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供电公司深化推进全能型供电所建设刘少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县级供电公司深化推进全能型供电所建设刘少华

刘少华

(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九江供电分公司)

摘要:党的十九大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镇供电所是国家电网公司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服务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前沿阵地。国家电网公司通过前期“三集五大”的体系建设,县级供电公司及乡镇供电所综合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较过去有较大的提升,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供电所管理中存在的管理基础薄弱、服务能力不强、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新型业务推广及互联网+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了乡镇供电所管理水平的提升,已成为电网企业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及提升农村供电服务水平的短板。因此县级供电企业必须在新形势下转变观念、因地制宜,变革强化乡镇供电所的组织管理体制,持续改进提升乡镇供电所管理及服务水平。

本文结合县级供电企业乡镇供电所现状、区域电力市场的特点及相关数据,主要针对县供电公司全能型乡镇供电所建设这一内容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为深入推进全能型供电所地建立提供了重要依据及实践经验。

关键词:县级供电公司;深化推进;全能型供电所;供电所的建设

根据对我国某县的供电公司的相关数据的调查,此乡镇一共设置了将近92所供电所,每个供电所的平均面积基本上为23000平方千米以上,最大的供电所的面积为9000平方千米。2017年全面开展了全能型供电所的建立,自从供电所建设以来,这一县市的供电公司也开始逐渐精准落脚,从而打造了业务运行的统一、工作人员专业的技能、实现一次到位的服务目标,根据上级领导下达的指令进行全能供电所的建设,实施先进的网络化管理,全面推行全能供电所业的末端融合。

一、全能供电所组织结构的建设

建设全能新供电所的主要前提就是能够满足可靠的供电以及优质服务,需要在这种前提下,才能够不断的深化和推进全能供电所的建设,根据对某地的调查发现,这一地区的地域较为辽阔并且所承担地负荷分布较为分散,此地区在原来的建设基础上又开辟了新的供电设置模式,建立了一种新型的运营模式[1]。主要形成了配电班+营业班、综合办+营配班地的这两种模式进行建设和运行。

综合班:主要是指对乡镇的供电所标准指标及绩效管理、营业厅业务地咨询与处理、对监控系统的监督管理与分析,对每个环节的工作进性综合性管理。综合班的班长只有一人,属于较为传统和典型的营业厅业务员及综合岗位管理员的管理模式。

营配班:主要是指负责10千伏和0.4千伏的配电设施的巡视,对设备的维修、对出现的故障及时进行处理、用电检查、对客户用电现场的咨询和停电通知,对安全用电管理的电力设施进行有效的保护,协调当地的用电管理。营配班的班长也就只有一人,属于典型的根据岗位的职责来设置的客户经理和压台区经理等岗位。

二、构建核心指标体系

核心指标体系的建设主要是以电台区为主要的管理单元,将安全生产、营销服务等较为关键地十二个关键性核心指标进行了详细的分解和分析,并且落实到了台区,明确工作中设备的主人和需要管理的目标。

首先是强化对核心指标的管理和控制,修订和完善乡镇供电所的指标体系,并且不断深化和改革乡镇供电所对标准的共用配电区的核心指标进行合理化管理。

其次是努力打造全能型的员工队伍,需要构建一个以供电所为主要的实训基地为主要范围的技能培训网络,通过对员工的远程培训、系统培训,运用网络大学和以强带弱的多种培训方式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锻炼和培养了供电所复合型员工队伍的形成。

最后是对服务项目的不断优化,采取发放便民卡的方式,建立不同种类地客户微信及客户微信群,来不断提高客户对台区经历地的服务方式及服务质量进行认知和了解。

三、利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构建网络化供电服务模式

需要对供电所的人员数量进行统筹考虑,对人员的业务能力进行考查,采取差异化的方式来实现营配专业互补和协同运行,构建网络化供电服务模式时需要因地制宜。主要有一下几种方式来有效的对网路化的供电服务模式进行设置。

方式一:将台区经理设置成全能型的设置模式[2]。这一模式是指台区经理能够独立的处理配电、营销等各项业务,培养成全能型的员工。同时还需要进行两人以上的作业项目,这种作业项目主要是指对各类故障的处理,由班长统一对台区经理进行合理的调配,实现相互补位,避免单人作业。

方式二:主要是实施配电运行维修与营销服务的双重模式的设置,形成网络格局内的专业的互相弥补和互相配合[3]。

方式三:将班组内部的人员及人员工作进行专业化,对双重的服务模式进行设置,主要是以营配班或者是以10千伏的区域为单元,采用双重模式进行组合,客户经理主要负责的是负责10千伏专变地客户管理,对营销的管理和控制,对用电信息地采集等专业性的管理。台区经理主要负责设备在运行中出现的故障的维修。

四、将管理末端变为服务前端

量化的考核机制能够明确考核规则。将日常进行和完成的工作情况、员工数量、指标完成状况和对纳入的新员工进行的考核,每个月的考核在每个月兑现。实施台区经历的季度奖励制度,将台区地停电次数进行整理和监督,采用奖励制度能够有效的调动广大台区经理工作积极性,强化服务,提高工作质量。依据台区经理的服务质量和每个月的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月度对标和季度排名,这些鼓励的方法能够有效的提升人员的工作水平[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县级供电公司深化推进全能型供电所的建设,本文通过对全能供电所建设的主要措施进行研究之后,采用这些措施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县级去全能供电所的建设,促进了县级供电所的正常稳定地运行及发展。

参考文献:

[1]权凯军,马翠兰.全能型供电所人力资源管理研讨[J].中国科技投资,2017,51(30):212.

[2]陈少华,向保林.适应"全能型"供电所建设的人才培训体系[J].中国电力教育,2017,42(4):55-58.

[3]汪泉,汪明涛."全能型"乡镇供电所建设浅析[J].低碳世界,2017,65(19):130-131.

[4]陈长捷.全能型乡镇供电所建设研究[J].大陆桥视野,2017,46(22):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