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心”为“我的中国梦”代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0-20
/ 2

“国医心”为“我的中国梦”代言

王雁芳

王雁芳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湖南长沙410000)

指导老师:黄河老师

摘要:中国梦是“梦”,它是我们对未来无限美好的畅想,也是我们追求的生活目标,它就是在抗战时间我们渴望的安居乐业,也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我们追求的自由和民主,在党的带领下,我懂得了中国梦的意义,更加明白作为一个医务人员的使命。

关键词:国医心;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D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3)10-0000-02

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讲IHaveaDream,描绘了他心目中的美国梦——没有歧视和偏见、追求公平和正义。那么何为中国梦呢?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式上的梦想宣言——“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深情阐释了美丽的“中国梦”,他将“中国梦”融入到人人心中,让每个人的梦想编织成中国梦,蕴育了一份希冀与期许。

中国梦,是“梦”。她是抗战时期中国人民渴望安居乐业、和平生活的梦,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全国人民渴望民主、自由、公正的梦,是建国初期在世界民族之林站稳脚的梦……

中国梦,不是“梦”。她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神的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三个代表,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其实,我们的前人一直都在探索、追寻着伟大的中国梦:屈原待国赤胆忠心,留下“路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肺腑之言,感天动地;孙中山为“振兴中华”而日理万机、呕心沥血,树立“三民主义”伟大旗帜;周恩来那一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并没有随历史的进程而褪色,反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先贤已逝,但豪言在耳,“梦”景犹在,作为当代的天之骄子,又在如何续写“中国梦”,弘扬爱国志呢?

前不久在杂志上看过一则这样的小故事:北京有一家癌症俱乐部,俱乐部的成员自然个个都是癌症患者。癌症在医学界基本上是无药可救的,但是,这家癌症俱乐部却在不断创造着神话。他们当中陆续有人摆脱了癌症的困扰,不是死亡,而是痊愈。医学专家在解释这一问题时遇到了不可逾越的障碍,因为癌症的痊愈不是药物的效力。心理学专家通过调查发现了答案:凡是痊愈的人无一不是怀着强烈的梦想。梦想自己有一天痊愈,梦想有一天过上幸福的生活。正是这种梦想,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希望,给人以活下去的勇气,才激发人体自身的机能,神奇般的战胜癌细胞的扩散。

可见,梦想在人生中扮演着不可取代的角色。然而,没有梦想的亦大有人在。记得一位老师在课上讲过一个案例:有一小伙子,从小时候开始就一直按照父母的要求安排自己的人生,“小学的任务就是上好的初中,初中的任务就是上好的高中,而上好的高中是为了上好的大学。终于上大学了,我希望选择一条自己想走的路。”大学填报志愿的时候父母却强行让他选择排球专业,但自己喜欢的是艺术设计,想做设计师的想法已经有很多年了,不过一直没跟父母说,因为他知道说了也会遭到反对。由于自己不喜欢排球,再加上班里的同学都是体育专业出身,每次考试自己的成绩都是倒数。慢慢的,大家开始排斥他,继而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最后他决定退学。这样的人生难道不令人担忧、悲叹吗?

在现实生活中还有这样的场面——“快餐式”看病,可能还不是太准确,因为快餐是“随叫随到”,而问诊却未必能“随到随看”。“排队3小时,看病3分钟”,很多人抱怨看医生常常3分钟就被“打发”,错在医生?可医生整个上午连口水都没喝、厕所都没时间上,累得筋疲力尽。那么面对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群众看病就医问题突出的状况,身为一名当代医学生,我们又能做什么去改善医疗,我们的梦想又是什么呢?

此刻,医学生誓词回荡于耳际: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朗朗上口的誓言让我心生豪情,同时也明白自己所肩负的重任。我知道,“中国梦”是由千千万万个国人梦想组合而成,如果没有千千万万个普通人的小梦,何以有中华民族崛起的大梦?并且,“中国梦”与个人梦唇齿相依。我们追逐自己的梦,本身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中国梦”的构建,又为我们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

那接下来,谈谈我心中的梦想吧:实现我校全面发展第二次光荣跨越的“大学梦”,振兴国医未来,从而铸就美好的“中国梦”——这就是“我的梦”、“我的中国梦”。

众所周知,湖南中医药大学一直担负着国医文化的传承重任,为博大精深的国医代言,发扬医药内涵:“四大经典”——《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为中医理论的来源,带有天然的合理性;生理上产生了藏象、经络、气血、津液等独特概念;病因上出现了“六淫”、“七情”说;病机上产生了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八纲”说;诊断上形成望、闻、问、切“四诊”的方法;在治疗上提出了“治未病”的先进思想,创造了针灸、按摩、气功等非药物疗法;对药物的运用提出了“四气五味”、“性味归经”的药性;创造了方剂配伍理论,使中医在两千年前就形成了“理、法、方、药”的系统体系。

可是西学东渐,加上当今市场经济价值取向的作用,使得一些中医师诊治疾病时,常以西药打头阵,中药作陪衬,不论病情是否需要,一概是中药加西药。更有甚者不切脉、不辩证,凡遇炎症均以解毒消炎处理。因此,若以这样的方式发展中医,久而久之,国医的传承发展之路能不令人忧虑而痛心疾首吗?

所以,为了中国医药事业的前进梦,为了在新世纪进一步发展中医,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水平,我们要重温古籍,领悟经典,熟悉中医并能中西医结合,灵活临床实践;继承中医经典之精华,进一步发掘中药的价值。

其实,我们医药道路上的不少同仁早已迈开了探索的步伐。比如对中药的现代研究、中药制剂、医药“专家系统”智能软件……这些都是就中医的现实状况,对中医经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后的成就。所以,中医发展的过程虽然充满了曲折和坎坷,但只要我们发挥中医特有的优势,建造适合中医的教学模式,就能让我校的“国医梦”得到升华,祖国灿烂的医学文化悠久流传、发扬光大,从而托起伟大的“中国梦”。

具体在传承发面,要充分发挥学校名老中医和高学历教师的作用,邀请国内知名的中医药专家面向中医专业学生开坛讲学,邀请博士教师与本科生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交流,讲述他们的从医之旅、学习心得、学术见解等,使学生能够在大师的指导下,在榜样的带动下,进一步学习中医经典,坚定专业思想,明确奋斗目标,文明求实,继承创新。

国医是一门博学的知识宝库,因而我们必须以“整体观”思维看待国医,发掘它孕育的内涵。当然,“以西释中”也是有必要的,因为中医经典理论需要置身于大的科学框架下,在更大的学术背景中去重新诠释。这不仅有助于中医药学的传播也有利于中医药理论的丰富与发展,使得中医学能吸收容纳先进的思想,其目的可以是“洋为中用”。不过关键是看怎样实践“洋”为“中用”,从而在中医特色中纳入西医的优点,展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西医结合。

在高等中医教育中,要加强中医经典的教学,这样才能把中医的“根”留住,使中医在新的历史长河中继续得以继承和发扬,保持其强大生命力,否则将有可能导致中医特色的消失。当然,我们一方面要依靠传统,一方面也不应一味地沉踽于古代观念和方法,而应兼容并蓄,通过多学科、多途径的研究,不断地给中医经典注人新的血液与活力,利用现代科技,从不同的方面对其不断地加以充实、提高、完善。只有中医知识与多学科知识融合,才能让中医文化在全世界得到公认和肯定,到那时,我相信中医药事业能为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史无前例的杰出贡献,中医文化将成为世界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神圣的“中国梦”将传遍每一个角落。

同时,“诠释经典联系临床”也是对每一个中医药人的孜孜教诲,作为一个即将悬壶济世的医学生,我们不仅要懂得中医经典的重要性,熟读和灵活运用中医的辩证思维,而且在将来的临床实践中,我们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把中医的精髓贯通于临床当中。总之,要着眼于除人类疾病,助健康之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身,是我们新一代中医药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以上即为“我的大学梦”、“我的国医梦”、“我的中国梦”……总之,中国梦是民族的梦,是人民的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有一个又一个平凡的梦想被点燃,最终才能汇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虽然我现在只是一名普通的医学生,不知何时方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业,但这绝不意味着此时不需要梦想、放弃梦想,相反在这个青春年少的多梦季节里,我觉得自己更应该敢于梦想,勇于以实际行动去把“我”的美梦变成现实。“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我相信只要国家少年个个胸怀有梦,并以刻苦学习的精神去实现自己的梦想,那么眀天我们就一定能共圆伟大的中国梦。

最后:感谢“我的中国梦”征文活动,让我更深层次地认识中医经典的博大精深,让我积极地思索我校更大的突破之梦、国医的发展之路、也让我端正自己心中那不朽的“中国梦”;感谢我的指导老师黄河老师及时的意见和指导,让我少走了许多弯路。期待我校实现新跨越,为国医梦的实现铺路、为中国梦的复兴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