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六腑皆令人卧不安非独胃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1-21
/ 2

五脏六腑皆令人卧不安非独胃也

聂剑卿文晓丽

聂剑卿文晓丽(四川省剑阁县武连中心卫生院638302)

【摘要】《素词•逆调论篇》云:“胃不和则卧不安”。然而根据我们临床实践表明,因“胃不和”而致“卧不安”者约占十之二、三。由此可知,能令人卧不安者,非独胃不和也。卧不安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安者稳也,指人的正常睡眠及各项生理活动。狭义的卧不安指睡觉时躁扰不宁,不能够安然入睡;广义的卧不安尚包括时寐时醒,多梦易惊,寐中自汗,艺语,惊呼,哭笑或昏睡不醒,或彻夜不眠等非正常睡眠,此病因多端,将逐一解说。

【关键词】五脏六腑卧不安和不和动态平衡

【中图分类号】R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1-0326-02

一肝不和则卧不安

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肝主藏血,其性疏泄。肝和则血有所藏,供给有度。气机畅达,起居如常;肝不和可为血虚,出现头晕目眩,视物昏花,心悸失眠,妇人月经量少,舌质淡,脉涩;或为疏泄失度,郁而化火,扰动心神而致头晕耳鸣,心悸健忘,烦躁易怒,失眠多梦,舌红降,脉弦细数等。

二心不和则卧不安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心主血脉,主神志。心和则血有所主,周流不息。神有所依,起居如常;心不和可见心血不足,神失所养之眩晕,心悸,健忘,盗汗,失眠多梦,咽喉干燥,舌红少津,脉数;若心血瘀阻,脉络闭塞,则有心胸憋闷刺痛,心中动悸不安,舌紫脉涩等见症。

三脾不和则卧不安

脾为后天之本,脾气散精,主运化水谷精微,统摄血液。脾和则运化有度,保证了身体各部所需,从而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脾不和,可出现运化障碍之痰饮,水肿,泄泻,倦怠或肌衄,便血,崩漏,舌淡,脉细弱等水湿泛滥,血不循经,统摄无权之见证,从而导致心失所养,神无所主,卧不成眠。

四肺不和则卧不安

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肺位于胸中,为水之上源。主气司呼吸,主宣发与肃降,通调水道。肺和则气道通畅,呼吸正常,津液流布,出入有序;肺不和可为肺气虚,出现呼吸无力,语声低微,身倦体乏,咳嗽气短,肢冷恶风,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可为肺阴虚,出现咽干,咳嗽,痰少而粘,痰中带血,鼻塞身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可为肺失肃降,水液横流,出现水肿,痰饮,小便不利,胸胁支满,倚息不得平卧,苔腻,脉弦滑。

五肾不和则卧不安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又主纳气,司二便。肾和,其人发育健全,骨骼健壮,精力充沛,起居有常;肾不和,可见髓海空虚,形体虚弱,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少寐多梦,健忘,舌红少苔,脉细弱;或肾不纳气,出现呼吸困难,动则喘促,咳逆汗出,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或为肾水上凌心肺,出现喘促胸闷,咳逆上气,痰稀薄,舌质淡,苔白腻,脉沉滑,或为命门火衰之五更泻等。

六胆不和则卧不安

胆者中精之腑,中正之官。胆主决断,与情志活动关系密切。胆汁进入肠道,协助肠道的消化功能。胆和则可以维持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使人的精神健旺,决断正确;胆不和多表现为火旺之证,可见惊恐易怒,眩晕,耳鸣,不寐,胁痛,口苦,苔黄腻,脉弦滑。

七胃不和则卧不安

胃者五谷之腑,亦称“太仓之府”,主爱纳和腐熟水谷,以供给身体各部位所需,与脾并称“后天之本”。前人云“得胃气则生,失胃气则死矣”。胃和则受纳腐熟有度,能够满促供给身体所需营养物质。故说“胃气壮,五脏六腑皆壮也”;胃不和可因寒而致胃脘冷痛,得热则舒,遇寒加剧,呃逆呕吐,舌质淡,苔白,脉迟弦,可因热而有胃脘灼痛,消谷善饥,口渴饮冷、口臭、牙龈肿痛,舌质红,苔黄糙,脉滑数;可因虚而有饥不欲食,口唇干燥,干呕呃逆,大便燥结,小便黄赤短少,舌质红少苔、脉数;可因实而有脘腹胀满疼痛,坐卧不安,嗳气酸腐,苔厚腻,脉滑。

八小肠不和则卧不安

小肠者受盛之腑,上接幽门,下通大肠,是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分清别浊和吸收营养物质。小肠和,则饮食物质得以被进一步消化吸收,其清者经脾转输利用,浊者下注大肠作进一步处理;小肠不和,主要是消化功能异常。可见吸收功能障碍,营养物质缺乏诸证。如头晕体倦、乏力、健忘、失眠、心悸、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

九大肠不和则卧不安

大肠者传导之腑,为消化道的末端,其主要生理功能是吸收水份和储存、排泄糟粕。大肠和则排泄正常,大肠不和,传导失常或不能正常吸收水份,可见腹胀、肠鸣、泄泻,苔黄腻,脉滑数,若为大肠液亏,可见大便秘结难下,数日一行,腹胀痛、口臭、头晕、舌质红少津,苔黄燥、脉细,因肺和大肠相表里,若大肠传导功能异常,可影响肺的肃降功能,出现胸满、喘促等。故尔《灵枢•四时气》有:“腹中肠鸣、气上冲胸、喘不能卧、邪在大肠”之说。

十膀胱不和则卧不安

膀胱者精液之腑,位居小腹部,其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排泄尿液。膀胱和则排泄通畅,膀胱不和,可见小便频数,清长或尿等待,尿不尽,遗尿,苔薄白,脉沉细等气虚见证,亦可见小便黄浊,频急疼痛、血尿、苔黄腻、脉数等湿热之候,而致卧不能安。

十一三焦不和则卧不安

三焦者中渎之腑,水道出焉。三焦是人体气机升降出入之通道,与各脏腑经脉相连,协调脏腑功能,维持正常的生理现象。三焦和则各部位能正常运行,保持身体健康;三焦不和,则有各种相应的症状出现,不再赘述。

人体的生命活动是由脏腑相互协调共同完成的。因此任可脏腑出现病变,皆可破坏这种动态的平衡,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直接或间接造成卧不安宁。脏腑病变远不止上述证侯。我们列举与“卧不安”关系较密切之者,仅供同道参考。

参考文献

[1]周仲瑛,中医内科学,2009,8.

[2]《中医学基础》编写组,中医学基础,1986,2(9)

[3]全国中等卫生学校试用教材《古典医著选》编写组,古典医著选,1977.5

[4]金志甲,邢玉瑞等,内经,20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