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园林施工管理存在的技术难点及其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浅谈园林施工管理存在的技术难点及其对策

张燕航

佛山市南海金融高新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广东省佛山市528251

摘要:在生态理念的影响下,园林工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伴随出现的一些管理与技术难题,急需得到解决。基于此,本文就园林施工管理存在的技术难点及其对策进行分析,相关技术难点包括植物配置、苗木运输与保存、基肥施用共三个方面的,进一步提出了园林施工技术管理策略,分别是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强化园林养护工作、完善园林施工过程管理。

关键词:园林施工;技术难点;植物配置

前言:园林施工,是生态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绿化质量的提升,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水平,能够产生极大的影响。而园林施工质量,主要受到施工工艺与技术、管理方法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园林施工管理存在的技术难点进行细致分析,从而为其制定具有较高适应性的管理策略,这对提升园林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园林施工管理中存在的技术难点

分析园林施工管理中的技术难点,对影响施工技术管理的多种因素进行了总结(如表1所示),相关因素引发了一系列的技术难点。

表1园林施工技术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因素说明

地形园林施工前的测量放样、估算施工量等技术的应用效果,会受到地形条件的影响。

气候与环境园林绿化中的植物配置,会受到园林所处气候与环境的影响。

园林原土园林施工中,植物的成活率、后期养护成本会受到园林原土的影响。

(一)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水平是影响园林建设效果以及建设成本的重要环节。在园林建设过程中,植物配置涉及到大量的环境学科、生物学科以及艺术审美等知识,只有确保植物配置的科学性、合理性,才能进一步保证植物栽种之后能够表现出较高的成活率,且生长形态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便于后续植物养护管理的顺利进行。但就目前的园林工程建设来看,植物配置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设计师过于重视植物的观赏性,而忽略了植物选择的本土性,导致植物成活率较低,造成园林施工成本的大量浪费。

(二)苗木运输与保存

园林工程施工期间,苗木工程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输量往往较大,在运输过程中,也极易发生一些苗木死亡的现象。因此,应对苗木运输管理加强重视,做好苗木假植工作,确保苗木根部的含水量保持在标准状态,避免苗木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坏,甚至死亡。尤其是在运输大体积苗木的过程中,应安排专人对其进行看管,在做好假植工作的同时,保证运输过程中能够及时浇水,提升苗木栽种之后的成活率。

(三)基肥的施用

园林施工期间,个别非本土性植物对于园林原土,可能会出现适应不良的现象,此时,为避免出现植物大量死亡、提升植物成活率,需要合理的施用基肥。对于基肥选择的适当性,也是园林施工技术管理当中的一个难点问题,不仅需要保证能够为植物供给充足的养分,还要保证基肥的施用,不会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

二、园林施工技术管理策略

(一)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

园林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其重点就是对园林的地形、原土情况、所处气候环境等进行有效勘察,把握地形勘察与园林建设质量之间的紧密关系,确保植物配置等工作环节的准确性、效率与效果得到显著提升[1]。此外,施工之前的园林设计工作,也应得到有效完善。设计师应在明确园林的基本地形条件之后,进一步了解相关植物市场的苗源量与价格区间,从而结合相关地形特点,合理进行植物配置。植物的选择,应以本土植物为主,这对提升园林植物的成活率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南方某地区的园林工程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选择了常绿乔木作为园林当中的行道树,以桂花树、香樟树为主;而最初搜集的资料当中,乌桕、合欢虽也常被作为行道树栽植在园林当中,但由于这类植物难以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成活率较低,所以最终被设计师放弃。

(二)强化园林养护工作

在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植物栽种及后期养护工作的质量,对于园林的生态价值与审美价值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涉及到的基肥的施用、浇水、冬季保暖、病虫害防护等,都应采用科学的手段,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例如,对园林当中的草坪进行养护,应重视草坪的生长特点,即覆盖面积大、根部较浅、需要大量的水资源灌溉。在园林养护管理过程中,应重视园林施工管理的生态性,引进较为先进的技术,如雨水回收利用,利用积水装置收集雨水,在有需要的情况下,调用存储的雨水对草坪进行灌溉。还可利用雨水回收利用装置中存储的水资源,进行人工景观湖建造或植物灌溉,不仅能够实现节水、节能的生态目标,还能节约大量园林养护管理成本。此外,采用软式透水管技术来建设园林水管,利用管壁纤维的吸水透水功能,吸收园林当中的一切水源,当其达到饱和状态之后,可以再次排出,对绿地进行灌溉,同样能够达到节水的目的。

另外,在园林养护过程中,为有效防止病虫害,可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手段。为满足园林建设的生态需求,应以生物与物理防治为主,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激素或菌类治虫;或进行灯光诱杀、人工捕捉、热处理、采卵块虫、潜所诱杀、饵料诱杀等[2]。在必要情况下,采取化学防治手段,应尽量保证化学药剂产生的毒害较小、无污染、不会对害虫的天敌产生影响。

(三)完善园林施工过程管理

园林施工的全过程,应保证受到健全的施工管理制度的约束。对于苗木的采购,应严格设定苗圃的选择标准。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包括苗木、施工材料等的堆放等,应确保不会影响到后续的使用效果。整个施工过程,应严格遵循设计方案,所用施工技术与技巧,应以实现工程目标为前提,全面保证最终的园林建设效果,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生态价值以及经济价值。实际施工时,若存在设计方案与实际情况不符的问题,应及时与设计方协调,切合工程实际调整工程进度与施工计划,有效强化施工技术管理,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促进园林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与完工。

结束语:综上所述,探究园林施工管理中的技术难点及对策,有利于促进园林建设及绿化质量的提升。通过相关分析,对园林施工技术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管理,能够确保整个施工流程的规范性与有效性,避免工序衔接不当、植物配置不当或绿化养护不到位等问题,综合提升园林的生态稳定性,以及园林整体的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立臣.园林施工新工艺的管理与技术难点研究[A].《智能城市》杂志社、美中期刊学术交流协会:,2016:2.

[2]苏文清.园林施工技术的难点及有效的处理[J].现代园艺,2016(1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