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普外科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普外科的应用

王万容邓梅

王万容邓梅

(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四川自贡643000)

【摘要】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普外科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每个责任护士分管8-10张床位,实施医护一体化模式下的入院评估、晨交班、病例讨论及出院回访,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医护一体化模式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医护一体化可提高普外科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深化优质护理的内涵。

【关键词】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普外科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5-0093-02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effectoftheIntegrativemodelofdoctorsandnursesonpatientssatisfactioninthegeneralsurgerydepartment.MethodsEachprimarynursetakeschargeof8-10beds,appliestheIntegrativemodelofdoctorsandnursestopatient’sevaluationwhenheisadmittedtothehospital,shiftexchangeinmorning,casediscussionandreturnvisitadoptingthemethodofquestionnairesurvey,andlearnabouthowthepatientissatisfiedwithnursing.ResultsAfterapplicationoftheIntegrativemodelofdoctorsandnurses,degreeofpatients’satisfactionwithnursingworkhasbeenimprovedgreatly,thedifferencei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ApplicationoftheIntegrativemodelofdoctorsandnursescouldimprovethegeneralsurgerypatients’satisfactiononnursingwork,anddeepentheconnotationofqualityofnursing.

【keywords】IntegrationofdoctorsandnursesHigh-qualitynursinggeneralsurgerydepartment

“医护一体化”是指医生和护士形成相对固定的诊疗团队,以医护小组的形式为病人提供治疗、护理、康复一体化的责任制整体医疗服务。[1]“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打破了原有的医、护、患三条平行线的模式,重建医、护、患三位一体的崭新工作格局,护士参与诊疗计划的制定,共同讨论治疗护理方案,医护共同查房及病例讨论,在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的基础上,提供整体医疗服务。为了深化优质护理内涵,我科自2013年6月开始实施医护一体化模式,明显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每月召开两次工休座谈会,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入院指导及健康知识,同时进行护理服务质量调查,每次发放10张由护理部统一制定的病房护士护理服务质量调查表。将2013年1-5月的调查表作为比较对象,将实施医护一体化后的6-10月调查表与1-5月进行对比。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文化、职业等,经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医护一体化模式下的入院评估患者入院后由办公室护士根据病情安置床位,急、危、重症患者安置在监护室,一般患者安置在普通病房,责任护士进行入院评估,主管医生仔细查看患者病情后,结合责任护士的入院评估,为患者制定诊疗护理计划。

1.2.2医护一体化模式下的晨交班我科每个护士分管8-10个患者,由责任组长负责本组患者护理工作的质量控制。责任护士早上07:40上班,与夜班护士交接自己所管患者的夜间情况。08:00医护一起听取夜班书面交班,每日夜班护士交班后,再由值班医生进行补充,进行双层面的交班。书面交班完毕,责任护士跟随主管医生共同查房,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将日常护理过程中,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心理需求反馈给医生,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确定检查及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及家属,通过护士及时有效的执行。

1.2.3医护一体化模式下的疑难危重患者讨论对于病情危重、合并多种疾病及手术风险较大的患者,晨交班后开展医护一体化讨论会,由科主任主持,医疗组长、主管医生、护士长、责任组长及责任护士参加。主管医生汇报病情后,提出患者需要解决的问题;责任护士提出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需要采取的护理措施。全科共同参与、提出建议,为患者选择最优的治疗护理计划。对于本科室不能解决的疑难杂症,则由科主任向医务科提出申请,组织多学科会诊,为患者寻找最佳的治护方法。

1.2.4医护一体化模式下的出院随访由一名主治医生和两名护师以上的护士组成专科回访小组,如肠造口回访小组、疝回访小组、乳腺麦默通回访小组等,每个月定期对出院后的患者进行回访,对患者出院后的日常生活进行健康指导和针对性的建议。每个小组建立回访登记本,出院后如有异常的患者,则进行多次回访,了解恢复情况。

1.3评价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表采用护理部统一制定的病房护士护理服务质量调查表,该调查表包括15个项目,4项内容,分为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度的计算方法:满意度=(满意条目数×1+比较满意条目数×0.9+一般条目数×0.5)&pide;总条目数×100%。调查采用不计名的方式,每次均由责任组长在召开患者工休座谈会时统一发放,并及时回收。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调查表每次发放10份,每月2次,实施医护一体化前1-5月,共发放100份,回收100份,有效回收率100%;实施医护一体化后的6-10月,共发放100份,有效回收100份,有效回收率100%。实施医护一体化前后患者对病房护士护理服务质量调查比较见下表:

表1实施医护一体化前后患者满意度调查比较表

经χ2检验,χ2=7.1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突破传统,打造护理新模式

过去我科采用传统的治护模式,医护患三者被机械分割,相互间的沟通难免有所缺失,彼此之间整合协调性不够。医护工作的繁重,使得最佳的治疗方案往往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实施。医护一体化的入院评估及查房后,责任护士了解了患者的病情及治疗,这样不仅提高了医嘱的执行效果,而且大大地缩短了医护患之间的距离,保证了彼此间的有效沟通,这不仅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更有利于医护及时了解患者出院后的状况,给予健康指导,从而极大地提高术后生活质量,保证了治疗效果。

3.2“医护”搭配,开创协作新篇章

首先是交接班形式的改变,护理交接班是确保护理工作整体性和延续性的关键环节,护理工作具有连续性、动态性、直接性和具体性,护理交接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最容易造成差错事故的发生。现我科实行“医护一体化”交班,不仅使医生与护士交班时间整合,达到了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还使全体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整体状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护士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和康复训练,为患者得到全方位、个性化的医疗护理服务提供了保障。护士通过查房将护士交班形式和内容进行规范,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每一个医疗组和护理组都能通过交班明确自己的重点病人。查房时,护士对自己不理解或有异议的地方向医生提出,极大地提高了护士的业务水平,明确了治疗的目的、意义。同时护士将病人详细的临床资料及时提供给医生,让护士真正成为医生的“眼睛”,及时为其提供患者病情变化、治疗效果、身心状态等各方面准确的资料,有效地避免了差错事故的发生,组内之间达到了最优化的协作与互补。[2]

3.3优化服务,提升满意新概念

医护“承包”患者,患者有专属的医生护士,为我们的优质护理提出了新的思路,这种思路,强调医生护士对患者实施完整、连续的多方面照顾,全面负责,包括病情观察、治疗、用药、康复、健康宣教及出院随访等。我院对护士进行分级管理(N0-N4),采用护士的能级对应来护理病人,各护理小组还会根据病人病情的变化,护理难度的变化进行弹性排班,动态管理,最终实现让每个护理人员尽职尽责,每个患者享受到精心放心的医疗护理服务。

3.4改善管理,探索发展新方向

“医护一体化”新护理模式,为我科的护理工作带来了勃勃生机,也造就了一支更为敬业、专业的护理团队,提升了护士的专业技能。[3]有助于护士的专科化发展,医护共同讨论、制定患者的诊疗计划,这既给了护士一个展现的机会,也促进了护士全面了解患者情况,是督促护士不断钻研业务的良好动力。

4结论

医护一体化的实施,将医生和护士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突破了传统的护理模式,增强了医护之间的协作,提升了医护患三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提高了护士主动服务的意识及专业技能。新的护理模式全方位改变了越来越多患者的诊疗过程,以患者对医疗护理的实际需求为切入点,有效的提升了患者满意度,[4]自开展以来,在我科取得良好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引侠,冯小菊,张亚军,解辽琦.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临床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2,26(23)

[2]庞蓉.医护一体化查房在精神科应用效果评价[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6)2

[3]杜春萍,曾晓梅,吴姁怿,谢国省.医护治一体化模式提高康复护士专业能力[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17)

[4]刘萍.护理服务满意程度调查分析及对策[J].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2013,(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