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拓宽工程的路基处理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道路拓宽工程的路基处理方法

林育

海南中业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海南海口570100

摘要:随着公路运输的发展,路网结构有待改善,许多低公路急待提高其道路等级。利用现有旧路,对其进行拓宽加铺改造,可提高其道路等级或改善其道路服务功能,以改善现有道路的路网结构,具有较高的技术经济价值。

关键词:道路拓宽;地基;处理方法;

为了节约资金,更好的利用老路基,各省市、地区已不同程度地选择采用道路拓宽的方法。在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完成后,拓宽路基上路面常出现纵、横向裂缝等病害,裂缝宽度视路堤高度、软土厚度及其性质等而不同。

一、路基拓宽处理后常见病因分析

根据某高速公路拓宽的设计资料,路基加宽工程中由于新老路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强度和密实程度不同,新老路基会产生不同的沉降,因而会引起路面沿接缝出现纵向裂缝,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结合部位路基材质不同、强度不一,导致在结合部位沉降量不一,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原路基失稳、开裂。

2.路基结合部位施工难度较大,往往产生一些人为的质量问题,如填料过厚、强度不足、填筑过快、压实不到位、密实度达不到设计标准等,会引起不均匀沉降,使结合部开裂。

3.结合部基底软基处理不彻底,腐殖土杂物清理不彻底,透水性不畅,存在薄弱的结合面。

4.边坡开挖过大。已开挖的边坡处没有及时堆放反压材料使老边坡开挖面长时间暴露,受雨水直接冲刷。造成新老路基亏方,新老路基叠合面减少。总之,路基拓宽处理过程中主要解决的问题应当是:处理好新老路基结合部位的地基,加强新老路基的结合强度,控制路基填料质量,严格把好施工质量关。

二、拓宽地基处理方法

1.一般路基设计和新老路基拼接部位处理。对原有老路一侧或双侧拓宽改造路基时,在结合部位主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清除原路肩边坡上草皮、树根及腐植土等杂物,并挖台阶处理。台阶挖好后与新路基一同进行分层回填碾压施工。原有路肩质量较差,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将土路肩翻晒或掺灰重新碾压,以达到质量要求。在低路堤试验段新老路基结合部位采用土工布处理,土工布宽一般为4m以上,水平铺在新老路基结合部位上,每层相隔20cm。由于高路堤不均匀沉降差大,影响范围大,破坏力大,故在新老路基与路面结合部位采用高强度的土工格栅处理或采用粉体搅拌桩处理,粉喷桩桩径为0.5m,间距为1.4m,正三角形布置,桩长为12m,每延米水泥喷入量为50kg。选用粉体搅拌桩处理软土地基,其主要目的是确保高路堤路基稳定,最大限度地降低施工沉降和工后沉降,以减少新老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同时缩短工期,确保工程按质按时完成。项目新拓建路基部分应在填筑路堤前清除15cm耕植土或清挖淤泥,并视路基填土高度采用翻挖掺灰碾压、填碎石土,经碾压稳定后方可进行路基填筑,路基设计控制干湿类型为干燥状态。以路基填土高度H≤1.32m、1.32<H≤1.72m、H>1.72m(H为路基边缘与护坡道内侧高差)分别采取不同的路基处理方式。挖方路基的压实分石方和土方两种情况。当挖方地段的路床为岩石时,可直接利用作为路床,并应平整、碾压密实。当挖方地段的路床为土基时,下挖40cm采用8%石灰土分两层压实。新老路基拼接采用倾斜式台阶处理,第一级台阶从老路行车道边缘的路床顶向下开挖0.6m,宽度1.5m,竖向倾斜坡度1∶0.25,台阶内不设内倾角;其下各级台阶开挖高度0.6m,宽度0.75m,竖向倾斜坡度1∶0.25。台阶开挖时自下而上,老路路基不做处理,在新老路基拼接处铺设两层幅宽4.0m的土工格栅,分别设置在路床顶面以下20cm处和基底底面。土工格栅应选用双向土工格栅。为保证土工格栅的整体性,在纵、横向尽量减少拼接,若有拼接,应将拼接缝错开。

2.路基加筋。新老路基结合部加筋处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提高拓宽路堤的整体稳定性。采用土工格栅加筋,路基稳定性明显提高。(2)增强拓宽路基的抗变形能力。若采用两层玻璃纤维格栅加筋,在不协调变形发生前后,新老路基结合部及新路基的顶面回弹模量,较未加筋部分均有较大幅度增加。(3)减小拓宽路基自重荷载作用下的地基沉降。加筋对减小不协调变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减小拓宽路基部分的沉降和不协调变形(减小了11.4%),可以防止拓宽后新建路面结构在不协调变形作用下开裂。

3.地基处理。当原路堤路基处理采用排水固结法处理时,拓宽路堤路基可采用排水固结法处理或采用复合路基处理。拓宽路堤地基采用排水固结法处理施工工期较长,对原路堤沉降影响大;采用复合地基处理,施工工期短而且对原路堤沉降影响小。但前者工程投资小,而后者工程投资大一些。采用哪种方法更合理应根据具体工程综合分析。进行地基处理,可提高地基的抗变形能力,减小新老路基的不协调变形,且可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保证拓宽路基的稳定性。但大多数地基处理方法都会对老路基产生较大的扰动和影响,尤其是堆载(或超载)预压、强夯等。相对而言,各种复合地基主要是通过竖向增强体来提高拓宽路基部分地基的承载力和压缩模量,施工过程中对老路基地基的影响较小,对路基拓宽工程比较适用。复合地基在工程实践中应用广泛。

4.路基沉降处理。从路基沉降后分析发现,低路堤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是明显的,其不均匀沉降也是均匀的。为减轻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差所造成的破坏,在低路堤试验阶段新老路基结合部采用挖台阶处理,以加强结合部位强度,解决不均匀沉降所带来的危害。高路堤新老路基工后沉降较大,尤其新拓宽一侧,不均匀沉降差值大,左右特别明显。低路堤新拓宽路基部分地基可以不处理,主要由于地基沉降固结很慢,若采用预压措施,效果也是不明显的,若采用软土地基处理,则造价太高。因此设计及施工中可尽量利用原状土结构强度,不扰动下卧软土层,进一步维持硬壳层的整体作用,同时在路基中铺设土工布或土工格栅,以加强路基的整体强度及板体作用,防止路基因不均匀沉降而产生反射裂缝。对高路堤路基必须综合处理。从实践中来看,新拓宽的高路堤采用粉喷桩处理软基效果是非常显着的。当高路堤路基拓宽后,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仍然比较明显,特别在拓宽一侧,老路基边坡范围沉降差明显,产生突变点,易在此产生不均匀沉降裂缝及滑动剪切面。若不采取特殊措施,结合处工后不均匀沉降破坏力仍然较大,此处仍需重点控制,在新老路基与路面结合部位采用挖台阶、铺设土工格栅处理等,目前实践中看,效果是显著的。可以加强新老路基结合部位强度,增强路基路面的整体抗变形能力,防止路面开裂。在设计及施工中为了确保路基稳定,减少路基工后沉降,对高路堤拓宽出的软基处理还可采取打粉喷、砂桩、塑料排水体、碎石桩等软基处理措施,并配合填筑轻型材料。同时在新老路基与路面结合部位采用挖台阶及铺设土工布或土工格栅等。

总之,公路改建道路拓宽处理是比较复杂的,且影响因素很多,通过高、低路堤道路拓宽处理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对低路堤道路拓宽结合部位采取挖台阶和原排水沟抛石挤淤的处理方法是可行的。对高路堤道路拓宽结合部位主要采取挖台阶和加铺土工格栅来加强路基与路面结合部位质量,效果明显,不仅能节省工程造价,而且方便施工,缩短工期,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根据沉降观测的计算和观测结果,拓宽路基低路堤是稳定的,一般不需采取其它特殊措施处理;高路堤地基路基稳定系数会有不足,必要时应采用地基特殊处理或者增加路基反压护道等方法进行综合处理,同时还要控制路基填筑速率,加强沉降观测和分析,如果工期长的能长期进行沉降对路基的稳定性也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张萍.探讨道路拓宽工程的路基处理方法[J].建材发展导向2017.8(56).

[2]李晓燕.浅谈道路拓宽工程的路基处理方法.2017.

[3]赵星.浅谈市政道路工程中的软土路基处理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2.5(11):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