环境保护

在不同的科学领域中,环境保护的定义也不尽相同,站在环境地理学的角度,其被定义为在人类发展环境的过程中,必须要正视潜在的环境问题和实际存在的环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障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才能维持人类发展规律的稳定性;如果站在环境保护学科角度进行分析,顾名思义,是指防止某些环境内容变质,或者环境被破坏,这是在控制的角度给出的释义;站在综合角度来审视环境保护的话,是指自然环境与人类发展为了保持一种和谐关系而产生的一种复杂行为,人类只有把环境中的各种问题解决掉,才能继续维持这种和谐关系。

1.2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意识表达的是周围环境和人类之间的一种相互关系,它是在人类与自然环境交往过程中后天形成的、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实践行为、情感态度、判断观念以及知识经验,我国高层非常重视社会与发展、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但是,在国民教育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问题,没有从实际出发,站在环境保护的角度去教育国民应该如何保持水土、处理垃圾、保护动植物等,因此,在这种条件下,我国公民缺乏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经验,情感观念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保护环境的意识较为淡薄,这也是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度低的主要原因,继而造成了各种环境问题的涌现。

2、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对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首先,提高保护环境工作效果的基础就是环境保护意识,我们知道,人和自然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我们必须清晰、客观地认识到这一点,人类要想获得生存和发展,必然离不开自然环境的支持,同样的,人类又具有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的能力,可以通过主观能动性对其进行改变和再创造,人类改造自然时,势必会造成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因此,要想提高和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就要把公众的意识作为切入点,只有公众充分意识并认可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才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身以及身边人的行为,严格要求自己展开环保行动,比如:回收利用部分物质资源,采取一切合理措施节约不可再生资源等。

其次,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我国经济的科学发展。根据我国道路方针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指示,从建设文明发展道路到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再到提升人民素质和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看出,每一环节的实施都是以开展和贯彻环境教育为前提的。

再次,持续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对推动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积极意义。截止到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公民尚缺乏对环境问题的了解和认知,部分人对我国的环境问题抱有盲目的乐观态度,欠缺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不仅如此,还缺乏环境保护的知识,所以,增强我国公民的环保意识,是改善我国生态环境的必由之路,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条件。

3、我国国民环境保护意识低下的原因分析

我国社会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不足,参与程度普遍较低,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公众参与形式被动

西方国家的社会公众参与形式主要是“自下而上”,而我国却主要是基于政府的领导作用,这就导致了我国公众参与形式被动化。简单而言就是虽然有着政府的明确指导,但环境保护无关于社会公众的自身利益,并且基于个人的作用较小,没有突出性,从而降低了个人的积极性,这些个人意识从而导致了不良的环境保护社会氛围,其保护效果明显降低。

3.2参与过程侧重点有误

现阶段我国社会公众的处理方式主要是问题产生后着重于解决措施,而忽视了预防作用。现阶段主要表现为在环境遭到破坏而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时,危及到自身的利益人们才开始逐渐参与环境保护行动,这种末端参与形式进一步使我国环境保护意识低下。在得知严峻的情况后才作出相应的行动,往往起不到明显的效果,其典型表现为我国环境保护法中提倡检举行为,而大多数的意见却不会被国家重视。

3.3非政府环保组织影响力匮乏

我国环保主要依赖于政府组织,但大多数的非政府环保组织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其影响力却匮乏,主要是由于这些民间环保组织在相关措施方面没有得到官方认可,导致其信誉度不高,限制了其影响力度。根据2016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目前存在5000多家民间环保组织,其中包涵各行各业,各年龄段的公众群体,虽然有着较大的规模但却无法突出强大的影响力,其对于政府的环保政策响应度明显不足,进一步限制了我国公众的环保意识。综上所述,公众的环保意识低下有着很多复杂的原因,这需要相关单位从多方面进行考虑,提出可行性的环境保护措施,进一步提高公众的社会参与度。

4、提高环境保护及环境保护意识的建议

4.1环境保护的法律机制完善

第一,政府应该强化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这样做的目的是强化公民在环境权益中的主体地位,赋予公民一定权利,使环境权益和公民自身权益结合起来,比如环境美景享受权、通风权等。除此之外,还应该适当强化公众的参与环境决策权、环境信息权等等,不断推进环境保护民主化的进程,从我做起,每人每天在环境保护方面进步一小步,在社会大家庭的努力下就会进步一大步,久而久之也会提升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第二,基于我国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以及目前公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的现实,国家应该把环境保护信息公布出来,充分保证民众对环境问题的知情权,同时,这也是公众能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的有利条件,因此,相关部门要重视对环境问题的公开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公开方式、公开程序等,进一步明确相关法律法规。此外,政府部门应该在人性化、大众化信息沟通的基础上,为大众建立起适当的环境保护信息公开传播平台,充分利用新时代下的自媒体设施,通过环境公开信息的辅助来强化公民的环境教育工作,用不同形式增加环境信息发布的质量、数量,与此同时,认真对待公众反馈的关于环境保护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并由专业人员进行梳理、分析,并充分落实有效建议。

4.2环境保护的公民实践机制改善

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其消费模式也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因此社会公众不仅应该提高参与度与环保意识,还应在消费模式转变为绿色消费理念。比如,政府应该监督社会生产绿色产品,绿色技术等,在相关产品印上绿色回收标志,这不仅会提高资源利用率,也会展现出相关单位的绿色营销理念,进一步影响人们的绿色消费观念。在生产产品时考虑经济与自然要素,减少环境污染,提高材料使用率,从而为社会公众提供价值模范,获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4.3环境教育到校园

众所周知,国家教育从儿童抓起,同样的,环保教育也要普及到校园中,相关部门应该充分结合实际状况,制定出从小学到大学的环保教育体系,必须重视对青少年环保意识的培养,他们肩负着祖国未来发展的重任,从小培养正确的环保意识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和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进行环保知识教育会取得理想效果,并积极鼓励他们将所学环保知识付诸实际行动,与身边的朋友进行分析分享,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范围。

结束语:

在实施环境保护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制定出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合理措施,按照环境保护的目标逐步落实,从多种角度考虑,从多种途径出发,提升公民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参与环境保护行动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彩亚.浅谈环境保护及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J].自然科学:全文版,2016(3):00032-00032.

[2]杨乐天.浅析当代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以及提高途径[J].中外交流,2017(36).

[3]罗俊杰,成凤明.论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法律机制的完善[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