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康复期心理治疗对精神患者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8-18
/ 2

社区康复期心理治疗对精神患者的作用

马本亮

马本亮

(青海省第三人民医院810007)

【摘要】目的:探究社区精神患者的康复护理和措施。方法:总结我社区将1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均接受药物的维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和家属实施为期16周期。结果:护理与管理前患者的病情改善为25%护理与管理后的改善率56.25%,相比较的情况下。结论:心理康复指导能降低精神疾病的复发率,有利于社会功能的康复,提高患者的认真能力。

【关键词】社区精神患者;康复护理;措施;结论

【中图分类号】R856.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8-0725-01

精神患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尤其是康复期的治疗更为关键,它对于预防精神患者的复发、减少抑郁情绪的产生、巩固治疗效果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认知行为干预在医院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尤其在治疗重大疾病及慢性反复性疾病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对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加速康复的进程及节约临床治疗费用有积极意义,针对慢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特殊性,本科室积累了多年的治疗经验,对康复期精神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

对象:选择2015年1月在我本社区自愿参加本项研究并符合入组标准共16例。符合精神症状的诊断标准,男8例,女8例年龄17~76。评均40.3±4.1其中患者文化程度、家族史、职业、起病年龄、病程、用药种类、病情严重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入组标准:(1)病情处于恢复期,精神症状基本消失;(2)受教育程度初中以上,年龄16~78岁;(3)排除严重躯体疾病;(4)无酒精及药物依赖史。通过对患者的的病情和生存质量的测量,然后对其作相应的康复护理与管理。

2方法与分析

2.1心理康复指导均由有临床经验的精神科护师担任,精神科专家担任技术指导。本研究共持续六个月,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每周到患者家中为患者和家属做宣传活动,并制定针对患者的个人计划,此阶段的指导内容涉及: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方法及常用药物的使用,患者症状的自我监控技能;坚持服药及定期复查,并了解他们遇到的实际困难,并解决。第二阶段心理护理的方法。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对于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必须始终保持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只有拥有融洽的人际关系,护理人员才能够更好的了解和护理精神病患者的心里症状,从而采取个性化的心理护理。第三阶段:定时的组织病人与家属在社区举行家庭聚会,采用放录象并提问、智力游戏、角色扮演训练、实际练习等步骤,运用多种媒介帮助及视觉、听觉等不同的输入通路,在训练中以不同的方法来帮助克服精神患者的认知能力,协助患者恢复各种社会功能,以减少精神疾病的的复发,提高患者信心,和正常生活质量。

2.2充分运用沟通技巧进行有效的交流:护理人员应该要耐心聆听患者需求、善于支持和理解,并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理解病人因疾病带来的困难性和挫败感,使得患者能够感觉到护理人员热情和耐心。同时在与患者的交流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思想,不能够让患者感受到唐突和牵强。当涉及到患者的隐私时,应该尽量在没有其他人的场合下进行,尽量减少谈论患者缺陷、家事以及治疗的后果等,并注重谈话的保密性,以防刺激到患者。对病人进行相应的护理和治疗时应该事先告知患者治疗和护理的必须性和注意事项,以获得患者和家属的支持和合作。在谈话的过程中,应该尽量保持恰当的目光接触和自然地姿势,用友好、平静的方式有序、清楚的与患者进行交谈,谈话的声音要富于亲和力,让患者有家的感觉。

2.3建立友好的社会支持体系。精神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受到别人非正常人的对待与看法,这在无形的环境下加强了精神病患者的心理阴影和伤害。再者,医院对精神病患者通常采用的封闭式的治疗和管理模式,也很容易激发患者与外界隔绝的悲观情绪,增重对社会摒弃感。因此为了避免造成精神病患者心理阴影的严重化,应该不断的指导患者家属对于患者更多的关心和理解,并在患者病情稳时常探望,了解患者此刻的需要和理解。并告知家属患者对未来工作和生活的期待和愿望,给予其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坚定患者康复资料的决心。

3结果

护理与管理前患者的病情改善为25%护理与管理后的改善率56.25%,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讨论

4.1组织患者与社会多接触。目前我们要尽量减少精神患者的住院日,更好的利用社区中的资源,促进患者早日回归社会,这是精神科医务工作者的重点工作之一。在治疗的过程中,对于那些病症不是很严重并具备劳动能力的病患,可以在其家属的帮助下进行简单的劳动如养花或简单的家务劳动。从而通过让病人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和适当的社交活动等,并使病人始终和家人生活在一起,不仅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有效地避免了因住院带来的社会功能受损,从而实现了心理与社会的全面康复。此外在整个社区中还可以建立工疗站,通过集体的培训改善患者的病症。

4.2强化心理康复治疗。心康复指导能要有效的增加和加强患者家属的疾病知识和应对能力,尽可能让患者享受到一种正常人的生活环境,使其达到缓解残留症状、预防疾病复发、提高社会独立生活技能;在未进行康复前,病人及家属对相关知识了解比较欠缺,缺乏应对患者症状的行为的技巧,不能协助病人正确的维持治疗,易致疾病复发,通过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心理康复指导,使他们了解了有关疾病的知识,对疾病有了正确认识,有效的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促进了家庭成员关系的日趋融洽,从而为病人创造了良好的康复环境,促进了病情的康复。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时,应该充分的运用合适沟通技巧,不能激发患者底线,以及确保患者能够自愿的表达自身的需求和想法,同时应该重视专业知识与技术在日常生活和护理中的应用,促使患者病情的康复。

4.3提高心理指导。护理与管理后降低复发率、改善患者社会功能、对家庭、社会的依赖程度以及在活动能力缺乏方面的改善尤其明显,与护理与管理前患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在患者生活中要坚持以家庭为导向的更为人性化的社区心理康复指导模式增加了病人对维持治疗的的依从性;患者家属通过学习精神卫生知识和对整个治疗的康复的主动介入,加深对精神疾病的了解,改变了对待精神疾病患者的粗暴态度,从而提高了照料患者的能力,对患者的全面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5结论

总之,在我们当今的社区康复治疗研究上,虽然我们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一些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需要完善的方面,特别是在精神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我们要进一步优化使用管理和护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才能对精神病患者康复中起到良好的作用,改善精神病患者的病症,同时能够提高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邢海燕,张玉国,崔娜.信心干预对脑梗死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康复依从性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20):72-73.

[2]冯宝珍,徐冬梅,刘玲,等.系统康复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随访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4):38-40.

[3]李芸,徐清芝,宋金环,健康教育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作用的研究,山东精神医学,2000,4:37~39

[4]吴哓梅,蒋菊芳,斐建琴,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心理康复指导的意义,山东精神医学,2003,16(4):239~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