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强基层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刘殿波

/ 2

浅谈如何加强基层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刘殿波

刘殿波

兰新经营所党总支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的工作。近几年各级党组织在引领意识形态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和实践,成效也很明显。但从基层来看,随着国际国内形势日渐复杂化和网络媒体不断生活化,各种思潮和舆论交互影响,因此,引领意识形态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成为基层党组织一项迫切的任务。

一、基层党组织在意识形态工作上存在的问题

当前,意识形态工作总体形势是好的,但通过深入调研,我们发现基层在意识形态工作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明确,没有真正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是基层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中央和省委的事,与基层工作“八竿子打不着”,只要把各项业务工作完成了就是尽职尽责了;基层单位普遍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的问题,没有将意识形态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往往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一项软任务,存在“重业务轻思想工作”的倾向,认为意识形态工作是一件“务虚”的事,不能产生实际的经济效益和明显的工作政绩;存在群众大局意识、集体观念淡薄的现象,一些群众观念更新慢,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小富即满不思进取,接受新技术、新事物积极性不高;社会面上不讲公德、信用缺失等现象有加剧趋势,少数群众法制观念淡薄等。

(二)制度机制不完善,管理不到位,执行力差,组织协调分析研判等不够常态化。由于工作机制尚未完全理顺,一些基层单位对意识形态工作缺乏深人研究和统一部署,缺乏组织性和指导性,任务交办不明确,责任目标不清晰,出现错位和缺位的现象,工作常常处于被动应付状态,整个意识形态传工作显得较为疲软和被动。加上一直以来,由于基层工作事务繁重,有关领导对意识形态工作认识不足,理解不透,导致从事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的人员深感自身劳动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和认可,工作无热情,其结果就是基层意识形态工作难以顺利展开。

(三)权力责任不对等,在内设机构、人员编制、干部配备队伍结构等方面,尤其在“管人”“管事”和“管导向”上存在责权利不统一、不协调的问题。工作实践中“一手硬一手软”现象普遍存在。

(四)阵地管理不到位,现有的广播电视、宣传文化阵地等方面设施落后,基层文化站经费来源少,监管不严、使用不规范,对民间文化团体指导帮扶力度不大,不能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引导群众的作用。

(五)工作创新不到位,只注重“共性要求”,没突出“个体特色”与实际结合不紧,操作性不强:有的满足于挂横幅、贴标语、喊广播发传单等老办法,移动客户端等新平台不会用,微博、微信等“微”文章不会做。

二、对策和建议

解决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引领思想境界的提升,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工作,基层党组织在拟定工作推进思路和措施上要努力构建一种长效机制,通过持续不断地学习教育,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取得实效。

(一)坚持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水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这里对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提出了具体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因此,基层党组织在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领导中,要使基层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认识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让大家自觉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浸润。基层党组织要将意识形态工作与党建。文明创建等工作相结合,如在春节、中秋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组织开展“诵读传统经典”活动,倡导“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大力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强化基层阵地建设管理。把党管意识形态原则落实到阵地管理之中,打造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据地”;依法依规管好思想理论阵地、新闻舆论阵地,营造“山清水秀”的思想舆论生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精品力作,加强图书馆、文化馆、综合文化站等文化阵地建设和管理,加强对体制外的文艺团体、民间艺人、志愿者队伍的管理和服务;创新阵地,用平实话语解读中央好政策。广泛深入地开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及中央新政策教育宣传,将政策宣传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学会用老百姓的思想解读中央的政策,做到内容实实在在,形式丰富多彩,群众乐于接受,使理论工作真正发挥出强大威力。

(三)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国家意识形态的价值浓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价值观层面上的高度浓缩。意识形态理论可以和社会生活的具体领域相关联,因而理论总是具体的。而价值观是一种“观念”,因而具有普遍性、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征。它总是要通过一系列“范畴”被确定下来。因此,价值观也是国家意识形态理论的抽象化、范畴化的表达。意识形态理论本身是对社会各个领域里提出的指导思想,但是,在这一指导思想当中,总是蕴含着某种价值指向和价值目标。意识形态理论是系统的思想体系,而价值观则是支撑一种思想理论能够成立的逻辑前提。比如说,在作为意识形态内容之一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当中,就蕴含着三个层次的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层面的价值观。同时,小康社会也包含着社会生活的自由、公正、平等和法治价值观。而在小康社会中,每个公民都应该实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上述三个层面的价值观是小康社会所以可能的根本价值规范和逻辑前提。如果远离这些价值观,就无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四)创新举措,务求实效。在宣传群众上,把焦点对准基层把镜头让给群众,聚焦基层新鲜经验,深度挖掘群众创造,用生动的语言、感人的故事、鲜活的事例,充分反映基层群众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在服务群众上,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重点工程,骨于队伍建设,多搭建群众便于参与的工作平自,多开展群众普遍欢迎的文化活动,多运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更好地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教育群众上,深人开展科学理论下基层活动,针对基层群众应学、应知、应会的内容与所思、所想所盼的话题,既讲怎么看、又讲怎么办,既讲干什么。又讲为什么教育引导人们多看主流、多看本质,多看光明面,使各族群众想上得到启发、认识上得到提高、实践上得到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