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发一种绝缘子交流耐压试验专用装置郭鹏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3

新研发一种绝缘子交流耐压试验专用装置郭鹏飞

郭鹏飞

(中铁电气化(武汉)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绝缘子是安装在不同电位的导体之间或导体与地电位构件之间的器件,能够耐受电压和机械应力作用。它是一种特殊的绝缘控件,能够在架空输电线路中起到重要作用。早年间绝缘子多用于电线杆,慢慢发展于高型高压电线连接塔的一端挂了很多盘状的绝缘体,它是为了增加爬电距离的,通常由玻璃或陶瓷制成,就叫绝缘子。绝缘子不应该由于环境和电力负荷条件发生变化导致的各种机械应力而失效,否则绝缘子就不会产生重大的作用,就会损害整条线路的使用和运行寿命。因此,绝缘子产品在出厂检验检测和电气设备交接试验的检验检测中,必须经过绝缘子耐压试验后符合产品性能标准才允许使用。然而现有技术中没有一套完整的用于绝缘子交流耐压试验的装置,一般是用绝缘支架把绝缘子挂起来,挂起来后每个绝缘子下端缠绕导线,带来的工作量十分烦琐,多个绝缘子的重力导致压断悬挂支架,从而造成对绝缘子的损伤。再者,或把至少三个绝缘子靠近立在一起,下端接地和上端施加电压,缠绕导线是非常繁琐的。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研发一种绝缘子交流耐压试验专用装置。本专用装置用以减少绝缘子交流耐压试验传统方法中烦琐大量的缠绕导线的工作量,以避免传统试验方法多个绝缘子的重力导致压断悬挂支架,从而造成对绝缘子的损伤。本专用装置达到无需对绝缘子悬挂或手工缠线,工作效率大大提升且很省力,其工作效率是传统方法的6至8倍,且具有取拿方便、便于收纳和运输等特点。

关键词:绝缘子;交流耐压试验;专用装置;研发

一、本专用装置研发创造的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绝缘子交流耐压试验专用装置,解决了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如下:一种绝缘子交流耐压试验专用装置,所述专用装置包括上置杆、至少1个侧绝缘支架、至少1个下承座,所述下承座设置于地面上,各所述侧绝缘支架固定于所述上置杆,各所述下承座的一侧设有接地端子,所述上置杆用于与外部测试端子连接,当各绝缘子的底端限位于所述下承座内时,各绝缘子的上端搁置于所述上置杆上并与所述上置杆压紧固定。

进一步,各所述下承座内设有多个用于对各绝缘子的底端进行定位的卡位槽。

进一步,所述下承座的个数为2个,2个所述下承座分别对称位于所述上置杆的两侧。

进一步,各所述下承座两端的底部设有用于调节高度的调节螺纹件。

进一步,所述侧绝缘支架的个数为2个,2个所述侧绝缘支架分别固定于所述上置杆的两端,所述侧绝缘支架的高度可进行调节。

进一步,各所述侧绝缘支架包括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及长度调节装置,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上端和第二转动杆的上端同心转动固定于所述上置杆上,所述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之间设有长度调节装置,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下端和第二转动杆的下端设置于地面上。

进一步,所述长度调节装置包括第一调节杆及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一调节杆和所述第二调节杆均与地面平行,所述第一调节杆的一端固定于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调节杆的一端固定于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调节杆等距设有多个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调节杆上设有一个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与各所述第一定位孔相对应,当将所述侧绝缘支架调节到合理高度时,所述第二定位孔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定位孔同轴线对应,可插入插销使得所述第一调节杆和所述第二调节杆相互固定。

进一步,所述专用装置还包括多个磁铁,各所述磁铁吸附固定于上置杆上,当各绝缘子的底端限位于所述下承座内时,各绝缘子的上端搁置于所述上置杆上并通过各所述磁铁与所述上置杆压紧固定。

进一步,所述上置杆为磁性导电材料。

进一步,各所述侧绝缘支架还包括上支杆及移动轮,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上端和第二转动杆的上端同心转动固定于所述上支杆的下端,所述上支杆的上端固定于所述上置杆上,各所述转动杆的下端设有移动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绝缘子交流耐压试验专用装置,通过将专用装置设计为上置杆、侧绝缘支架及下承座一整套装置,该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直接将多个绝缘子的两端放置于上置杆与下承座之间,无需对绝缘子悬挂或手工缠线,相比于传统的技术方案,这种绝缘子交流耐压试验方式工作效率大大得到提升而且很省力,使用该绝缘子交流耐压试验专用装置检测绝缘子的工作效率是传统方法的6至8倍,且具有取拿方便、便于收纳和运输等特点。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二、研发创造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绝缘子交流耐压试验专用装置,包括上置杆、侧绝缘支架、至少1个下承座,下承座设置于地面上,各侧绝缘支架固定于上置杆,各下承座的一侧设有接地端子,上置杆用于与外部测试端子连接,当各绝缘子的底端限位于下承座内时,各绝缘子的上端搁置于上置杆上并与上置杆压紧固定。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专用装置设计为上置杆、侧绝缘支架及下承座一整套装置,该装置直接将多个绝缘子的两端放置于上置杆与下承座之间,无需对绝缘子悬挂或手工缠线,相比于传统的技术方案,这种绝缘子交流耐压试验方式工作效率大大得到提升且很省力,其工作效率是传统方法的6至8倍,且具有取拿方便、便于收纳和运输等特点。

三、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绝缘子交流耐压试验专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提供的一种绝缘子交流耐压试验专用装置的正视示意图;

图3为图1提供的一种绝缘子交流耐压试验专用装置的右视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00、专用装置;10、上置杆;20、侧绝缘支架;21、上支杆;22、第一转动杆;23、第二转动杆;24、第一调节杆;25、第二调节杆;26、移动轮;30、下承座;31、卡位槽;40、调节螺纹件;50、磁铁。

四、实施例

以下结合附图的图1、图2、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绝缘子交流耐压试验专用装置,所述专用装置100包括上置杆10、至少1个侧绝缘支架20、至少1个下承座30,所述下承座30设置于地面上,各所述侧绝缘支架20固定于所述上置杆10,各所述下承座30的一侧设有接地端子,所述上置杆10用于与外部测试端子连接,当各绝缘子的底端限位于所述下承座30内时,各绝缘子的上端搁置于所述上置杆10上并与所述上置杆10压紧固定,所述上置杆10及所述下承座30均为导电材料。所述上置杆10上设有导线连接端子。优选的,所述导线连接端子位于所述上置杆10的中间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绝缘子交流耐压试验专用装置,通过将专用装置100设计为上置杆10、侧绝缘支架20及下承座30一整套装置,该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直接将多个绝缘子的两端放置于上置杆10与下承座30之间,无需对绝缘子悬挂或手工缠线,相比于传统的技术方案,这种绝缘子交流耐压试验方式工作效率大大得到提升而且很省力,使用该绝缘子交流耐压试验专用装置检验检测绝缘子的工作效率是传统方法的6至8倍,且具有取拿方便、便于收纳和运输等特点。

进一步,各所述下承座30内设有多个用于对各绝缘子的底端进行定位的卡位槽31。所述下承座30可设计为槽钢。

通过各绝缘子的底端进行定位,避免了传统方法带电检验检测中瞬间倾倒的可能性,以及这种可能性所带来的电力安全事故和瓷件绝缘子的感观损伤,避免了因绝缘子左右摇摆所造成的在交流耐压试验中产生间隙放电和电弧放电等现象,避免了人身伤害事件以及对检验检测设备的安全隐患,避免了因传统检验检测试验方法的缺陷对绝缘子产生的深层绝缘破坏。

进一步,所述下承座30的个数为2个,2个所述下承座30分别对称位于所述上置杆10的两侧。

通过将2个所述下承座30分别对称位于所述上置杆10的两侧,以便一次测试更多的绝缘子。

进一步,各所述下承座30两端的底部设有用于调节高度的调节螺纹件40。

通过在所述下承座30两端的底部设有用于调节高度的调节螺纹件40,以免地面不平整发生晃动对测试的干扰。

进一步,所述侧绝缘支架20的个数为2个,2个所述侧绝缘支架20分别固定于所述上置杆10的两端,所述侧绝缘支架20的高度可进行调节。其中左右两侧绝缘支架可以上下伸缩,为了满足不同的绝缘子长度。其中所述侧绝缘支架20的个数为2个,2个所述侧绝缘支架20分别固定于所述上置杆10的两端,以增强整体结构的稳固性。

进一步,各所述侧绝缘支架20包括第一转动杆22、第二转动杆23及长度调节装置,所述第一转动杆22的上端和第二转动杆23的上端同心转动固定于所述上置杆10上,所述第一转动杆22、第二转动杆23之间设有长度调节装置,所述第一转动杆22的下端和第二转动杆23的下端设置于地面上。

进一步,所述长度调节装置包括第一调节杆24及第二调节杆25,所述第一调节杆24和所述第二调节杆25均与地面平行,所述第一调节杆24的一端固定于第二转动杆23,所述第二调节杆25的一端固定于第一转动杆22,所述第一调节杆24等距设有多个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调节杆25上设有一个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与各所述第一定位孔相对应,当将所述侧绝缘支架20调节到合理高度时,所述第二定位孔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定位孔同轴线对应,可插入插销使得所述第一调节杆24和所述第二调节杆25相互固定。

进一步,所述专用装置还包括多个磁铁50,各所述磁铁50吸附固定于上置杆10上,当各绝缘子的底端限位于所述下承座30内时,各绝缘子的上端搁置于所述上置杆10上并通过各所述磁铁50与所述上置杆10压紧固定。当然各绝缘子的上端可通过其他任何可替代的等同技术方案,与所述上置杆10压紧固定。

通过磁铁对该绝缘子进行固定,便于对绝缘子进行拆卸。

进一步,所述上置杆10为磁性导电材料。

通过将上置杆10设计为磁性导电材料,避免了磁铁50的重复设计,更加有利于随意调节距离和位置。

进一步,各所述侧绝缘支架20还包括上支杆21及移动轮26,所述第一转动杆22的上端和第二转动杆23的上端同心转动固定于所述上支杆21的下端,所述上支杆21的上端固定于所述上置杆10上,各所述转动杆的下端设有移动轮26。

通过在各所述转动杆的下端设有移动轮26,便于对所述专用装置进行搬运。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为:当将各绝缘子的底端限位于所述下承座30内时,将各绝缘子的上端搁置于所述上置杆10上并通过各所述磁铁50与所述上置杆10压紧固定。各所述下承座30的一侧设有接地端子,所述上置杆10用于与外部测试端子连接,对上置杆10施加高压电即可进行测试。

此外该装置不仅适用于棒式、支柱绝缘子,也适用于悬式绝缘子,把悬式绝缘子如上图放置在下承座30中,悬挂支架上端的上置杆10可设有带试验端子的圆孔,当检测悬式绝缘子时给孔内插入试验端子,连接导线,另一端用试验鳄鱼夹接到悬式绝缘子的球头端。这样确保检测试验安全可靠,工作效率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五、附图:

图1

图2

图3

参考文献:

[1]尹航,兰柏,高胜军,《水电与抽水储能》悬式绝缘子交流耐压试验新方法,2017年;

[2]张恒,田茂光,文定江,周宗池,刘建军等,《万方网》悬式绝缘子交流耐压测试架,2017年;

[3]周小成,顾菊明,顾文达等,《内蒙古电力技术》一种交流耐压检测装置,2016年;

[4]李小建,徐肖伟,孙伟忠,黄龙,钟建明,《云南电力技术》盘形悬式绝缘子绝缘性能的检测与判定,2013年;

[5]唐洪良,邵双,孙磊,《电工技术》直流架空输电线路悬式陶瓷绝缘子故障诊断,2011年;

[6]黄兆龙,《华东电力》悬式绝缘子交流耐压试验架,1985年。

作者简介:

郭鹏飞(1983.3),男,兰州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大学本科学历,现任中铁电气化(武汉)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

拥有五年铁路电力、牵引供电专业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技术经验,三年铁路电力、牵引供电专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经验,七年电气设备检测试验现场技术经验,五年电气设备检测试验项目管理经验,三年区域项目市场开发、项目管理经营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