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在内科患者管理中运用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精细化管理在内科患者管理中运用效果观察

张润秀

江永县人民医院湖南永州425400

【摘要】目的观察精细化管理在内科患者管理中运用效果,为精细化管理能在内科患者中展开运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来我院内科病房收治纳入标准的18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90名患者,其中采用传统管理方法管理的90名患者为对照组,另外90名患者采用精细化管理作为实验组。比较两者患者及家属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基础护理、一级护理的合格率,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及家属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患者基础护理、特级护理、一级护理的合格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内科患者开展精细化管理,能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加强患者的基础护理力度,提高患者对于基础护理以及特级护理的合格率,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更多的科室推广运用。

【关键词】J内科;精细化管理;不良事件;满意度;护理质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疾病谱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内科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在不断的增长。如何对内科慢性疾病患者进行有效管理,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需求,是我们要探讨的课题。精细化管理[1]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它是源于发达国家(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医院病房患者对医院管理提出精细化的要求,需要根据医院管理要求的基础上,并且需要医生、护士以及其他管理者的全部授权,需要为所有的医护人员制定针对性的考核标准以及评估标准,特别看重医院的整体管理质量。通过对医院病房实施精细化管理干预,能够转变医学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强对于现代护理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3]。研究者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来我院内科病房收治纳入标准的18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90名患者开展精细化管理取得一定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来我院内科病房收治纳入标准的18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纳入标准:①有良好的沟通能力;②无明显的并发症;③患者及家属配合。其中男性患者96名,女性患者84名;年龄在年龄在42-72岁,平均年龄51.3±8.2岁。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90名患者,其中采用传统管理方法管理的90名患者为对照组,另外90名患者采用精细化管理作为实验组。比较两者患者及家属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基础护理、特级护理、一级护理的合格率,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男女性别比例、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状况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管理办法。

1.2.2实验组患者采用精细化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1.2.2.1医务人员精细化管理需要根据精细化的管理理念,针对医院内的各个科室以及各个岗位,制定针对性、人性化以及科学化的管理要求,各就各位,建立专业化的岗位职责体系。把岗位绩效指标作为“岗位指导书”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如何评价”问题,即明确指出护理人员绩效评价指标,设计具有个性化的态度及能力指标。

1.2.2.2工作流程精细化管理由科室成员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就医过程中的不安定因素进行评估,同时对以前医疗纠纷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制定出精细化管理的制度。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共同商讨制定“内科患者管理制度”、“内科精细化管理的评估制度”和“内科精细化管理考核制度”等。同时对病种治疗以及护理制定严格规章和标准,明确治疗流程[3]。

1.2.2.3心内科精细化实施首先确立精细管理方向性,然后结合内科管理的现状,按照“精细”的思路,找准管理的关键问题、薄弱环节,分阶段进行完善内科精细化管理,每阶段性完成解决一个问题。

1.3评价

1.3.1采用我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格予以满意度评估,表格中包含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交流技巧、内容、时间的合理性、沟通条理性、准确性5个方面进行评价,该调查问卷总分15分,每个方面按照满意、一般、不满意依次记3,2,1分,得分越高满意度越高。该问卷共发放后,患者采用不记名的打“√”形式完成,当场发放当场收回,回收率为100%。该问卷经验证有良好的信效度。

1.3.2观察两组患者患者基础护理、一级护理的合格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过程中,借由版本为SPSS13.0的统计学软件,总结归纳并分析接受研究患者临床保护治疗所涉及的各项数据资料。其中,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通过卡方对其予以检验,表达成()形式的两组计量资料,则通过t对组间比较结局进行检验;如果结果显示P<0.05,则可以判定本次实验存在十分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组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于护理满意度、患者基础护理、一级护理的合格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备注:★表示P<0.05,★★表示P<0.01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内科慢性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也在逐年在上升,内科慢性疾病正在严重的威胁人类的健康。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因此对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的管理至关重要。精细管理的本质意义就在于它是一种对战略和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是让企业的战略规划能有效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企业整体执行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企业管理更重要的是以实现提高企业运营绩效为目的,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就是要向科学管理要效益、要能力。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企业有强大的执行能力和高超的运作水平,所有这些都依赖于精细化管理的强大支撑。精细化管理中“精”指的精华、精髓、精品、精通、精密,管理者追求精益求精,将管理和服务工作做到最佳;“细”是指人员管理细化、管理细化和各个操作流程细化以及患者的需求细化。接受研究患者需要根据各个科室的护理特点,完全实施精细化的管理理念,并认真实施于患者的护理管理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医疗质量以及改建患者的住院环境,在全医院的研究范围内,杜绝任何细小和影响患者安全的任何隐患问题。医院在实施精细化护理的过程中,若存在任何流程问题,需要当事人及时汇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并给予严格处理[4]。精细化管理强调全员参与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在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中,科室管理者、医生和护理人员各尽其责,群策群力,使科室管理质量得到持续性改进。这样就杜绝了不良事件的发生,和谐了医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提高了患者的护理质量。从表1可见,实验组患者及家属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患者基础护理、特级护理、一级护理的合格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结论

对内科患者开展精细化管理,能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基础护理、特级护理、一级护理的合格率,从而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值得在更多的科室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温德诚.精细化管理浅谈[J].管理与财富,2005(3):16-17.

[2]孙菊惠.基于流程再造的后勤保障精细化管理[J].中国卫生经济,2011,30(3):70-71.

[3]乔世娜,叶志弘.JCI标准与现代护理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07,7(8):51-53.

[4]WangHH,ShirleyC,LaffR.Preliminarrydevelopmentandtestingofinstrumentmeasureself-careagencyandsocialsuportofwomeninTaiwan[J].KaohsiungyMedSci,2000,16(4):459-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