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育

姚奇莉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姚奇莉

一、情境教育

情境教育是由情境教学发展而来的。近半个世纪来,中国的教育受凯烙夫教育思想的影响极深,注重认知,忽略情感,学校成为单一传授知识的场所。这就导致了教育的狭隘性、封闭性,影响了人才素质的全面提高,尤其是影响了情感意志及创造性的培养和发展。情境教学则针对我国传统的注入式教学造成的中学数学教学的弊端而提出的,这些弊端是:呆板、繁琐、片面、低效,以及压抑学生兴趣、特长、态度、志向等素质发展。情境教学开辟了一条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人格素质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情境教育反映在数学教学中,就是要求教师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创设有利于当今素质教育的问题情境。在数学课中加入数学史的讲授会使学生兴趣盎然。任何一个静止的事物,如果和它的历史联系起来,就会对它有浓厚的兴趣。教师讲授一条定理,如果不仅仅给出推导和证明,还指出它的思考路线,以及学者研究和发现定理的经过,课堂气氛会立刻活跃起来。教师也可以适当介绍和本定理有关的典故和趣事。学生开阔了眼界,知道一个定理的发现过程竟如此曲折,印象会非常深刻。讲述定理的来龙去脉,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从多方面去思考问题。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条件,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二、两个定理的教学

在初二几何的勾股定理的教学中,如果教师讲授新课时,照本宣科地将知识程式化地交给学生,学生即使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失去了对知识、技能、方法的领悟过程。不如先给学生讲“勾股定理”的历史及其一些著名的证明方法,把学生带入勾股定理的教学情境。

教师可介绍:《九章算术》记载:今有勾三尺,股四尺,问为弦几何。答曰:五尺[1]。

我国古代称直角三角形的短直角边为勾,长直角边为股,斜边为弦[2]。又如《周髀算经》称:“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课本表述为:勾股定理,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个定理,国外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作为几何学中一条重要的定理,古往今来,有无数人探索它的证明方法。同学们能否猜出有几种证法?怎么证?

这个问题一提出,就让学生倍感新鲜、有趣。当教师告诉学生它的证明方法有500来种,更让他们吃惊。接着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历史上几种著名的证法。如果学校教学条件允许的话,教师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现代教育媒体,配合教学课件,为学生展现证明的过程,使学生印象更深刻。

三、创设教学情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以上两个例子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说明:情境教学能促进教学过程变成一种不断能引起学生极大兴趣的,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活动。它借助新异的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固有的好奇心、求知欲得以满足。但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紧扣课题,不要故弄玄虚,离题太远,要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要直接有利于当时所研究的课题的解决,既要考虑教学内容又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注意向学生提示设问的角度和方法。使学生从教师的情境设计教学中学到提问题的本领。一个好问题应该是解答中包含着明显的数学概念与技巧;或问题有多种解法;或问题能够推广各种情形;或问题来自学生的经验和日常生活中[5]。

2、要启发引导,保持思维的持续性。首先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必要时可作适当的启发引导,教师的启发要遵循学生思维的规律,因势利导、步步释疑,切不可不顾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维状态,超前引路,也不可强制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方法和途径去思考问题,越俎代庖。

3、要不断向学生提出新的数学问题,要提出带有导向性、难度适宜、启发性的问题。其实,问题并不在多少,而在于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是关键性的问题,是否能够触及问题的本质,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保护学生的独特见解,即使对没有多大价值的问题,也要尽量找出合理部分,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

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又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另外,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自己要刻苦钻研、精心设计,而且要经常向别人学习,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和设计思路,另外还要敢于示范,在学生面前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在教学中应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习惯,变“传播”为“探究”,充分暴露知识形成的过程,促使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获得成功,同时激发学生钻研,从而为学生将来成为创造型人才奠定基础。总之,情境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