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书道与中医养生的一致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0-20
/ 2

日本书道与中医养生的一致性

陈岩波

◆陈岩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讲师)

日本国内书法爱好者约有3000万,占总人口的1/4.可见,书法深受日本人的推崇与喜爱。日本书法名家丰道春海以“左琴右书谁识个中趣味,南邻北里哪知物外佳游”来比喻中日书法的同根同源。

日本书道是以毛笔书写为主的用以修身养性、表现美的一种特殊艺术形式,有汉字派、假名派、少字数派、近代诗文派和前卫派五个不同派系。但追求的意境是一致的,同时看重在书写的过程中达到修身、养生、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境界,这与中医学养生的观点不谋而合。

1日本书道起源于中国

百济(公元前18年~660年,又称南扶余)是古代朝鲜半岛西南部的国家,其第十三任君主近肖古王曾派阿直岐、王仁等人到日本传播儒教和汉字,此时正值日本的大和时代,百济国成为传递中国的汉字、佛教、制陶技术等文化至日本的友好媒介。

汉字在日本得以普及,书法随之发展[1].日本在推古天皇时期与中国隋朝建交,并向中国输出留学生和留学僧,他们作为中日文化交流的纽带,也将中国书法带回日本。中国书法首先在日本上层阶级传播:飞鸟时代的圣德太子亲抄《法华义疏》被认为是日本最早的书法作品;奈良时期的光明皇后临书王羲之的《乐毅论》,被后世史家评为“日本书法史上最高级的王羲之临书作品”.随后的平安时代,片假名正式确立,日本书道迎来全盛时期。书道被视为皇室、贵族、僧侣等不可或缺的修身之道。在平安时代初期,受唐风盛行影响,出现了日本书道史上着名的“三笔”---空海和尚、嵯峨天皇和橘逸势。平安时代中期,日本终止了遣唐僧,因此日本国内在追随和吸收中国文化的同时由小野道风提出了“和化”,其与藤原佐理和藤原行成被后人尊称为“三迹”,他们不仅精通汉字书法,同时创造了假名书法及汉字假名混同的书法形式,使当时的书法更加日本化,真正建立起“和样书道”,对后世带来极大影响[2].随后我国宋元时期,很多高僧东渡日本传法,致使日本禅宗书法的盛行,“唐样”书法受到宋书风影响又被学习和推崇。直至江户时期,日本才正式确立“书道”一词。明治时期,1880~1884年,中国学者杨守敬任驻日钦使随员。他将中国的六朝书风传入日本,日本书界刮起一股“崇杨风”,被称为“日本近代书法之父”.以这次文化交流为转机,汉字书法在日本再次流行,并兴起了临摹学习六朝北魏拓本的热潮[3].

依托于中国文化的日本书道在日本国内受到推崇与重视,日本将这种舶来文化当作自己的传统文化,加以传承与发扬。并不仅仅把书法视为单纯的美学艺术,而是追求精神层面的更高意境,是举国上下修身养性的艺术。

2日本书道重视情志养生

日本在江户时代确立了书道,直到杨守敬来到日本,“唐样”书法再次盛行,让日本国内书法界开始反省,不再墨守成规,一味追求中国书法,开始尝试多元化书写风格,寻求创新与升华,最终确立了一种超脱于美学和技艺的艺术,通过象形文字的形象表达去追求精神的升华和释放的一种修身艺术。

日本书道无法打破依托中国传统文化成型的历史必然性,所以其追求的修养与中国哲学所重视的一致,如同庖丁解牛,道乃是存在于事物本身之中,入道首先要顺其自然,游刃于无,运斤成风。中国古代书法家很多都懂得悟道,如王羲之的《兰亭序》,追求的是“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当流传至日本并且被立道之后,日本重视并作为最高追求的是“天人合一”“误我两忘”的超凡精神状态,这与中医养生的追求是完全一致的。

书法毕竟是中国的产物,法是日本永远突破不了的,要发展和创新就必须追求形而上的“道”,感悟其中的文化属性。这与中医学在日本乃至世界传播是一致的,其医学属性别国难以掌握,而文化层面的东西却更加容易传播和弘扬,更容易在文化没有断代且重视文化修养的国家流传。

3书道与中医养生的一致性

中医养生首先要从情志养生开始。中国有俗语称“书为心画”“医者易也”,中国名医里面书法家辈出,如东晋名医葛洪、南朝名医陶弘景、清初名医傅青主皆有着名书法作品传世。因为中医养生与书法所追求的境界是一致的,日本书道中重视“永字八法”,中医里面也有八纲、八法,两者皆是源于生活的艺术升华,也处处体现着养生保健之法。

中医养生学不仅是中医学的组成部分,也是传统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中国人追求延年益寿,则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大量的养生经验,并在发展历程中逐渐成为有理论、有方法、有疗效的系统。中医养生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追求天人相应、形神合一、动静兼容的平衡和谐的身心状态。

中医养生方法有很多种,历代医家重视情志养生,这与上述日本书道追求的最高境界一致。

日本书道与中国书法同根同源,也同时依托于中国文化,中医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书道与中医皆是文化的载体,只是现代中国已不再追求书道,而是在意书写的法则与艺术,而日本在学习了中国汉字及书写技艺之后把其升华成一种全民修身之道,与中医养生的理念切合。

参考文献

[1]陈定中。日本的“书道”[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3(5):35-37.

[2]李静。浅析日本书道与中国书法的渊源及区别[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28(5):81-83.

[3]陈振濂。“日本书道近代化之父”---论杨守敬对日本书法的贡献[J].文史杂志,1987(2):40-43.

[4]王秀薇,柳涛,王少墨。书法使人宁静---王庆其教授谈学习书法与中医的体会[J].中医药文化,2013(5):42-43.

[5]沈钦荣。书法养生与中医养生[J].茶:健康天地,2011(8):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