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3-13
/ 2

评价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杨广辉

河南省郑州市骨科医院脊柱二科住院医师450052

【摘要】目的:分析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至12月期间,我院收治多节段颈椎病患者50例,对患者实施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对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并发症2例,主要症状为声音嘶哑,但即使处理后改善。患者的融合节段Cobb角扩大,JOA评分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临床上可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多节段颈椎病;临床疗效

[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theclinicaleffectofanteriorsegmentaldecompressionandbonegraftfusioninthetreatmentofpatientswithcervicalspondyloticmyelopathy.Methods:duringJanuarytoDecember2014,admittedtoourhospitalformultilevelcervicalspondyloticmyelopathyin50cases,thepatientsimplementationsegmentalanteriordecompressionandbonegraftfusion.Toanalyzethecurativeeffectafterthetreatment.Results:allpatientsweresuccessfullycompletedsurgery,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in2cases,themainsymptomsofvoicehoarse,butevenafterthetreatmenttoimprove.TheCobbangleofthefusedsegmentwasenlarged,andtheJOAscoreincreased,andtherewasstatisticalsignificancebeforetreatment(P<0.05).Conclusion:segmentalanteriordecompressionofthecervicalspinegraftbonefusionhasbetterclinicaleffectinthetreatmentofmultisegmentalcervicalspondyloticmyelopathy,clinicaloncanbewidelypopularizedandapplied.

多节段颈椎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该病患者常需接受相应的手术治疗,对椎体作切除处理,以达到长节段减压目的[1]。但随着减压节段的增多,整体手术操作难度也明显的增加,因此临床上一直寻找其他治疗方案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病情,并提升治疗效果[2]。在本次调查中,我院应用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对患者进行治疗,以分析前路分节段检验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现作下述报道: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时间为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调查对象为我院收治的50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31例、女19例,患者年龄为40~65岁,平均年龄为(47.5±2.3)岁。所有患者对于本次调查情况知情,愿意积极配合治疗并配合后期随访工作。

1.2方法

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全麻处理。垫高肩部,使得患者的颈部充分的暴露。于右侧胸锁乳突肌内缘做一斜切口,钝性分离血管神经鞘及颈内脏鞘,使得颈前筋膜得以充分显露。以C形臂X线机进行照射,对病变部位进行明确。以咬骨钳与髓核钳对病变部位进行切除,对于压迫严重的的椎体则直接以次全切除术经进行切除。后对患者实施减压处理,并根据减压长度,与中部保留椎体上下各放一钛网,填入自体骨。为患者选择长度适宜的钢板,对椎体中部予以保留,节段下椎体置入螺钉进行固定。以生理盐水对切口进行冲洗,后留置引流管,并对切口进行逐层缝合。

术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抗感染、脱水处理。

1.3观察指标

以JOA评分法对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的JOA评分进行测定。同时对患者的融合节段Cobb角进行检测。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经本次调查结果可知,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并发症2例,主要症状为声音嘶哑,但即使处理后改善。其中治疗前,患者的融合节段Cobb角为(5.72±1.23)°,治疗后6个月随访,患者的融合节段Cobb角为(10.23±2.21)°,与治疗前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前患者的JOA评分为(8.1±2.3)分,治疗后患者的JOA评分为(14.4±2.5)分,与治疗前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我国颈椎、腰椎病患者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此类脊柱疾病可导致患者的颈部、腰椎功能受限,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部分严重者甚至卧床不起,丧失自主劳动能力。对于多节段颈椎病患者,临床上多以手术法进行治疗,以改善患者的脊椎功能。在传统的手术治疗中,通常对患者进行多个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及长节段自体植骨融合。但对于需进行多个节段减压者,则手术难度明显的提升。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近年来在临床上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3]。以分节段减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是指存在三个间隙压迫时,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对患者实施单间隙减压植骨融合,通过缩短融合节段的长度来体征节段的稳定性。与全切除植骨融合术相比较,该种治疗术的稳定性更强。本次调查结果提示,对患者进行分节段植骨融合术后,患者的植骨融合率为100%。同时治疗后随访,患者的Cobb角及JOA评分均明显的改善,与治疗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该调查结果提示,以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笔者总结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的临床优势,并总结如下:(1)该种术式时间短,可减轻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性;(2)术中视野暴露充分,医师在手术过程中便于操作;(3)无需进行自体取骨,因此患者可及早的进行相关活动[4]。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手术操作过程中由于进行直接减压,因此需将致压物进行彻底的清除。此外,虽通过分节段减压术减轻了创伤小,但由于融合节段缩短,因此在操作过程中视野可能不如长节段清晰,医师需具备较高的技能,进而完善各项手术细节操作。在放置相应的内容物时,均需定位准确,否则可能导致突破终板下沉等并发症发生[5]。同时,在对患者进行前路分节段减压过程中,需对患者的颈椎进行稳固,这也是该项手术操作的关键。在安装内固定物时,首先需保证位置的准确,提高牢固性。

由本次调查结果可知,我院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后2例患者短期出现声音嘶哑症状,对患者进行相应处理后患者症状消除。其余患者均未见明显并发症,提示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的良好效果。

综上,颈椎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临床上可对该种治疗术进行广泛推广应用,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

[1]董亮,谭明生,移平等.颈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J].中国骨伤,2014,27(12):995-999.

[2]牛燕红.评价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J].中国卫生产业,2014,(8):173-174.

[3]宋志伟.评价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J].当代医学,2014,(30):53-53.

[4]褚夫兵,宋伟.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评估[J].基层医学论坛,2014,(22):2920-2921.

[5]张志峰.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8):159-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