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例肾淀粉样变性病的肾脏临床病理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47例肾淀粉样变性病的肾脏临床病理特

左阿锋

左阿锋(西安市华山中心医院肾内科陕西西安710032)

摘要:目的:探讨肾淀粉样变性病的肾脏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47例肾淀粉样变性病患者的肾脏临床表现。结果:共有肾淀粉样变性病例为47例,其中属于免疫球蛋白轻链的病患者共有45例,AL-r与AL-k分别有40例、2例;属于血清淀粉样蛋白A型的病患者共有2例。出现免疫复合物沉积的病患者共有10例,没有发现免疫复合物沉积的病患者共有37例,共有3例属于1级,共有28例属于2级,共有16例属于3级。结论:可以通过器官的受累情况、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滤过率来对肾脏是否受损进行一定的判断,通过淀粉样物质的沉积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肾脏受损的严重程度。

关键词:肾淀粉样变性病;肾脏临床;病理特点【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7-0061-02肾淀粉样变性病是淀粉样物质在肾组织广泛沉积引起的一种少见病,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肾淀粉样变性病一般可分为轻链蛋白型和淀粉样蛋白A型,以轻链蛋白型居多。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了我院1999年6月-2012年6月被确诊为患有肾淀粉样变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47例,这些研究对象都符合肾淀粉样变性的诊断标准,男性患者有32例,女性患者有15例,年龄范围在23-75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5.6+-13岁。

1.2研究方法对所有病患者都进行了精辟肾脏穿刺活检,在按照常规方法取材后,通过光镜、免疫荧光以及透射电镜进行检查。

1.2.1免疫荧光检查:该检查方法需要新鲜组织冰冻切片,直接通过免疫荧光法使用荧光素进行标记,检查肾组织中IgG、IgM、IgA等成分的沉积的情况;间接采用免疫荧光法来进行检查,主要检查了病患者的免疫球蛋白k、r轻链、血清淀粉A蛋白蛋白。通过荧光显微镜来对切片进行观察,并把荧光的强度进行记录,阴性为-,最强为++++。

1.2.2光镜检查:该检查方法需要使用的标本需要进行石蜡切片,切片至少含有10个肾小球,厚度为1-2um,进行染色,包括了HE\PAS\PAM\MASSON以及刚果红染色。对每份病患资料需要进行10以上的切面。

1.2.3电镜检查:该检查方法需要先取新鲜肾脏组织,放入戊二醛固定液,浓度为2.5%,在4摄氏度的冰箱内进行冷藏两个小时以上,按照常规方法对标本进行脱水、浸泡、包埋、切片、染色,使用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拍摄。

1.3病理分型与分级:1.3.1病理分型:*1.3.2病理分级根据肾淀粉样变性病的评分标准来进行分级,共有三个级,I级为7分以下,属于淀粉样变性病的早期阶段;II级为8-15分之间,属于疾病的进展型阶段;III级为超过16分,属于疾病的晚期阶段。

1.4统计学方法对所录入电脑的资料进行校验,如果存在问题,需要对资料进行重新整理。采用了SPSS15.0软件,采用了平均数标准差+-、方差、百分数来表示,采用了独立性检验,统计学比较差异存在意义的表示方式是P<5%。

2、结果

2.1肾脏变性患者肾脏临床特点共有47例病患者,其中属于AL型的病患者有45例,属于AA型的病患者有2例,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比例为32:15,超过60岁以上的病患者超过半数,所有病患者都出现了蛋白尿的情况,每天的尿蛋白定量超过了1克,出现低蛋白血症的病患者有35例,约占了四分之三,出现肌酐升高的病患者有16例,约占了三分之一,出现肾小球滤过率低的病患者有31例,约占了三分之二。

2.2肾脏变性患者肾脏病理特点2.2.1分型和清链沉积情况共有肾淀粉样变性病例为47例,其中属于免疫球蛋白轻链的病患者共有45例,AL-r与AL-k分别有40例、2例;属于血清淀粉样蛋白A型的病患者共有2例。

2.2.2:免疫复合物沉积的检查结果:免疫荧光检查结果发现,出现免疫复合物沉积的病患者共有10例,约占比例为21.28%,属于AL型的病例共有9例,属于AA型的病例共有1例。通过电镜检查发现,出现IgA肾病的病患者共有6例,出现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患者有1例,出现膜性肾病的病患者有1例。

另一方面没有发现免疫复合物沉积的病患者共有37例,约占比例为78.72%。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2.2.3病理分型与分级之间的关系分级为1级:I型为0例,II型为2例,III型为1例,IV型为0例,V型为0例,VI型为0例,共有3例属于1级分级。

分级为2级:I型为1例,II型为2例,III型为2例,IV型为18例,V型为4例,VI型为1例,共有28例属于2级分级。

分级为3级:I型为0例,II型为0例,III型为0例,IV型为8例,V型为0例,VI型为8例,共有16例属于1级分级。

三级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5%3、结论淀粉样变性疾病主要根据器官的受累情况来进行分级,对于器官受累情况进行准确的判断具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受累的器官可以对病患者预后情况进行估测。其中,器官受累情况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以及肾小球滤过率在50ml/min以下。其次,对于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还可以根据尿蛋白的定量来进行。治疗有效的病患者其每天尿蛋白定量减少超过了50%。通过尿蛋白定量可以判断出肾脏是否收到损伤,但是难以反映出受损程度。然而,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淀粉样物质在肾小球的沉积情况可以反映出肾脏受损的严重程度。

综上所述,可以通过器官的受累情况、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滤过率来对肾脏是否受损进行一定的判断,通过淀粉样物质的沉积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肾脏受损的严重程度。

参考文献[1]肖红波,刘瑞洪,袁曙光,凌光辉,夏运成,许向青,王娟,毕慧欣,谌南览.20例肾淀粉样变的临床与病理特点分析[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10(01)[2]陈惠萍.肾淀粉样变性病理诊断的体会[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5(05)[3]曾彩虹,陈惠萍,俞雨生,胡伟新,王庆文,姚小丹,唐政,王建平,朱茂艳,周虹,刘志红,黎磊石.22年肾活检资料的流行病学分析[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1(01)[4]钟秀容,陈莲云.组织处理仪在临床超微病理样品制备中的应用[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4(06)[5]鲁文娟,李永贤.肾淀粉样变性病4例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