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阅读的九类题型和九个公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1

议论文阅读的九类题型和九个公式

郝乃菊

笪河北临西县教师进修学校郝乃菊

议论文阅读能力是阅读能力提高的难中之难。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将课堂上教授的议论文阅读技巧整理成一些简单实用的“小公式”,使学生在面对议论文阅读题目时能轻松驾驭,游刃有余。议论文阅读方法首先,概括一下议论文的基础内容。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是全文的灵魂,起统领的作用。议论文的论据分为两种: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围绕着这些重要知识点,议论文考查的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类题型:文章用了什么论据,有什么作用?如《伟大的力量》中第2题:第⑥段除了举例论证外,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本题的答题公式为:这是论据+在本文中起着证明了论点的作用+有什么表达效果(典型、有力、充分、有说服力等)根据公式本题的答案为:对比论证。在本文中起着证明选择好的合作伙伴在成就伟大中的作用。使文章更有说服力。第二类题型:如何概括议论文的论据?

如《科学不怕挑战》中第二题:第③④段运用了事实论据,请分别概括这两个事例的内容。

本题的答题公式为:谁做了什么+结果如何?根据公式本题的答案为:第③段:量子力学曾受到爱因斯坦理想实验的挑战;第④段:进化论曾受到创世说者的频频发难。第三类题型:请为议论文补写论据。

如《积累》中第二题:请为第三自然段的论点再补写一个事实论据,不超过80字。

本题的答题公式为:人物+事例+结果+简短的评价(要真实、准确)。

根据公式本题的答案为:钱钟书从小博览群书,19岁进入清华大学,成为学校读书量最多的学生,正是这种广博的知识积累,使他后来成为著名的学者,智慧的化身,中国古典文化最杰出的传承者。第四类题型:分析议论文的结构特点。

如《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中第二题选文的结构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

本题的答题公式为:先指出本文的的结构形式(有总———分———总、分———总、总———分三种结构)+采用怎样的方法处理中心论点或分论点。

根据公式本题的答案为:结构特点:①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组织文章;②中间部分采用段首排比的形式,并列设置分论点。

又如《一笑》中第四题: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根据公式本题的答案为:总分式,文中①②段引用齐白石的座右铭提出中心论点,第③至④段引用袁枚给尹文瑞戴高帽子的事论证“人誉之,一笑”,第⑤至⑧段引用释迦摩尼对谩骂者的故事论证“人骂之,一笑”。

第五类题型:分析议论文的论述特点(议论文是怎样论述的)。如《辨析较真》中的第二题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过程?

本题的答题公式为:文章先论述了(使用了论证方法)+接着论述了(使用了论证方法)+再论述了(使用了论证方法)+最后。

根据公式本题的答案为:作者先从生活中人们对“较真”的普遍认识说起,引出本文的论题;接着通过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分析了“较真”精神的重要和可贵,批评了“伪较真”和不敢较真的行为;最后在结尾处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第六类题型:分析议论文开头部分引用歌词,、俗语、讲故事趣闻、名言等的作用。

如《低姿态进入》中第二题:选文第①~③段以打太极拳、欣赏歌曲、观摩作画开头,有什么好处?

本题的答题公式为:运用了举例论证+引出下文的论点,并为论点充当事实论据+体现趣味性,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根据公式本题的答案为:运用了举例论证。引出下文的中心论点,并为论点充当事实论据,增强说服力。体现趣味性,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七类题型:找出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所在,可以说整篇议论文都是在围绕中心论点进行阐述,提炼中心论点是议论文的必考题型。但是这一题型并不难,有规律可循。如《养成写日记的习惯》的中心论点就是题目“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一句。《一笑》的中心论点就是第一段的“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一句。又如《善待挫折》的中心论点就是结尾处的“要在挫折中磨炼,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成为生活的强者”。因为我们可以总结出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往往存在于文章的题目、开头、结尾或者文中的过渡段中。分论点一般存在于主题部分每一小段的开头处。

第八类题型:在议论文中某段(句)与某段(句)是否可以互换。这类题型虽没有固定的公式可以套用,却有一个十分简便的原则能够帮助同学们准确答题。这个原则就是:如果段(句)与段(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并与上下文没有照应的关系式可以互换的;如果段(句)与段(句)之间是层递关系或者与上下文之间有相互照应的关系式不可以替换的。如《科学不怕挑战》(2010安徽省中考)中的第三题:第⑤段中两个句子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在本文中第⑤段中的两个句子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前半句总结上文,后半句引出下文。根据上述原则这两句是不能颠倒的。

第九类题型:分析议论文语言的特点。

这类题型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分析:第一,从逻辑的角度去分析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第二,从说理的角度去分析议论文语言的概括性和简洁性。第三,从修辞的角度分析议论文语言的鲜明生动性。如《善待挫折》中第二题:第④段“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一句中“往往”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这一题型和分析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题型类似,应该从逻辑角度去分析。首先要判断不“往往”一词是不能删去的,因为“往往”强调了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常常是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如果去掉,就显得过于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