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临床作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急诊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临床作用分析

阙兰兰邱艳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四川南充637000)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优质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抢救期间护理方式差异分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急救成功率、进出急诊室所需时间、并发症率与护理满意度均存在明显差异,且观察组各项更理想(P<0.05)。结论:临床予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急诊效果,该法深受临床欢迎,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诊优质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抢救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5-0211-02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导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是中老年人群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1-2]。该病具发病快与死亡率高等特点而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中提供优质护理干预以提升抢救成功率在临床显得尤为重要。我院本次对收治的12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症过程中分别予以不同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2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期间依据护理方式差异分组,其中60例予以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本组男、女性例数分别为32、28例,年龄范围在32~78岁,(57.2±2.6)岁为年龄平均数;其余62例予以急诊优质护理干预,设为观察组,本组男、女性例数分别为33、29例,年龄范围36~77岁,(58.1±2.3)岁为年龄平均数。两组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3]。两组上述各项数据差异不大,无统计学价值(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予以常规急诊护理。主要包括院前抢救、建立静脉通道、心电监护、吸氧治疗等。在患者未进急诊室前即对其予以抢救,并为其打通静脉通道以维持生命体征,救治过程中抓好生命体征的监护与吸氧治疗等,确保急救安全。

1.2.2观察组:予以优质急诊护理。①接到急诊电话即开始进行对应的急救准备工作,包括急救药品、器材与手术相关器械等的准备。②患者入院后,即对其开通绿色通道,同时加强对其的心理护理。突发病症后,患者普遍存在担忧与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应及时予以心理疏导,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让其充分感受到来自外界的关爱,以积极乐观的心态主动配合医护工作。③患者进入急诊室,立即为其建立静脉路与面罩吸氧治疗;同时为患者采集静脉血以行血常规与心肌标志物检测,并密切观测其生命体征;急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配合急诊医生工作,做好心电图检测与生命体征的监护,并对急救护理的相关工作进行记录。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急救成功率、进出急诊室所需时间、并发症率与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采用自拟的问卷调查表,以满意、较满意与不满意为选项,总满意度为满意率与较满意率之总和。

1.4统计学

SPSS16.0软件,计数与计量资料分别用%与(x-±s)构成,χ2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进出急诊室所需时间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进出急诊室所需时间分别为(40.32±3.46)min与(55.68±7.48)min,组间差异较大(t=14.633,P<0.05)。

2.2两组急救成功率、并发症率与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急救成功率、并发症率与护理总满意度分别为90.32%、4.84%与93.55%,对照组此三项分别为75.00%、18.33%与80.00%,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

表两组急救成功率、并发症率与护理满意度对比表[n(%)]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国际上公认的急性心血管疾病,其病情危急,病死率高,近年来,该病患者日趋年轻化,且病死率达10%~13%,是导致心源性死亡的重要原因[4-5]。患者临床多表现为剧烈持久的胸骨疼痛,并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提升与心电图进行性变化,该病致病原因较多且复杂,患者情绪波动大、过度劳累、暴饮暴食、吸烟酗酒等因素均可诱发该病,但多发于患者冠状粥样硬化狭窄的基础上,并在上述因素的诱导下引起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使得斑块表面由形成血块,并突然阻塞冠状动脉管腔而导致心肌缺血坏死。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较快且病死率较高,科学规范的急诊救护可有效提升急救成功率。

我院本次对观察组患者予以了急诊优质护理,通过加强术前准备、开通绿色通道、心理护理、缩短出诊时间与及时面罩吸氧、生命体征的监护等一系列优质护理干预,有效地防止了意外发生与提升了急救成功率。本次结果显示:两组急救成功率、进出急诊室所需时间、并发症率与护理满意度均存在明显差异,且观察组各项更理想(P<0.05)。可见:临床予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急诊效果,该法深受临床欢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颖,赵婷,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13-15.

[2]陈淑芳,吴洁华,何亮,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5,21(29):86-87.

[3]张艳,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0):119-121.

[4]荆桂荣,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3):298-299.

[5]黄春华,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4):667-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