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山区自然社会资源在园本课程中的利用

/ 2

浅谈农村山区自然社会资源在园本课程中的利用

方丹萍

绍兴市柯桥区稽东镇中心幼儿园

陶行知先生对农村幼儿提出了"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农村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条件,摆脱课堂和书本的限制,把课堂移到大自然,让幼儿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环境的教育价值。接下来,笔者将来讲述山区自然社会资源在园本课程中的利用。

一、充分挖掘自然社会资源,建构园本课程。

农村幼儿园相比较城市幼儿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更贴近大自然。幼儿可以与大自然有更多亲密接触,不论是乡间、田野还是山林、竹园······这些都是孩子们生活中可见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些资源整合,开展园本课程。

本园地处绍兴市柯桥区稽东镇,这里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这些教育资源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挖掘当地特有的自然特色,开展教育活动。通过系列活动,让幼儿有更多机会亲近自然。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我们会带着孩子带到幼儿园的种植园地,播种下一粒粒"希望的种子",每位孩子自己播种并做好标签,照顾植物培养了孩子们爱心、耐心和恒心;春天还是郊游好时节,我们会带着孩子们去田野春游,金灿灿的油菜花让孩子们成了一个个"小花痴",观赏美丽的蚕豆花,让"蚕呀蚕豆花呀,一呀一排排"不只是一句歌词,更是孩子们眼中的美景。

玩沙玩水是孩子们的天性爱好,炎炎夏日,没有什么比与水打交道更开心的事了。我们会带着孩子走出幼儿园,来到小溪,溯溪而上,孩子们会在小溪里捡各种形状的石头,回到幼儿园请他们自己进行装扮,在快乐的玩乐中,发展孩子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秋游时,我们会带孩子们来到田野,看农民伯伯们收割,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使幼儿更珍惜粮食。在田间小路上行走,发展了孩子的平衡能力。捆绑稻草人进行猫捉老鼠和躲猫猫的游戏,发展了孩子的走跑跳、闪躲能力,还为孩子们的童年留下珍贵的回忆······

二、充分运用自然社会资源,优化园本课程。

《指南》中指出:"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向幼儿介绍反映中国人聪明才智的发明和创造,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所以,我们向幼儿展示当地的各类文化。

例如:稽东镇以"茶叶"、"香榧"而闻名。当开展活动时,便可将此类资源整合进去。如:通过自然角中种植茶树,幼儿在日复一日的观察和照料中了解茶树的习性和品种;收获时节,随父母上山采茶,体验劳动的辛苦与乐趣,以及采摘茶叶的要领;并且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我们还带着孩子去参观当地的茶厂,观察制作茶叶的工序、茶叶的包装以及上架出售等一系列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亲近自然,了解自然,热爱家乡。

例如对于稽东镇的古村落"冢斜村",可组织幼儿进行实地走访,感受古代人的巧手匠心,激发他们作为稽东人,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并用摄像或是影像的手段把它记录下来以外,我们将活动室的主题墙、空间都留给了孩子,利用创意美术的手段有选择性地将教育活动与环境的创设溶于一体,根据孩子自己的理解,用绘画的手法把名胜古迹等搬进我们的活动室,将我们的活动室装扮成古村落的缩影。

再譬如也可将特色材料投入到各区域中,自然材料如:松果、笋、木头等投放至美工区,可供幼儿进行美的创造;不同品种的相同材料放到自然角,如观察不同的种子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分类能力等。

三、结合家长资源,落实建构园本课程。

1.密切联系家长,与家长进行沟通,收集、了解幼儿当时段感兴趣的事物,根据幼儿的兴趣或好奇心开展活动。

2.积极开展家长助教活动。农村家长可谓是自然百科全书,24节气、各种动植物等他们应用自如。例如:开展"榧香满园"活动时,有请榧农家长为幼儿讲述关于香榧生长的秘密、采摘的艰辛、现场用古老的手工艺法炒制香榧到品尝香榧。这一系列活动让幼儿对手艺人赞叹不绝,对家乡的美食有更深刻的了解,萌发了自豪感和体会了劳动创造的美好从而爱劳动、爱生活。

三、园本课程建构,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1.在健康领域:以身心健康、自由发展为目标,开展各种种植活动,体验种植活动带来的乐趣。幼儿要锄地、挖坑、浇水、施肥、填土,这些行为能锻炼幼儿的大肌肉、小肌肉能力。综合提高我园儿童的观察力、操作能力,还培养幼儿专心、细心、耐心等良好习惯和品质,培养幼儿的动手兴趣,增加幼儿的创造力。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使幼儿更了解自己的家乡,学习家乡的名人事迹,萌发道德感与责任感。

2.在艺术方面:在各种亲近自然的活动中,幼儿通过认真细致地观察自然、了解自然,发现自然的美,并用美术、舞蹈和音乐等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自然资源也能为幼儿提供艺术创作的材料。

3.在社会方面:让幼儿在亲近自然、了解自然与当地文化的过程中,萌发热爱家乡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孩子们在接触自然、探索自然的基础上,也能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养成尊重生命、保护环境的态度。

4.在语言方面: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导、鼓励,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按照年龄目标学习活动中的语言,丰富幼儿的词汇,幼儿在认识与发现自然、了解当地社会文化的过程中与同伴交流以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想,有助于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以及沟通交往能力的发展。

5.在科学方面:通过认识自然对自然的四季变更、天气变化有更深的体会和理解。同时,通过安排孩子玩沙、玩水、种植活动,幼儿可以掌握科学研究的心智技能和方法技能,包括对植物生长现象的好奇、提问、探究、调查、讨论、反思,以及形成自己的观点。

在园本课程的构建过程中,我们遵循幼儿生活的逻辑开展活动,充分利用幼儿园周边的自然资源来构建自己的园本化课程不仅符合农村幼儿的认知水平,便于教师实施,更能调动起教师工作的激情。尽可能地做到领域内的整合和跨领域的整合,力图有机地、自然地设计不同领域的活动,使园本课程趋向"科学融合"为此,我们将进行更深入地探索和研究。我相信,要构建自己的园本化课程其实也并不神秘,只要努力去做,不断积累,终会形成适合自己的园本化课程。

参考文献:

【1】陈鹤琴《活教育的教学原则》,上海新华书店出版

【2】黄浩森《乡土课程资源的界定及其开发原则》,中国教育学刊

【3】《3-6周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6

【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