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档案管理优化策略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12
/ 2

“互联网+”档案管理优化策略的研究

郭立

湖南黑麋峰抽水蓄能有限公司湖南长沙410213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是比较快的,各类经济活动也在逐渐增加,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信息量也呈现出不断增加的发展趋势,纸质档案和传统档案管理工作模式的实施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互联网+档案管理;策略;研究

1“互联网+”时代档案管理的特征

1.1档案管理的完整性要求更高

档案管理是指档案的收集和保管及统计等相关活动,其中主要包含着档案收集和整理及价值判断等相关方面的研究,“互联网+”时代下,档案管理的完整性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就逐渐凸现出来,其完整性主要体现在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档案管理流程的完整性等方面。档案资料的完整性主要是指在互联网络广泛应用的情况下,人们能够在网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等基础上获得比较完善的档案资料,因而对档案资料的完整性要求比较高。档案管理流程的完整性主要是指档案管理流程中的环节比较多,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能够促使流程的完整性得到保障。

1.2档案管理存储介质日益多元化

“互联网+”的出现能够有效促使档案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得以实现,其主要是在互联网络的基础上,使得档案信息资源和数据等充分融入到公共信息服务生态圈中,促使社会信息内容得到融合和创新发展。“互联网+”时代为档案管理提供新的渠道,从而使得档案管理的形式更加丰富。当前已经构建大型档案管理数据库系统,使所有档案信息都能够有效录入数据库系统中,不仅有效提升管理效率,也减少物力资本和财力资本,防止档案数据和信息丢失的情况发生,帮助用户快速实施档案数据信息查询和应用。

2互联网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安全隐患

2.1档案管理的安全保护工作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档案管理工作未能及时有效的受到重视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方面相关部门负责人未能正视档案管理工作的安全性,其在思想上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并不是工作的重心,没有必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去维护。因此,在档案管理工作安全防护方面由于这种错误的意识会在一定进度中妨碍了工作的进展。另一方面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重视程度不够,档案管理人员没有从多方面思考档案安全的维护工作,在自己的主观意识上以为档案管理工作的核心就应该是收集与整理工作,显然这种意识不具有任何的科学性。

2.2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匮乏

社会进程的不断发展,档案的保存方式也在发生着一定的变化。为了有效适应社会的不断变革,必须提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基本理论知识和安全管理的认知度。对于一个档案管理系统来说,安全性能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指标,档案管理系统应用在提升信息传输速率的同时,在安全性能上也有一定的表现,由于网络在内部节点上对数据进行了信息处理操作,因此,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是势在必行,但由于相关部门的单位领导未对档案管理工作有效的重视,致使在档案管理工作的培训存在局限性。

2.3档案管理工作的安全防护措施不健全

在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由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安全防护措施不健全,致使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如档案室吸烟,不禁烟火,电器设备不及时检查,房屋受损等,上述的种种原因均是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要素,甚至更为严重的是,部分单位的档案室处于办公楼偏僻位置,且环境恶劣,门窗老化,基于上述的原因,其将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安全。因此,目前大部分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着安全隐患,相关部门应重视起来,在此基础上应该正视档案管理工作的安全问题。

3“互联网+”时代档案管理优化策略

3.1树立档案管理互联网思维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档案管理工作已经具有“互联网+”内涵的,传统的档案管理观念已经不再适应管理工作的需求。因此,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主动转变传统思维,积极树立档案管理互联网思维,而档案管理互联网思维的树立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需要档案主管部门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不仅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理念和服务意识,同时还应增强社会公众的档案互联网意识,让社会公众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档案,这样才有助于“互联网+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

3.2推动档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科学严谨的管理体制、合理有效的运行机制,是“互联网+”时代实现我国档案管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必要保障。首先,必须强化各个部门的管理职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档案管理体制;其次,必须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应该从“互联网+档案”的各种新形态出发,结合本地区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互联网+档案”管理和运用的规章制度,并在管理实践中严格执行;最后,必须不断强化档案服务职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转型需求,档案管理必须实现从国家事业向公共事业的转变,使档案管理单位发展成为自行发展、自主管理、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借助“互联网+”平台强化服务职能,促进“互联网+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一些企业倡导建立合理、科学的档案管理制度来约束管理行为,在档案收录、检索利用等工作方面进行革新,档案管理工作实行“三位一体”管理制度。这种管理制度要求“管理方法”与“管理流程”进行对应,“信息收集”严格符合“管理流程”要求,各个环节相互牵制、相互辅助、相互呼应,合理化企业档案管理平台建设,提升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实用度,推动企业改革有条不紊地进行。

3.3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共建

相关主管部门应从全局出发,积极扶持档案室(馆)研发各种先进的档案管理软件,在国家层面制定统一的研发标准,不断地推动我国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共享化以及平台化进程。为了更好地保障档案信息资源快速便捷安全的传递,必须加快全国开放档案数据库的建设步伐,逐步将全国各个部门和单位的开放档案信息资源收集起来,以方便社会公众进行查询和利用。此外,各个单位必须严格遵守《机读目录格式》标准,消除非标准化档案数据对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共建的负面影响,真正实现跨部门、跨系统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共建目标。浙江嘉兴市档案局建设开通了民生档案远程查档平台,实现了不出村即可查档,被称为“老百姓家门口的档案馆”。

3.4提高人员管理建设

加强“互联网+档案”队伍建设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更好地促进档案管理工作和“互联网+”有机结合,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建设一支综合素质强且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档案工作队伍。档案管理作为一项专业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其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又需要掌握先进互联网技术。首先,档案管理部门必须正确意识到“互联网+档案”对于工作人员的新要求,组织他们学习新观念和新技术,不断创新和提升其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档案管理的基本能力;其次,档案管理部门还应注重吸收具备“互联网+”专业背景的人员,将他们充实到“互联网+档案”队伍中来,以便更好地提高“互联网+档案”管理水平。

4结束语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轨迹上,为了适应互联网发展的基本需求,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对于目前纸质版的档案来说,需要通过互联网手段将其转化为数字档案,对其进行积极创新,并在此基础上积极的开展相应的档案在线管理服务,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数据信息的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张金来.“互联网+”背景下档案信息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京档案,2016(12):31-32.

[2]杨丽丽.“互联网+”背景下的档案管理策略[J].科技经济市场,2016(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