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使用辛伐他汀后血清基质蛋白酶9及C反应蛋白含量的变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3-13
/ 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使用辛伐他汀后血清基质蛋白酶9及C反应蛋白含量的变化

许承斌丁明霞杨爱建

许承斌丁明霞杨爱建(天津市大港油田总医院天津300000)

作者简介:许承斌(1972.12-),男,河北隆化人,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内科。

【摘要】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基质蛋白酶9(MMP-9)及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影响。方法:53例ACS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测定治疗前、治疗4周后CRP和MMP-9水平。结果:2组治疗前CRP和MMP-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RP和MMP-9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观察组CRP和MMP-9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CRP和MMP-9水平。

【关键词】辛伐他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RP;MMP-9

【中图分类号】R5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9-0203-0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冠心病急症,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完全或不完全闭塞血管,造成血管支配区域心肌缺血或坏死[1]。研究表明,基质蛋白酶9(MMP-9)参与了血管的再生及炎症反应等病理过程,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是引发ACS的主要原因,粥样斑块炎症反应则是导致斑块破裂的关键环节[2]。C反应蛋白(CRP)是反应机体非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可预测冠状动脉时间的危险程度,简介反应斑块稳定性[3]。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能显著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内皮功能、提高斑块稳定性、预防血栓形成等,从而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率、致死率[4]。本研究通过测定ACS患者辛伐他汀治疗前后MMP-9和CRP水平变化,从而探讨辛伐他汀对炎症抑止和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天津大港油田总医院内科住院ACS患者106例,诊断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世界卫生组织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和命名标准[5]。其中男70例,女36例,年龄34-77岁,平均(67.15±4.72)岁,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2例,2者在年龄及性别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入选者除外急慢性炎症、结缔组织病、肿瘤、风湿性心脏病及肝肾疾病等影响CRP水平的因素。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制剂、抗凝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硝酸酯类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扬子江药业,国药准字H20000635)20mg,每晚1次口服,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集空腹肘静脉血5ml,离心后取血清,于-20OC保存。CRP测定用免疫比浊法,MMP-9测定用定量夹心酶免疫分析技术,试剂盒由Axis-ShieldPoCAs(NORWAY)公司提供。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ⅹ±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组CRP和MMP-9水平测定结果见表1。2组治疗前CRP和MMP-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RP和MMP-9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观察组CRP和MMP-9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ACS是冠心病急症之一,包括不稳定心绞痛、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其发病机制为各种内外因素作用下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引起斑块破裂,在动脉损伤处凝血机制被激活、血栓形成,使受累冠状动脉短期内狭窄加剧或完全闭塞,血流减少或中断,心肌氧供需失衡,造成心肌缺血甚至坏死[6]。ACS的发生与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密切相关。细胞外基质是冠状动脉斑块纤维帽的重要成分,决定斑块的稳定性,研究发现MMP-9与斑块的稳定性显著相关[7]。MMP-9是笑话细胞外基质的重要蛋白酶类,通过消化纤维帽成分从而破坏斑块结构,加速斑块破裂。研究表明,炎症在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粥样斑块的稳定性和自然进程[8]。CRP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炎症标志物,其水平的升高提示急性冠脉事件发生危险地增加[9]。研究显示CRP浓度时心绞痛患者发生急性冠脉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10-11]。炎症引起巨噬细胞活化后产生的白细胞介素,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并诱导肝细胞等产生大量CRP,后者与脂蛋白结合,激活补体系统。通过终末复合物和终末蛋白的增加与作用的加强,引起血管内膜损伤。CRP与单核细胞和粒细胞所含的CRP受体结合后,产生大量细胞因子,也是引起血管损伤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粥样斑块的肩部最易破裂,是该部CRP大量聚集的后果[9]。近年来,他汀类药物调节血脂外的作用备受关注,辛伐他汀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早期应用能够抑制血管内皮的炎症反应,稳定粥样斑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抑制血小板激活、降低血粘度、抑止凝血和抗血栓等作用[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RP和MMP-9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辛伐他汀能明显降低ACS患者CRP和MMP-9水平,从而减轻ACS患者炎症反应,减轻心肌损伤作用,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同时本研究提示CRP和MMP-9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血清学指标,他汀类药物可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参考文献

[1]陈世得,刘唐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J].医学综述,2008,14(17):2682-2685

[2]郭红,陈洪波.不稳定心绞痛血清炎性标志物测定的临床意义[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3):404-405

[3]周亮,闻平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炎性相关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12(8):77-79

[4]宋军,吴爱凤等。他汀类药物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机制与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07,2(2):63-64

[5]ACC/AHGuidelinesforthemanagementofpatientswithunstableanginaandnon-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AreportofAmericancollageofcardiology/Americanheartassociationtaskforceonpracticeguidelines[J].AmcollCardiol,2000,36(3):970-1062

[6]胡艳,吕安林等.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8,11(3):234-235

[7]陈燕,陈慧.基质蛋白酶9与易损斑块[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7,16(1):96-98

[8]张运,陈文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机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28(1):3-5

[9]范忠腾,蒋金发.血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关系[J].心肺血管病杂志,2008,27(5):3276-278

[10]涂江红,刘瑞祥.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2,12(2):91-92

[11]钱惠东,苏伟等.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6,10(4):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