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的疗养护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的疗养护理研究

王银周爽张微

(战略支援部队兴城疗养院125100)

摘要:目的探讨疗养护理干预在老年人功能性便秘调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8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4例老年功能性便秘疗养员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全面的疗养护理,64例老年疗养员排便型态基本恢复正常,焦虑等不良情绪消失,对疗养护理的满意度达到100%。结论全面细致的疗养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效果,提高老年疗养员及其家属对疗养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疗养;护理

功能性便秘(functi0nalc0nstipati0n)是一种排除肠道、全身器质性病因的功能性疾病,是由于生活规律改变、情绪抑郁、饮食因素、排便习惯不良等因素所致的原发性、持续性便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慢性便秘类型,又称其为习惯性便秘或单纯性便秘。随着现代化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功能性便秘的患病率逐年增多,成为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某些心脑血管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的诱发因素。据流行病学统计,老年人的功能性便秘患病率约为20%,远高于其他年龄段的平均患病水平,其中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患病率高达80%[1]。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功能性便秘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现抽选我院64例老年功能性便秘疗养员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疗养护理干预在老年人功能性便秘调理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2014年8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4例老年功能性便秘疗养员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疗养员31例,女性疗养员33例,年龄59~75岁,平均年龄(65.3±2.2)岁。

2相关因素

2.1年龄因素

人的成长过程可影响肠道的排泄功能。大多数功能性便秘者都是老年人,年龄增大导致口渴感觉功能下降,在体内缺水时也不易感到口渴,这使得老年人肠道中水分减少;同时老年人的肠蠕动减弱,粪便在肠道滞留时间长,导致便秘。

2.2饮食习惯

由于饮食结构不合理,饮食过于精细少渣、缺乏食物纤维,消化道缺少生理刺激物,肠道正常菌群数目减少,肠内容物通过时间延长,水分被过度吸收,液体量摄入不足等均可引起便秘。老年人因卧床时间较长,食欲下降,摄人食物及水分较少,肠内容物不足以刺激正常肠蠕动;另外,疗养员家属为使疗养员早日康复,给予高脂、高蛋白、低纤维饮食,饮食中纤维素含量低、液体摄入量少于500ml,导致粪便在肠道内移动缓慢、排粪干燥,形成硬便,直肠部产生饱胀感或下坠感,排便更费力。

2.3生活习惯

适量活动能维持肌肉张力,刺激肠蠕动,有助于维持正常的排便活动。缺乏足够日常活动量的人,可因腹部或盆部肌肉张力减弱而导致排便困难。有的老年人没有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甚至害怕排便,经常抑制便意,形成恶性循环。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睡眠不足,持续高度精神紧张状态等,亦可造成结肠的蠕动失常或痉挛性收缩,因而造成便秘[2]。

2.4心理因素

精神抑郁或过分激动,使条件反射发生障碍,高级中枢对副交感神经抑制加强,使分布在肠壁的胸腰支交感神经作用加强,因而产生便秘。很多老年人由于长期患病卧床,某些患者为尽量减少陪护人员负担,常常自主减少进食、忍住便意,因此逐渐产生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心理,导致神经调节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兴奋,出现胃肠蠕动减弱,导致大便水分被再吸收而干结,更增加排便困难。

2.5环境因素

排便是一件非公开的事情,长期患病卧床者被迫只能在床上排便,他们自觉隐私暴露、姿态不雅或担心排便声音和粪便气味传出去,造成心理和生理功能紧张,抑制排便。另外,卧床患者对床上使用便盆不适应,也可导致便秘。

3护理措施

3.1心理护理

帮助患者克服自卑心态;加强心理健康宣教,建立积极应对策略;缓解负性情绪,重建康复信心;优化疗养环境,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3.2饮食护理

3.2.1充足的水分摄入

多饮水,尤其每天清晨饮1杯温开水或盐开水可有效改善便秘。但应注意饮水技巧,即饮水宜大口多量,晨起空腹饮温开水300~400ral,分2~3次饮尽,每日摄入充足的水分2000~3000ml。

3.2.2摄取足够的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具有亲水性,能使食物残渣膨胀并形成润滑凝胶,达到增加粪便容积、刺激肠蠕动的作用。因此,便秘患者可增加干豆及粗粮类含膳食纤维多的食物的摄入。

3.2.3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定时进餐,且饮食要冷热适当,不可过冷过热,不可进食高盐食物,不偏食,避免过食辛辣、煎炸、甜食、零食、浓茶等饮食,勿暴饮暴食。合理搭配食物,增加食欲,适当增加花生油、芝麻油等摄入以润滑肠道。苹果和柿子含有较多鞣酸可导致便秘,不宜多食。

3.3建立规律的排便习惯

规律的排便习惯有助于预防便秘。功能性便秘的患者,应指导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即无论有无便意,每天均应定时排便,排便时注意力集中,排便最佳时间是早餐后,蹲厕时间一般10~20min为宜。便秘者应避免过久无效排便,以免导致脱肛、痔疮等。

3.4保持一定活动量

适当的体育运动对于缓解功能性便秘有一定的疗效。早晚饭后行走30~60min,保持站立,顺时针按摩腹部10~20次,然后左右转动腰骶部,上床睡觉前进行下蹲10次训练可有效缓解便秘。

3.5用药指导

指导或协助患者正确使用简易通便法,如使用开塞露、甘油栓等。并在药物注入直肠内后尽量保留药物,观察用药后疗效。向患者解释长期使用缓泻剂的后果及可能会引起便秘的药物,让患者尽量避免使用。

3.6记录大便的次数、性状及颜色

3.7并发症处理及护理

功能性便秘可能对全身健康状况有影响,甚至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过度用力排便,可引起心脑血管意外,如心绞痛、袭击梗死,需要积极医疗干预抢救;较长时间蹲位排便后站起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而晕厥和跌倒,重在预防跌倒发生;合并前列腺增生者可因粪便滞留压迫致排尿困难和尿潴留,需及时导尿;严重便秘可使老年人已薄弱的腹壁发生各种类型腹壁疝或加重疝的病情,需手术治疗[3]。

4结果

经过全面的疗养护理,64例老年疗养员排便型态基本恢复正常,焦虑等不良情绪消失,对疗养护理的满意度达到100%。

5结论

全面细致的疗养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效果,提高老年疗养员及其家属对疗养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红琴.老年功能性便秘的护理干预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2015(2):99.

[2]高素华.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8):181-182.

[3]胡卫霞.3l例老年人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5(13):2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