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施策,构建建筑垃圾处理利用全链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10
/ 2

综合施策,构建建筑垃圾处理利用全链条

张国耀

山西六建集团有限公司山西030024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对住房、基础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使建筑行业规模越来越大;而由于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在对建筑物构筑物的新建、改建、扩建、拆除和装修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引发了建筑垃圾占用土地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这样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还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因此,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手段对建筑垃圾进行全链条处理,从而变废为宝,保证建筑行业的环保、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建筑垃圾;资源;充填

引言

建筑垃圾是城市垃圾中体量较大的部分,如果不抓紧采取措施,将是城市的一大公害。同时,建筑垃圾又是一种资源,如果处理得当,可以变废为宝,化害为利。笔者认为,应加快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步伐,按下资源化利用的“快捷键”。

1建筑垃圾处理利用全链条的必要性

由于建筑垃圾存在体量大、粉尘多、无法自然降解等特性,从以往对建筑垃圾的处理方式来看,多数情况下只是送到消纳场进行简单填埋,鲜有强制性的分类处理和再利用过程。而随着建筑垃圾数量的不断增加,如若仍在缺乏流程规范和管理约束的情况下对建筑垃圾进行随意处置,不仅会滋生种种行业乱象,损害各方利益,更会对生态环境特别是土壤环境产生严重污染和破坏,并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所以,从建设生态文明、践行绿色环保的角度来说,科学高效处理建筑垃圾,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并逐渐形成覆盖全部环节的链条产业,对于立足生态优势、打造绿色城市势在必行。

2建筑垃圾的危害及处理缺陷

(1)占用土地资源。建筑垃圾虽然目前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法规,但其主要是针对于建筑垃圾的乱堆乱放,并没有对其处理方式产生较大影响,目前建筑垃圾仍然以就地填埋、异地填埋和露天堆放为主,按目前建筑垃圾的产生量,将会占用大量的土地。(2)影响环境。成堆堆放的建筑垃圾,会使地表主要是沙石等材料,使植物没有了生存条件;而散落于地表的建筑垃圾,则会经过雨水的冲刷裸露地表,影响城市容;且未经过处理的建筑垃圾,经过雨水的冲刷,其中的有害物质会随水流出,会使水资源受到污染。(3)现行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缺陷。建筑垃圾中除了极少部分能够直接利用外,大部分建筑垃圾都需要处理后才能够利用,目前,建筑垃圾再利用技术就是通过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但是再生混凝土强度往往要低于其原来的建筑材料,所以如果需要生产出满足相关强度要求的混凝土,就对建筑垃圾的原材料有极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建筑垃圾组成成分比较复杂,需要挑选出满足要求的建筑垃圾比较困难,所以再生混凝土技术比较难以发展,需要再一步的技术进步才能使再生混凝土能够大规模应用。

3建筑垃圾处理措施

3.1要解决认识问题

明确建筑垃圾是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解决的问题,资源化设施和道路、给排水、生活垃圾回收处理等一样,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城市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的基础。建筑垃圾资源化不是短期行为,而将成为新常态和新兴环保产业。

3.2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从政策上予以支持

作为新兴产业,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发展空间很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从法律和制度层面上明确规定建筑垃圾必须资源化再利用,并加强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同时,应对墙材企业给予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打通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最后100米路。

3.3坚持科学的利益导向

一方面要建立完善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确立循环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加大对循环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如对于参与循环生产、回收和加工废旧物资的企业,给予适当的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建立卓有成效的激励机制,大力支持发展循环经济的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等。

3.4建筑垃圾资源化需要全社会参与

要从长远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看待建筑垃圾处理。在提高政府补贴标准的基础上,建议产生建筑垃圾的一方要承担一定的处置费,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力、社会助推、公众参与”的系统工程,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大踏步向前。

3.5矿山充填资源化

矿山使用空场法和崩落法进行采矿,由于矿体上覆岩层失去了矿体的支撑作用,使上覆岩层发生变形或破坏,从而易引起地表塌陷,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根据2010年有关数据表示,全国因采矿形成的采空区面积约134万公顷,采矿活动占用或破坏土地283万公顷,若这些采空区使用充填料进行充填,将会产生非常大的充填料缺口。由于建筑垃圾量大且具有一定强度的特性,正好满足了矿山充填的要求,仅需要将建筑垃圾中的一些有毒的装饰板材等挑选出来,再根据充填要求的粒径进行破碎,便可得到比较好的充填骨料,相比于以上几种充填材料,建筑垃圾若进行规模化地生产充填骨料,将为矿山充填开采提供优质、量足的充填料。

3.6墙材行业要成为消除各种废弃物的主力军

在过去的10多年里,墙材行业通过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在利用建筑垃圾发展循环经济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目前,建筑垃圾、粉煤灰、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已经大量替代天然资源作为原料生产墙体材料产品。对于发展新型墙材而言,推动对建筑垃圾等固体废弃物的产业化,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情,是融入绿色发展、打好生态经济牌的关键所在。建筑垃圾制作新型墙材,变低级填埋为综合利用,实现了从建筑中来到建筑中去的目的,有利于实现新型墙材绿色、低碳、生态、循环发展。可以说,墙材行业已经从过去的资源消耗、污染排放大户,演变成为治理环境、消除建筑垃圾的主力军。

3.7建筑垃圾处置应从源头上着手

在设计阶段、开发阶段就对建筑总量进行核实,在建筑开发前进行预收费管理。在再利用方面,可以采取土壤的固化技术等方法,提升建筑废弃物的利用率。对建筑垃圾处理的全过程,也应进行信息化的封闭式管理。

3.8大力推广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体系

现在墙体外保温主要采用的是薄抹灰外墙保温技术体系,寿命仅为20~25年,而建筑物的普遍寿命为50~70年,甚至更长。在建筑物的寿命周期内外墙保温层需要更换2~3次,在更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因此为减少更换外墙保温层产生的建筑垃圾,大力推广与建筑物同寿命的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势在必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做好源头分类基础性工作之余,真正实现建筑垃圾的高度资源化利用,还要综合施策,包括政策资源方面的鼓励倾斜、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市场运作的强力推进等,以调动起每一个责任主体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打通每一个工作环节,尽早构建起建筑垃圾处理利用的全链条。对此,实施方案提出组建覆盖建筑垃圾全产业链的复利再生利用产业服务公司,利用多种科技设备和管理方法提升建筑垃圾的处理利用水平,不失为完善治理机制、推动本地建筑垃圾处理方式产业化的一项有力手段。

参考文献

[1]王爽,王占义.供给侧改革: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和成功之钥[J].北方经济.2019(01).8-12.

[2]范林根.上海市建筑废弃混凝土资源化利用现状和对策研究[J].上海建材.2018(05).17-20.

[3]张钦礼,王新民.金属矿床地下开采技术[M].中南大学出版社.2016.

[4]邹友峰,邓喀中,马伟民.矿山开采沉陷工程[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5]崔素萍,刘晓.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关键技术及发展战略[M].科学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