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新闻的真实性,有效实现新闻媒体的社会效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1-21
/ 2

确保新闻的真实性,有效实现新闻媒体的社会效益

李宝臣

李宝臣(吉林市电视台吉林吉林市132000)

中图分类号:G212文献标识码:A

摘要:新闻必须真实,是个老话题,但又是新闻工作的一个永恒课题。记者要确保新闻的真实性,要做大量工作,包括提高自身素质,练好基本功等。

关键词:新闻新闻的真实性社会效益

当今处在信息时代,各种媒体制造出铺天盖地的信息,其新闻有真有假。做为新闻记者如何确保所发新闻的真实性,这其中要经受住各种考验。为此,从业人员应树立大局意识,提高思想修养;角色定位准确,法律意识要强;讲究监督技巧,用事实说话,提高舆论监督水平;完善监督机制。总之,要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首先,要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又要善于发现新闻,实事求是的写新闻。

记者要具备的基本功很多,其中观察力是不可缺少的。观察是一种重要的采访手段,也是一种应有的采访作风。记者只有深入现场掌握真实具体的第一手材料,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新闻,从而增强说服力、可读性和可信度。我国历来有眼见为实的说法,新闻就是要真实,所以应该用眼睛去观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从而发现实实在在的新闻。

我亲眼目睹我的同行撰写《液化气钢瓶当街埋“炸弹”》一文,提醒市民不要违规使用液化气,发现类似现象要及时举报。这种来自于生活中亲眼所见的事儿无疑是真实的新闻。须知,我们的观察在多数情况下,是眼见为实,不容怀疑的,但是,有时也不尽然。电视里曾播过,有的乡村为了开现场会表扬养牛专业户,把周围农户养的牛,集中到一个专业户家里,弄得户主很为难,事后揭穿了谜底。这些事告诉我们眼见的情况也要当心有假,应防止上当。

工作多年来,我从老记者那里学到了一条经验,就是出外采访时总是喜欢看看市场、访问农家、逛逛商店、瞧瞧禾苗。曾有一位资深记者说过:“集市贸易是一面镜子,它可以折射出当地经济状况。”他又说:“禾苗长势反映当地农业生产水平。”我认为是很有见的。多年的新闻实践使我逐渐懂得,记者一定要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注意用眼睛去发现新闻,然后再进行深入挖掘,不满足于走马看花,多找各种有关当事人,认真采访,掌握足够的准确材料,然后再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加工,从感性了解上升到理性思考,从而找到新闻亮点、焦点和热点,才能写出既真实又有可读性的报道来。

其次,多做体验式采访,在采访过程获得真知,不断积累写实的经验。

体验式采访,其实就是要求记者深入生活,这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和源泉,深人生活就是要贯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采访路线。涉浅水者得鱼虾,潜深水者得蛟龙,就是对体验式采访优点的形象总结。

体验式采访能更真切地了解事物真相。采访是一个认识过程,而通过亲身体验,记者的这个认识过程就会更扎实、更自然、更合情合理。人要认识某个事物,就要和那个事物接触,就要生活在那个事物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记者有时要报道完全陌生的事情不仅对读者是完全陌生的,而且对记者也是完全陌生的事情,记者只有争取同其直接接触,亲自实践,才能真切了解那个事物。

体验式采访能更方便地获得需要的材料。体验式采访往往深入到采访对象的生活中去,这就便于记者与采访对象打成一片,从他们那里获得更多的帮助,了解到更深入的情况,因此,当你在采访中,经过努力仍然不能从采访对象中获得有用材料的时候,你不妨先参加到他们的生活中去,加深与他们的感情,或许采访会出现新的局面。

体验式采访能写出更生动的报道。俗话说,听过不如见过,见过不如亲自干过。听过,可以说“知道”,见过可以说“了解”,亲自干过才能有深切的感受。记者写一般的新闻报道,可以不经过亲身感受,而他如果想写出打动人心的报道,那就一定要有自己强烈的感受。连自己都没有感动是不可能写出感动别人的报道的。

体验式采访不仅有利于记者正在进行的采访,而且有利于记者的生活体验和生活积累。经常进行体验式采访,能够使记者同生活保持有血有肉的联系,同社会上的人们保持息息相通的联系,能克服从记者角度看问题而产生的许多“职业病”,避免新闻失真。梁、教育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要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传播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和世界各国的进步文化,努力追求正确的传播效果,最终提高社会成员的素质和全社会的文明程度。

从新闻媒体所承担的社会、历史、文化的责任和角色的角度出发,新闻媒体应该肩负起“关注百姓命运、承担社会责任、维护社会公正、传承文明遗产”的使命。这就要求我们在节目和作品中,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的精神、社会的责任感、历史的责任感、传承先进文化和文明的使命感,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确保新闻的真实性。

再次,要真正解放思想,又要学会和坚持运用辩证法看问题。

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说过:“我们必须学会全面地看问题,不但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它的反面”,他还在《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曾指出:“我们要求把辩证法逐步推广,要求大家逐步学会用辩证法这个科学的方法,……分析的方法就是辩证的方法。所谓分析就是分析事物的矛盾。”一些资深记者在谈到如何提高记者观察力时,深刻体会到观察一定要有正确的思想观点作指导,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武器,坚持观察与思考相结合才能去伪存真,见微知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抓住事物的本质。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村思想活跃,经历了人民公社解体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这样一个历史过程,经历了由点到面,一个村一个乡试行以后,再扩展到一个个县一个个省普及,开始时人们议论很多,有的赞同;有的人却前怕狼后怕虎,生怕犯方向性错误,到底行不行,只有到实践中去观察。许多记者到农村走村串户,夜宿车马店,日看禾苗长势,和农民下地干活,看到人们的脸上笑容满面。听到人们齐夸联产联利联心好,打掉了“大锅饭”,“不养懒汉”,只要交足国家的,留下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当年新华社安徽分社记者写的《故乡人的笑声》就是很有说服力的一篇报道。这名记者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观点出发,用眼见的事实,亲人的精神面貌的变化,

绘声绘色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农民由穷变富的风景画,回答了一些人对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责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一批记者在第一线写了不少目击记和现场特写,出现了一大批写包产到户的好新闻,至今回忆起来还有滋有味,那种实事求是的作风,一直对后来的记者产生了积极影响。

多年来,我对农民负担、农村打假除劣、侵占国有资产等一些有争议的问题,都通过现场采访仔细观察,再加分析,听取广大群众的呼声,以大局为重,拨开迷雾,判明是非,采写了一些扶正除邪的报道,比较符合客观实际,起到了正确舆论导向的作用。

最后,自觉地站在党的政策的立场上,注意发挥新闻媒体的社会功能。

1、加强媒体自律,加强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加快法制建设,有效规范媒体行为。

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创造者,新闻媒体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加强自律,自觉抵制消极、落后思想和文化,努力传播先进思想、先进文化。与此同时,要加强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力度,有效规范媒体行为。当前,我们主要以加快法治建设为重点,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同时健全社会监督体系,建立灵敏、快速的运转、反馈机制和控制系统,从而使媒体的经营行为和节目宣传得以有效地规范,为社会提供政治导向正确、文化道德导向健康、雅俗共赏的节目和作品。

2、为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营造宽松环境。

媒体批评是媒体的内在功能之一,舆论监督是媒体所承担的一项重要社会职责。媒体批评和舆论监督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利武器,它针砭时弊,揭露丑恶,弘扬正气,呼唤真情。全社会,尤其是政府部门应该为舆论监督营造宽松环境

3、弘扬主旋律,实现新闻媒体社会效益最大化。

新闻媒体不仅是精神产品的传播者,而且是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创造看。只有摒弃精神产品中消极、腐朽、堕落的因素,才能传播和创造精神文明。对媒体而言,要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在包括新闻报道、文艺报道、娱乐报道以及综艺节目、广告节目和影视剧在内的各类节目和作品中,不仅要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还要坚持积极、健康的文化导向、道德导向。不仅需要精心选择报道内容,同时也需要精心研究编排艺术、报道艺术,遵循新闻规律、艺术规律,注重受众分析和传播效果分析,这样才能收到潜移默化的功效,才能真正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才能使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落在实处,确保新闻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