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非替尼靶向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2

吉非替尼靶向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李文伟

李文伟(普兰店市中医院辽宁大连116200)

【中图分类号】R730.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1-0115-02

【摘要】目的总结吉非替尼靶向治疗晚期NSCLC(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铂类化疗无效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吉非替尼治疗,剂量为250mg/d,持续服药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70例晚期NSCLC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38.57%,临床疾病控制率70.00%;ⅢB期疗效优于Ⅳ期,但差异不显著(P>0.05);腺癌疗效明显优于鳞癌,差异明显(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腹泻、恶心和溃疡等,但未影响抗肿瘤治疗。结论对于化疗无法控制病情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方案首选吉非替尼,能取得满意的疗效且安全耐受。

【关键词】吉非替尼靶向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肺癌患者中约80%为非小细胞肺癌,常用的治疗手段是手术联合化疗或放疗。含铂类药物化疗是治疗晚期NSCLC的重要手段,虽然对部分患者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用药中许多患者会因为无法耐受其毒副作用被迫停药,对于这些一线治疗失败的NSCLC患者,二线治疗是可选的药物种类有限,且有效率低下[1]。近些年,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是晚期NSCLC治疗的新途径,其中吉非替尼作为一种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经临床研究表明其治疗NSCLC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限[2]。现将我院将吉非替尼应用于晚期NSCLC治疗中的情况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6月~2012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铂类化疗无效的晚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2例,女性28例;年龄36~80岁,平均(55.5±1.3)岁;腺癌50例,鳞癌20例;依据1997年国际抗癌联盟颁布的分期标准,ⅢB期32例,Ⅳ期38例。所有患者肿瘤病灶具有可测量性,均为含铂类药物化疗无效的患者,其中49例受过2个周期或以上的化疗。

1.2排除标准①同时接受化疗、放疗或其他抗肿瘤治疗的患者;②同时伴有其他恶性肿瘤病灶的患者;③手术伤口还未愈合完全的患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患者;⑤活动性的肺间质病变患者。

1.3治疗方法①治疗前检查:进行CT检查、胸部X线、血小板、血白细胞、血红蛋白以及肝肾功能等检查,必要时做脑部CT、B超和骨扫描等。②治疗:每天清晨服用250mg吉非替尼,治疗3个月。③观察指标:治疗期间记录毒副反应,治疗结束后,观察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患者出院后保持定期随访。

1.4疗效判定①近期疗效:依据实体瘤的疗效判定标准,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和进展,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控制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②不良反应:根据WHO抗癌药物的毒性表现和分级标准将不良反应分为0~Ⅳ度[3]。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计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差异在P<0.05时差异显著。

2.结果

2.1近期疗效情况7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完全缓解3例(4.29%),部分缓解24例(34.28%),稳定28例(40.00%),疾病进展15例(21.43%),总有效率为38.57%,临床疾病控制率70.00%。其中ⅢB期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与Ⅳ期相比P>0.05,无显著差异;腺癌患者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与鳞癌相比P<0.05,差异明显,见表1、2。

表1不同分期患者疗效情况

分期例数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进展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

ⅢB期3221413316(50.00%)29(90.62%)

Ⅳ期38110151211(28.94%)26(68.42%)

注:两组间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比较P>0.05,差异不显著。

表2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疗效情况

分型例数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进展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

腺癌5022218824(44.00%)42(80.00%)

鳞癌2012893(25.00%)11(65.00%)

注:两组间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比较P<0.05,差异显著。

2.2不良反应治疗1周后出现Ⅰ~Ⅱ度皮疹21例(30.00%),皮肤干燥8例(11.43%),腹泻10例(14.29%),恶心5例(7.14%),口腔溃疡5例(7.14%),对症治疗症状消失或自愈。

3.讨论

NSCLC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占恶性肿瘤死亡的25%~30%左右,多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确诊时已经是晚期,其中60%~70%比例为ⅢB期和Ⅳ期NSCLC[4]。晚期NSCLC的首选治疗方案是化疗,而化疗的最佳疗效只能达到40%~50%。部分患者经过一线治疗后出现病情进展,二线治疗的疗效只能达到6%~25%,患者生存期限仅为3~9个月,还有部分患者因无法耐受其毒副作用而被迫停药[5]。选择性的靶向药物治疗晚期NSCLC可以克服常规化疗的缺陷,增强药物的抗肿瘤活性,降低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肿瘤分子病理机制研究表明EGFR的活化促进了肿瘤的增殖与进展,包括细胞繁殖、新生血管形成、肿瘤侵袭和转移等。吉非替尼作为一种新型靶向治疗肿瘤药物,它是EGFR酪氨酸激酶小分子抑制剂,仅需口服用药。它可抑制酪氨酸激酶的活性,阻断信号传导,达到抗肿瘤的目的[6]。吉非替尼用药方便,半衰期长达41h,药物吸收缓慢,其吸收速度与胃内Ph值有关[7]。研究表明吉非替尼在不依赖EGFR表达水平的基础上可以与多种化疗药物联合应用达到加强抗肿瘤药物活性的目的[8]。本组研究表明对70例含铂类化疗无效的晚期NSCLC患者用药吉非替尼治疗3个月后,完全缓解3例(4.29%),部分缓解24例(34.28%),总有效率为38.57%,临床疾病控制率70.00%;ⅢB期疗效优于Ⅳ期,但差异不显著(P>0.05);腺癌疗效明显优于鳞癌,差异明显(P<0.05);本组中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腹泻、恶心和溃疡等,但经过治疗均得到缓解,未影响抗肿瘤治疗。综上所述,吉非替尼靶向治疗晚期NSCLC临床疗效确切,患者耐药性较好,不良反应轻微,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奚和明.吉非替尼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24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2):204~205.

[2]尤长宣,苏瑾,李金瀚,盛信秀,崔斐,罗荣城.28例吉非替尼一线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经验[J].中国肿瘤临床,2010,37(11):640~641.

[3]肖颖,刘永亮,王海波,房芳,陈红,王瑞林.后程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吉非替尼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伴脑转移癌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768~1769.

[4]陈红涛,宋小花,肖桂英,王笑碧,张玉碧,谭琼.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不良反应及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4):302~303.

[5]徐风华,郭荣荣,孙华燕.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9,9(2):218~229.

[6]刘孟娟,周陈西.吉非替尼及厄洛替尼不良反应中文文献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杂志,2011,20(2):103~105.

[7]刘红丽,叶志华,彭玲霞.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不良反应的护理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2):2055~2056.

[8]朱鑫华,王新,李娟,等.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不良反应的护理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9):1786~1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