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是一种趋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是一种趋势

张红飞

江苏盐城市泽夫中学张红飞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如果按着中等生上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的局面.优等生没有了动力,冒不了尖,而后进生连最基本的知识也掌握不了,给以后的学习和相关科目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我建议实施分层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独特个性,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全面发展学生能力.

分层教学的五个基本环节是:学生分层、目标分层、施教分层、测试分层、评价分层.

一、学生分层

摸清学生层次,是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前提.学生分层的依据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差异和学习可能性水平为主,即学业成绩和潜在的学习能力为主,但不忽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先天因素、兴趣爱好、家庭条件等非智力因素,学生分层的途径是课堂教学、课余观察、家访查档及与其它学科教师的会诊交流.在学生分层中需充分体现自主性原则,教师应注意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明白分组是动态的,可以根据其变化逐层递进,从而激励学生不断进取.

教师只有吃透学情,才能准确分清层次,然后按学习情况把他们分为高、中、低三种不同类型,并做到:

1.编位搭配合理.优中差生三组以及性格不同的学生的合理编位,对教学有着很大的影响,每个组内依据学生的性格合理搭配,使学生的性格互补,学习互助;

②不歧视差生,给学生讲清实施“双分”教学的意义,克服学生因分组而带来的心理压力.但这种分层也不是固定的,随着教学内容变化,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智能的变化,情感态度、意志品质发展而变化,所以学生的分层也是浮动的,据情而变,动态平衡.

二、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的教学成果,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且对教学活动起着明确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因此,根据学生个体情绪、兴趣、思维、意识等方面的差异,选择其最近发展区,灵活制定教学目标,体现多元性、差异性.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的思维发展水平制定出适合该组学生的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以充分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从认识知识的深度、广度,接受新知识的速度,练习、应用的强度等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将课程与每章节的教学目标分层时应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既能达到基本要求一致,又能鼓励个体发展.各层次学生最低要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中层学生要能进行比较复杂的分析和应用;对高层学生要求具有自学、探索、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能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实践.

在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我们怎么才能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呢?这在教学目标中也要有体现.兴趣也是一点一滴培养起来的.如果我们把这一点与教学目标结合,利用每一节课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我们就应该很容易成功了.当然,我们在教学中也要用自己的品格去影响学生.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多半是在学校教学中渐渐形成的.所以,我们老师的所做所为应该处处为人师表.在课堂教学中也由其重要.

三、施教分层

分层施教是分层递进教学中最关键、最难操作、而且也是最富有创造性的部分.应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不同层次学生能够异步达标.

1.备课分层.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时,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教学,根据学生原有知识的层次以及个性特征、心理倾向与学习能力,进行结构分层备课,结合课程要求确定共同的教学目标和不同层次的具体要求,明确在教学活动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知识、方法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上应达到什么样的层次,在能力的发展上应达到什么水平.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方面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

2.教学分层.分层教学必须更多地强调学生的自主性的学习,更多地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正确处理好“合层”与“分层”的关系,从教师引入课题的“合”,到学生剖析课题的“分”,再到师生一起总结课题的“合”,都要体现出精讲善练,内容安排恰到好处.为此,可把一节课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公共活动阶段,内容以全体学生的要求为标准,时间约20~30分钟.第二阶段的分层活动阶段,教师设计出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导学提纲,各层次学生通过自学、讨论、思考等方式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巡回辅导.高、中层以问题自主讨论活动为主,教师在必要时给予提示、点拨,教师则以指导底层学生活动为主.一方面解决底层学生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引导他们一起巩固练习.整个教学教程要做到人人积极参与、个个有所得益,最大可能地缩小在教师讲授时学生因接受能力的差别而带来的所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差别,使每个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充分发挥自己能动作用,完成各自不同的学习目标,达到因材施教目的.

3.提问分层.为了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便于课堂提问,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高层学生回答,简单问题优待低层学生,适中问题的回答机会让给中层学生,学生的回答有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

4.练习、作业分层.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能力,教师分层次选编基本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低层学生能完成课本上大部分练习和低组作业题,选做中层基础题;中层学生能完成书上全部练习和中组作业题,选做高组作业题;高层学生另外增加变式题和综合题.练习、作业可分成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全体学生都做,选做题由中层学生选做,高层学生全做.学生完成各层次相应练习和作业后选做高一层次的练习、作业.这样可解决以往统一习题、作业时高层学生“吃不饱”、中层学生“吃不好”、低层学生“吃不了”的矛盾.

5.辅导分层.对低层学生辅导主要是调动非智力因素,培养师生和谐感情,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面批学习作业,个别辅导重点突出,选题简单、基础;对中层学生增加综合性习题,鼓励拔尖;挑选高层学生进行数学竞赛辅导,主要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和灵活应变能力.

四、测试分层

为了反映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有效发挥测试的评估、激励以及导向的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测试的出题原则是:试题的难度必须适合多数学生的水平,即7:2:1.基础题约占70%,全体学生必做;提高题约占20%,高、中层学生做;拔高题约占10%,这种题型有较大的难度,供最高层次的学生做.当然,拔高题也可作为中、低组学生的附加题.这样高、中、低三层学生各有自己施展才能的空间.

五、评价分层

如果说教学目标分层是方向,课堂教学分层是技术,课后作业分层是巩固的话,那么学生评价分层就是动力.对学生学业的评价,既要善于发现好学生的潜在问题,更要尽可能地寻找到学困生的闪光点;既要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注和期望,更要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数学的潜能,确立自己的发展优势,选择自己的最佳发展区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获取成功的愉悦感.

1.让恰当的评价发挥激励作用.不要比较学生之间的好与坏,好的就表扬,差的就批评.如果你这样评价学生,差一点的学生就会不服气,那么他将对数学失去信心.所以,所谓恰当的评价应该是对学生的每一个进步(与自己相比)都要表扬,对每一个退步都应该帮其找寻原因,给予鼓励.

2.评价应该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情感进行评价.有的学生很用功的学习数学,但是成绩没有进步,这也应该表扬.可能是方法问题或是基础问题,老师应该给予正确的指导.有的学生成绩好点就骄傲甚至……,对这样的学生就应该及时给他挫折,让他知道骄傲永远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3.对学生要有全程的跟踪性评价.优生的作业中出现了一个好的方法,应该把它告诉给全班的学生,这不但对优生是一种表扬,也是对全班学生的一种激励,同时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更多的学生也得到了进步.对于差生做对的题目,或是一个题目中做对的步骤进行评价,告诉他:“你只要再这样想一想,就可以完全做对了.”这就是所谓的有的老师只批不改的所不能做到的一个有价值的评价.

4.对学生的评价要有综合性.对一个学生的评价不能只限于数学,在评价数学学科的时候还应该考虑到其它学科或是学生的其它爱好.从与数学无关或是关系不大的另一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让他们自己取自己所长补自己所短.

5.自己评,同学评,老师评相结合.学生自评是“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能够培养他们自我反思的习惯,提高自我评价感和责任感,引发自我激励”,学生自评可以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能促使他们进行交流,开拓视野,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当然,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仍需要教师的有益引导.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做好分层教学是实现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的重要保证.当然实行分层教学是一项整体教育改革,需在数学教学中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让分层教学更趋科学化、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