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技术分析武秀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技术分析武秀玲

武秀玲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晋中供电公司山西晋中030600)

摘要:智能电网是电力事业发展的主流趋势,面对社会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新时期越来越多先进技术应用其中,大大促进了电力事业发展。继电保护技术作为智能电网中关键技术,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就智能电网中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把握技术要点,明确未来发展趋势,以求推动电力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技术

引言

根据国家电网有关规划,以及智能变电站技术标准,需要对早期变电站进行改建并对新电站建设进行规划,以加强智能电网的建设脚步。由于常规变电站设备信息共享难、可操作性不强,系统受电磁干扰影响严重,所以难以支持现代化社会生产机社获得需求。智能电网的可靠性、稳定性及安全性能优势明显,能够达到安全经济的运行目标,所以现有变电站需要进行智能电网的改建。基于本地信息和小型化、微网运行、大量分布式电源、节能减排的发展趋势,利用计算机控制技术、时钟同步技术、光纤通信技术、新型传感技术、智能软件分析等,提高当地电网智能化的水平,改建电力发展的方向,优化电网资源配置,给继电保护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1智能电网概述

1.1智能电网特征

我国当前的智能电网处于初级阶段,伴随着电网改革不断深化,相配套的理论内容愈加完善,为智能电网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和保障。就智能电网特征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①抗干扰能力强,智能电网中配备传感器,可以实现对外部的持续观测,在受到外部干扰影响下,可以实现自动报警,尽可能将外部干扰降低到最小化;②结构合理,其中包括发电和储电形式,推动太阳能转变为功能性分布电源;③公开化电价,由于智能电网信息化水平较高,可以实现信息的大范围传输和共享,对智能电网运行安全实施监控,确保电价公开化。

1.2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构成

相较于传统电网而言,智能电网的发电形式和供电形式不同,继电保护技术同样存在明显差异。在智能电网中,继电保护要求较高,大量先进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其中,促使电力领域逐渐朝着更高层次发展。智能电网中的继电保护依托于传感器对电网设备的实时监控,实现对信息的有效分析和整理,降低外界干扰程度的同时,避免大面积停电事故出现,确保电网系统可以安全稳定运行。

1.3继电保护新要求

在智能电网时代背景下,推动继电保护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有助于为电网运行安全提供保障。智能电网的自愈性较强,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面对继电保护新要求,除了要求智能电网具备自动化故障诊断和修复能力,还可以凭借自我隔离能力,避免断电事故出现带来更大面积的影响。

2探究电力系统中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

2.1关于线路继电保护技术

线路继电保护在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中、对维护线路安全,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的线路继电保护过程中,对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状况,应采取实施监控的模式,全面、随时地掌握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状态,监控系统对出现的故障可以及时发现,并发出警报,继电保护技术人员能够对故障进行合理处理,确保线路的安全运行。除此之外,若想进一步保护智能变电站,可以按照当前的情况将测控装置安装在智能变电站上,对智能变电站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测,并及时将测控到的相关数据向网络体系传输,继电保护对所接收到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按照得出的结果对智能变电站下达针对性的命令,维持线路的安全运行。

2.2关于变压器的继电保护

变压器在智能变电站内的作用就是对相关元件进行保护。在对变电站继电保护的装置进行安装时,较为合适的运行模式即安装模式,选择这种模式,能够推动继电保护充分发挥其自身作用。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变压器继电保护是以非电量保护为核心的,因此应将电量保护与电缆直接连接。除此之外,还应该与继电保护装置直接连接。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一旦变压器受到危险因素影响,非电量保护模块便会自动跳闸,避免因危险因素的影响导致线路故障发生,并保证了变压器的正常稳定运行,确保继电线路的安全。

2.3关于过流电限定保护

智能变电站在实际的运行中,如果电流过载,则极易导致电力系统外部产生短路现象,遇到这种电流超负荷的情况,就会造成外部发生故障,线路跳闸。故此,应在电力系统智能变电站中,运用过流电限定方法保护电路。一旦超负荷电流现象发生,则向变电站及时发出预警,智能系统接收到信号以后会自动进行保护,以维持继电保护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3智能电网实现继电保护的对策

近年来智能变电站的建设是电网建设的重心,但由于传统变电站与智能变电站的设备及体系并不相同,所以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也随着智能化建设而转变。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技术成为继电技术建设的重要依据;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演化规模,模糊逻辑等也对智能电网的继电保护进行了相应研究。针对智能电网的发展要求,大力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发展,以提高智能电网的继电保护措施。

继电保护技术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能够进行电力系统运行的实施监测,根据运行变化进行保护、调整数值、性能以及功能,实现继电的保护根据电网系统的变化,增强微机保护活力。在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作额的情况下,进行电力系统相应性能及功能的保护,利用频率及振荡变化,进行短路过渡电阻的调整,实现电力的保护,缩短系统响应时间,所以被广泛地运用在了输电线路,变压器,发电机中。不过由于智能电网建设的加快,提高了对适应性技术的要求,需要进行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建设全面的故障信息采集系统并实现系统的运行,才能实现智能化、网络化的继电保护。

整个自动化技术在传统电网中只局限于单线信息,用于线路保护以及固定值的调整,并不能像适应性技术一样,实现实时检测以及电网性能以及功能的调整。但在智能电网中,继电保护是通过保护装置将电路及设备进行组合,所以能够确保系统的性能信息的全面性及综合性,提高继电保护的准确度及及时性,使得电网只能够电力的分配系统能够得到统一的保护。但要达到智能电网的监测及保护效果,需要利用测控装置进行分段状态的系统组合,从而利用高压技术及综合自动化技术进行综合技术创新,建立满足智能电网继电保护的紧密接触式继电保护装置构建,实现远程控制以及监测。

数字化是当前智能电网建设的主要特征之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将测量方法数字化,这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数字接口和电子互感器来实现。由于其特点,电子变压器可以消除传统变压器带来的测量误差,为继电保护带来更好的性能。二是利用光纤改变传统的信息传输方式,实现数字化。智能电网的数字化发展提高了继电保护的稳定性,使智能电网的保护模式发生了变化。在开发继电保护之后,应重点关注的是为了简化继电保护的辅助功能,数字传感器尽可能地提高继电保护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到智能电网当中。尤其是在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方面,智能传感设备、动态软件整定等新技术的应用也日益广泛,有效的推动了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保障了智能电网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推动了我国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孔凡梅.继电保护系统与配电自动化协调对于电网故障处理方法与建议[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8,16(05):132-133.

[2]杨青.浅谈110kV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运行维护[J].低碳世界,2018,11(04):79-80.

[3]王欣颖.智能电网环境下继电保护面临的问题和机遇探讨[J].南方农机,2018,49(07):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