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电力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分析陈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加强电力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分析陈斌

陈斌胡志珍张永

(国网宣城供电公司安徽宣城242000)

摘要:电力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它的安全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和部门。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生产是电力行业各个单位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保证我国电力系统健康发展的基础。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电网的安全管理压力逐步增大,电力企业要利用安全生产技术,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提升供电安全,控制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生产技术;电力安全;措施

安全关系到企业的前途和命运,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安全生产是企业取得经济效益的基础,安全管理是企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供电企业是一个从事特种作业面较大的企业,要使供电企业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就要不断强化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技术管理。

1.电力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1.1电力安全生产直接影响到社会的整体稳定

在当今社会,几乎每一个人都离不开电力对生活工作的支持,离开了电,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将难以进行。近年来也发生过大面积停电事故,一旦供电中断,社会和人民的生活秩序将会被完全打乱,甚至造成较为严重的安全事故,破坏社会稳定和谐。因此,电力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

1.2电力安全生产影响电力企业本身的发展

安全是电力生产的基础。如果一个电厂经常发生事故,就不可能做到满发稳发和文明生产;如果系统经常发生事故,系统中的发电厂和变电站就不能正常运行,使电力生产和输配电处于混乱状态,因此电力企业本身需要安全生产。电力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必然要求有好的经济效益,如果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做的不好,必然会减少发供电并增加各种费用的支出,其结果是成本上升,效益下降,因此搞好电力安全生产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

2.电力系统安全技术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2.1供电系统安全技术管理的现状

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技术人员的操作是否规范、责任意识是否强烈,都是电力企业生产安全能不能得到保证的主观因素。员工存在“麻痹大意”的现象。很多员工凭借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而忽视规章制度,最终导致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2.2供电系统安全管理的问题

一方面,电力供需矛盾在短时期内日益突出,电力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多元化,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的难度加大,安全管理关系更加复杂等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电力安全;另一方面,由于电力负荷增长快,电源和网架结构跟不上发展要求,电源紧

张,网架薄弱是近几年电力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是电力行业必须着手研究和解决的燃眉之急。因此,电力企业必须把安全生产作为政治任务来抓,要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坚持安全第一,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2.3安全生产技术意识薄弱

在市场化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很多企业不能有效处理安全和稳定、发展之间的关系,片面追求业绩,忽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生产过程中,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缺乏对操作程序重要性的认识,往往存在着严重的违章操作,检修

的时候,监督人员和管理人员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都严重导致了安全生产事故的出现。

2.4电力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远未实现标准化、正规化

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离正规化、标准化的目标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我国的电力企业中,安全生产观念并不陌生,但是很少有哪一个企业能够切实建立一套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的奖惩制度相结合、培训教育相衔接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其次,电力生产企业中还缺乏自上而下的总体规划和设计,也缺少自下而上的反馈,各级管理机构缺乏有效地协调和配合,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管理。

3.加强电力生产技术安全性的措施

3.1电力生产技术安全性评价概念

电力生产特点和运行特点要求建立覆盖发电、输电、配电各个环节,包括人身、电网、设备、环境、安全管理各个方面的安全性评价动态管理体系。电力安全性评价利用相对得分率来衡量电网企业生产运行的安全基础。电力安全性评价标准分层次、分专业、分对象列出评价内容、评价项目、标准分值、查评方法。

3.2电力安全性评价生产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3.2.1闭环过程控制

借助于危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的科学手段,实施评价、分析、评估、整改各阶段工作,进而将各种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控制在有效范围内。闭环过程控制是按照不同轮次推进的,因此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不断的评价与反馈,从而达到改进和推动的目标。

3.2.2动态发展观点

评价体系都是动态的,要经过不断的发出评价和收到反馈的不断往复的过程,但这个过程是螺旋状不断上升的,随着过程的推进,安全评价体系也将得到不断完善,评价质量不断提高。评价是发展的,要求不断吸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吸取国际标准管理体系,融合各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使这项工作逐步引向深入。

3.2.3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电力安全性评价应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企业应结合实际建立一整套适应安全性评价工作要求的规章制度,包括安全性评价的动态跟踪制度、对专家建议的反馈制度、自查和整改考核制度等,达到实现安全性评价长效管理的目的。比如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内施工时,一定要对施工人员实行严格管理,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保证电力设施的安全,否则将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极大威胁。

3.2.4融合日常安全工作

安全性评价不应与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对立起来,而应相互融合起来,融合的基础是风险管理的理念。在日常工作中,要逐步提高企业职工的风险意识,自觉运用风险管理的手段,达到发现隐患、控制事故、保证安全的目的。

3.2.5内外结合方式

采用企业自评价和专家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自评价是基础,专家评价在自评价的基础上进行。通过对自评价工作进行更深层次的评估、分析、提炼、综合,帮助企业更全面、更准确、更深入地把握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和存在问题。通过内外结合,提高整个安全性评价工作质量。

3.2.6以人为本理念

员工的责任意识在于自身的自觉性,这是无形的要求,但是管理者要将责任意识转换为有形的制度。要积极利用安全性评价这一手段,从基层班组人员开始,逐一建立安全评价体系,建立风险管理理念,最终达到增强安全生产技术人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的目的。

4.结语

作为供电企业的员工,每个人都应该十分熟悉供电行业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所必须掌握的一些安全知识、安全规程及规章制度。这些规程、规定及规章制度,对供电行业从业人员所要掌握的一些必要的安全常识、安全规定作了严格的、不容置疑的界定,特别是那些使用了“严禁”、“必须”、“不得”等强制性词语的条文,从业人员都要认真地理解和掌握,在日常施工作业时,严格按照规程所要求的去做,来不得半点马虎。

参考文献:

[1]唐群.供电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保定),2012,(06).

[2]蒯狄正.基于风险理念的电力技术管理[J].江苏电机工程,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