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探讨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2

关于农村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探讨与对策

余琴

〔摘要〕“留守”这个词语现在已经成为“问题儿童”的代言词,留守的孩子由于缺少父母的管教、监督以及关爱,导致他们心理发展出现障碍,如何正确的引领留守孩子成为现在社会的首要任务和当务之急。

〔关键词〕留守心理性格问题

孩子理应享受童年的欢乐,得到父母的关爱,但是随着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农村留下了不少缺乏父母管教的孩子,形成了一个个不完整的家庭,这无不影响着留守孩子的心理健康,让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一个缺少关爱的家庭环境中,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埋下了不良的隐患,这难道不能引起我们的重视吗?这些留守学生由于远离父母且监护人大多年迈体衰,思想教育跟不上。部分留守学生有违规行为,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上进心,生活上受到祖父母的溺爱,导致他们心理发展出现障碍。

据一些数据显示“留守儿童”的心理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一些表现:

其一,学习滑坡、厌学逃学。孩子是生性好动,自制力差的一个群体。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由于临时监护人监护不够,使得这些孩子出现学习观念淡薄,尤其是在学习上碰到困难没人辅导,加之成绩不好,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有的“留守儿童”认为现在学习好坏无关紧要。自己的父母没文化,照样天南海北的做生意、挣钱,甚至比农村的“知识分子”们赚钱还要多,这就使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现象时有发生,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其二,道德意志薄弱、小偷小摸、撒谎欺骗。留守儿童受父母的道德教育很少,在学校里的思想教育又存在不切实际的说教问题,于是,他们的道德养成出现了问题,成为道德有问题的“问题儿童”。少年儿童正处于身心择速发展时期,缺乏对事物正确与否的判断能力,这时候正是不能离开父母的时候,也正是父母需要正确引导的时候,此时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尤为重要。孩子不能正确的判断事情的对错,犯的错误是正常的,针对他出现的问题,我们教师应及时对他们进行家访(电话访问),做好关爱工作,父母也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过失,及早让孩子从歧路上回归。

其三,妒嫉、憎恨、仇视心理。“留守儿童”由于不能和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于是羡慕他人能够与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们经常思念自己的父母,久而久之,发展到嫉妒别人。表现在动不动和同学吵架,对同学冷嘲热讽,脾气暴躁,甚至有意去挑起矛盾,很难与同学朋友正常交住和相处。一些留守儿童产生憎恨、仇视的畸形心态,有的甚至出现暴力化倾向。

其四,自卑心理的产生源于人际间的比较。留守儿童经常看到其他同学朝夕与父母相伴,有人关心和疼爱,而自己却没有,相比之下必然会感到失落和自卑。由于这些内心的活动很难向外倾诉,当事人也会感到没人能够真正理解自己,长期的比较,加之情绪体验,逐渐产生了这种心境。在每学期开家长会的时候,他们表现得尤为突出,看着别人的家长牵着手进入班级的时候,孩子们的那种失落感是无法言语的。

其五,性格孤僻不合群。造成儿童的任性、孤僻、冷漠、攻击、胆怯、被动、神经质和社会性低等个性特征。俗话说:“隔代亲”此话一点也不假,祖辈抚养孩子其教养态度往往是保护的、溺爱的、照顾过度的,他们觉得孩子自小就离开了父母很可怜,想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因此造成了多数孩子不好管、管不住的现象。

其六,逆反心理严重。农村留守儿童逆反心理极强,对抗情绪严重。他们爱与人对着干,即使老师和家人的话也不肯听,常喜欢闹对立。他们缺乏安全感,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怀疑。他们距人于千里之外,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是充满不信任,这种潜意识中的不信任导致了他们的逆反行为,常表现为“不听话”、“不礼貌”、“不谦虚”、“恶作剧”等。

对策分析:第一,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养环境,外出务工的父母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经常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真正关心子女的成长,让孩子感到父母虽在异地,但父母的爱随时陪伴着他们。第二,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学校教育。作为老师要把学生看作朋友,主动接近他们,拿出更多的时间与他们联系,对他们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的关注。要让他们把你当作知心朋友,愿意跟你说心理话、说真话,将心中的苦恼、愤怒、悲伤向你倾诉;平时要多创造一些愉快融洽的场合。第三,提高“留守儿童”自我调控能力。“留守儿童”自我调控能力的程度对其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认为:首先必须培养“留守儿童”的个人素质,使其正确面对现实,克服自卑、疑虑等不良心理。其次要加强“留守儿童”的自控能力,提高其意志力。第三,要培养“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及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儿童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参照框架,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第四,整合社会力量,构建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各级政府部门应明确划分并担负责任,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协调参与的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首先,村委会要对留守儿童进行补充监护;其次,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活动,开展体谅父母的辅导活动,解决其可能会面临的问题等。

留守孩子是一群被家长忽视的群体,作为教师和家长的我们应该怎样来,我觉得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对全班留守儿童进行家访,做好关爱工作,促使他们能够健康的成长。同时学校也要做好留守学生的工作。首先要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可采取召开留守学生家长会,开展留守学生所欢迎的有教育意义的集体活动等形式,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体会到关爱,找到归属感,找回确实的亲情和自信。其次,强化留守学生的自我教育。有少数学生在父母外出打工后,更加努力学习,自觉上进成绩优异。因此要注意发挥留守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潜能,努力创造有助于自我成长的机会和环境。最后做好家长的教育帮扶工作。学校可利用家长返乡的有利机会,通过办家长学校,进行家访等活动,转变教育观念。

“留守”问题是社会问题,我们不能更改,但是我们教师能够尽可能的为“留守”孩子创造条件,让他们走出“留守”孩子易进的误区,走入灿烂美好的生活!

作者单位: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迎政乡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