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学困生转化对策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小学英语学困生转化对策的研究

杨小卫赵婷

陕西省彬县新堡子学区杨小卫陕西彬县幼儿园赵婷

【摘要】作为一名长期在教育第一线执教的小学英语教师,面对班级中的英语学困生,其实也有些许无奈,但是有些教师认为学困生是一种甩不掉的包袱和负担,是极其错误的想法;每一位学生的能力、兴趣、爱好、情感意志、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对统一知识的接受、理解、消化程度是不同的,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学困生;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调查走访,在此谈谈个人见解。

【关键词】形成原因转化对策

小学高年级已经不可避免地出现学困生,这些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障碍。例如:记不住单词的拼写,记不住单词的意思,多种时态混淆,重点句型不会运用等。英语书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天书,他们不想去看,即使看了也看不懂。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恶性循环,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继而失去自信心,放弃学英语。这也是造成小学英语课堂两级分化最主要的原因。因而改变学困生的窘态,对于班级英语的均衡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合理而有效的转化这些学困生的方法也日趋重要。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1、学困生都比较懒;

对学困生来说,成绩比较差,惰性是重要原因。他们有一种不良的学习习惯,表现在课堂上总是消极听讲,学困生在课堂上经常想其他事情、发呆、讲空话或者做小动作,不少学困生对教师布置的作业想做,但抱着应付的态度,抄袭甚至懒得做。有些稍难一点的需要思考一下的问题,不愿去思考,有时还埋怨教师对所教的知识要求太高,难以接受。

2、没有很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任何一门外语的学习都需要具备两个条件——语言环境和语言学习的连续性。小学英语每周仅开设3—4课时,这对于一门外语的学习来说,时间过短,再加上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学习英语外,其它情况下几乎得不到习得英语的环境,因而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3、没有形成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在小学阶段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养成对学生以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需要老师和家庭的共同培养。小学生上课注意力容易分散,爱做小动作,教师要多观察、多发现、多教育。课后小学生经常忘记去做家庭作业和复习学习内容,家长要认真督查,做好辅导。包括家长还要让孩子养成预习的好习惯。而在小学阶段,一些家长常年在外打工,孩子成了留守儿童,或者一些家长认为小学期间问不问重要性不大等等一些家庭因素导致家庭教育跟不上,使得孩子不但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而且还产生了偷懒、说谎、抄袭等坏毛病。这也是学困生形成的另一因素。

4、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从调查表可以发现,70%的学困生在课堂上无法专注地听老师讲课,这说明他们的有意注意能力急需培养。60%左右的学困生记忆能力比较弱,对学过的知识记不住或遗忘较快。在学困生的发展过程中智力因素固然重要,但非智力因素更不可忽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教学失误积累所致。对于学困生,很多人只盯着智力因素,而一直轻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其实是教学的一大失误。很多学生在学习上遇到较大困难与非智力因素有紧密的关系。学困生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就跳过不读或胡乱读一下,经常拖拉作业,遇到难题就依赖别人,60%的学困生只对机械的抄写感兴趣。这些数据表明他们怕学、厌学,绝大多数是学习目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导致的。

5、教师的个人素质;

部分教师对本班的学困生关注不够或者即使发现了学困生但没有正确的引导,在课堂教学上一视同仁。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不是谈心、辅导和教育,而是批评、打击甚至恶语中伤,导致学生害怕和畏惧学习,结果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贻误了转化的时机,学生最后是破罐子破摔。另外,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课堂气氛沉闷,重难点剖析不到位,对学生的评价总是缺乏激励性的语言,这些情况也是导致学困生产生的直接原因。

二、学困生转化对策;

1、培养学困生学习英语兴趣、逐步提高;

有一位教育家说:“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兴趣,那就如同苦役在身;如果教师的教学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那就如同把苦役施加于学生。”可见,没有兴趣的学习,哪怕是最轻的负荷,也会成为最重的负担。要转化英语学困生,关键就是找到他们学习兴趣点,激发他们的兴趣,点燃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具有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首先,我们要针对学困生的年龄特点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在低年级的课堂上,我们可以多穿插一些songs,poems或chant来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在高年级的课堂上,我们可以组织一些以小组合作形式的有意义的课堂活动让学困生参与,激发他们学英语的积极性。其次,课堂上所教的内容要与生活实践挂钩,鼓励学困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交际中,尝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成功的喜悦。再次,我们可以多创设英语交流的环境,鼓励学困生参与英语表演,让他们在展示中体会到胜利的喜悦,让他们在学中乐,在乐中学,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就培养起来了。

2、对学困生分层次、因材施教;

学困生的英语基础知识积累少,差距大,所以教学不能一概而论,必须兼顾他们的自信心。

(一)教学目标适当降低。教师在设计学习目标时,既要满足尖子生的求知欲望,又要顾及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可设计最高目标和最基本目标。对学困生的要求是只要达到最基本目标即可,同时也要鼓励他们逐渐向最高目标奋进。

(二)课堂提问要有阶梯性。老师的提问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为了让学困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回答问题,积极参与学习,使他们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老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有阶梯性、层次性,难度大的留给基础好的学生,容易问答的问题要启发学困生敢于回答,使他们的思维也活跃起来,有机会参与到学习当中去,表现自我,同时也鼓励他们勇于向难题挑战。

(三)练习设计要顾此及彼。课堂练习的目的是让全体同学都有收获。教师在设计练习日时既要有基础题,又要有机动题。学困生只要求完成基础题即可,这样做满足了他们学习愿望,使他们感觉到学习不是深不可测的,让他们充分意识到“我也行”。

(四)四人小组互帮互学。班级前后座位成立四人学习小组,这个小组既是课内的学习小组,又是课外的学习小组,大家互帮互学,共同进步。上课时他们是partners下课时他们就是互助小组,学困生遇到不懂的问题与小组同学共同讨论、研究,这样做就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信心,由以往单纯的旁观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他们在同纽同学们的互帮下获得成功,并将此转变为进一步学习的强大动力。

(五)老师要勤于辅导。每当全班同学自学时,老师的目光总是停留在学困生身上,不时为他们点拔、指导、答疑。课下老师还要经常为他们查缺补漏。为他们自学扫清障碍,铺平道路。

3、重视对学困生的评价和激励

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我们的学困生更不例外。传统的教学评价形式单一,学困生无法从中得到激励和鼓舞,久而之久便产生了自卑和自暴自弃。采用多元评价机制,就为我们的学生创造了更多成功的机会,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成功,让学生自信,自豪,让他们逐步体验到学习英语的乐趣,为他们学好英语奠定了基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困生的转化,亦非一日之功。这就需要我们首先充分认识到英语学困生转化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并与学困生一起共同克服在转化过程中遇到的重重障碍。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如果每个教师时时注意学困生情感障碍的消除,认知结构缺陷的弥补,记忆方法的纠正,给予其适时的帮助,学困生将不再是学困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让我们永远记住陶行知先生的这句名言,给学困生以更多的热心、诚心、耐心,使一块块璞玉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