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左氧氟沙星化疗方案治疗肺结核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含左氧氟沙星化疗方案治疗肺结核疗效分析

李佳丽

李佳丽

(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500)

【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应用含左氧氟沙星化疗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肺结核患者60例,采取随机分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痰菌转阴情况及病灶吸收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56.67%(P<0.05)。观察组痰菌阴转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阴转率70.0%,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左氧氟沙星可对有效缩短痰菌转阴和病灶吸收时间,改善肺结核抗结核效果显著。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化疗;肺结核;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5-0052-02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慢性传染病,在结核病中尤以肺结核最为常见。肺结核由结核菌引起[1]。结核病的早期阶段,组织破坏较少,病灶内结核菌代谢旺盛,大多数抗结核药物可发挥杀菌或抑菌作用,故应抓紧此阶段进行治疗。现对我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应用含左氧氟沙星治疗方案效果显著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肺结核患者60例,采取随机分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2~63岁,平均年龄35.5±2.5岁;痰菌阳性14例,痰菌阴性16例。观察组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1~62岁,平均年龄36.5±3.5岁;痰菌阳性13例,痰菌阴性17例。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新发初治涂阳采取2HRZE(S)/4HR;即每日应用异烟肼0.3g,利福平0.45g,乙胺丁醇0.75g,吡嗪酰胺1.5g,每日3次;治疗至2个月末,痰菌仍阳性,应延长1个月强化期,缩短1个月继续期。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氧氟沙星0.2g,口服,2次/d。强化期3个月,巩固期6个月,9个月为全程。

1.3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对所有患者进行痰细菌学检查,对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进行观察记录。疗效判定标准:明显吸收:痰结核菌检查为阴性,X线发现肺部病变区域恢复至正常,空洞已经完全的闭合,6个月未复发[2];吸收:痰结核菌检查改善但未变阴性,X线发现肺部病变区域无改变,空洞缩小未再次扩大;无效:没有达到以上标准。总有效率=(明显吸收+吸收)/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对所有数据结果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数据分,P<0.05表示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

对照组患者30例,明显吸收12例(40.0%),吸收5例(16.67%),无效13例(43.33%),总有效率为56.67%;观察组患者30例,明显吸收19例(63.33%),吸收6例(20.0%),无效5例(16.67%),总有效率为83.3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56.67%,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两组患者痰菌阴转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30例,阴转时间<3个月16例,4~6个月3例,>9个月1例,>12个月1例,治疗结束时痰菌阴转21例(70.0%),无效9例(30.0%),总有效率为70.0%;

观察组患者30例,阴转时间<3个月阴转18例,4~6个月4例,>9个月2例,>12个月2例,治疗结束时痰菌转阴26例,失败4例(13.33%),总有效率为86.67%;观察组痰菌阴转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阴转率70.0%,观察组阴转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肺结核感染通过呼吸道传播,病人在谈话、咳嗽、喷嚏时结核杆菌随飞沫排出,干燥后随尘埃在空中飞扬,吸入空气中带菌的尘粒,吸入带结核杆菌的飞沫造成感染。随空气微粒吸入的结核杆菌,沿气管-支气管树到达呼吸细支气管和肺泡,为巨噬细胞所吞噬,形成结核感染。结核病的早期阶段,组织破坏较少,病灶内结核菌代谢旺盛,大多数抗结核药物可发挥杀菌或抑菌作用,故应抓紧此阶段进行治疗。坚持按计划规则服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3]。

化疗方案的组成应以杀菌药为主,抑菌药为辅,标准短程化疗方案必须选择三种杀菌药,其中二种必须是全杀菌药组合,即强化必须有H、R、Z三种基本的核心药,全程的强化期和继续期都必须有H和R二种核心药,国际规定将此化疗方案简化为阳RZ/4HR,在此核心方案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药物,改变用药剂量和次数,延长或缩短强化期和继续期。左氧氟沙星为喹诺酮类药物,是氧氟沙星的左旋异构体,口服吸收迅速,服药后1h血药浓度达3.27μg/ml,达峰时间1.05±0.17h。服用左氧氟沙星4h后痰中药物浓度平均4.44μg/ml,高于同期平均血液药物浓度1.89μg/ml,证明本品在体内吸收后渗透入支气管-肺屏障的浓度极高[4]。而且,该药的副反应发生率只有2.77%。左氧氟沙星良好的抗菌活性、优良的药物动力学和较高的安全性以及与其他抗结核药间的协同作用,以至于左氧氟沙星正逐步替代氧氟沙星而成为耐多药肺结核的主要化疗药物。

本研究中,含左氧氟沙星化疗方案能在短时间内缩短患者的痰菌转阴时间,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妍.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化疗方案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疗效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4):754-755.

[2]祝斌,汪政文,金柱.含左氧氟沙星化疗方案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疗效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58-59.

[3]赵冠人,马俊,冯端浩.含左氧氟沙星化疗方案治疗肺结核的系统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12):1064-1068.

[4]蔡红英,何祥金,董泽波.含左氧氟沙星化疗方案治疗肺结核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2):258-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