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刘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刘萌

刘萌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400016

摘要:建筑设计创新是指在传统设计理念的基础上融入更多新型设计元素和理论,而可拓思维模式实际上是一种系统性较强的创新模式。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好设计、施工以及这来那个之间的关系,通过新思维模式来解决问题,将可拓思维应用于建筑设计,能够促进建筑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建筑设计;创新;可拓思维模式

1建筑设计创新和可拓展思维模式之间的关系分析

可拓展思维模式即是指事物创新过程中形成的思维模式,其能够为事物的创新提供良好的帮助,促进创新或是设计工作的高效开展。可拓展思维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升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并提升设计的质量。可拓展思维模式涉及到了许多学科的应用,其中包括的思维学、创新学等。

目前,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设计的要求也在持续提升,可拓展思维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对于设计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建筑设计不仅要充分的满足其使用的要求,例如,安全性、稳定性要求。还要满足设计层面的要求,例如,对外观的要求以及审美的追求。因此,现代建筑设计与传统的建筑工程相比,在技术性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追求,这就是建筑设计创新的重点内容。在建筑设计创新的过程中,通过可拓展思维模式的渗透能够有效的改善设计方案单调、呆板的问题。为了使可拓展思维在建筑设计创新中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建筑设计人员必须通过逻辑思维以及非逻辑思维的应用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构建一个新型模式,并通过数据以及文字等形式将其清楚的表达出来。可拓展思维模式在建筑设计创新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设计方案的优化。设计人员必须改变传统的建筑设计思维模式,融入更多更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式,对设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应对。

2在建筑设计创新中可拓展思维模式的应用

可拓思维包括逆向思维、灵性思维、传到思维以及共轭思维等方面,在实际情况中,建筑设计与可拓思维的有效结合可以为建筑设计师带来新的灵感,在结合现代化居住理念的基础上,建筑设计会更加成熟化发展。下面将对上述几种思维方式与建筑设计的结合进行简单介绍:

2.1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可拓思维的组成部分,顾名思义,逆向思维模式是与原来思考方式相反的一种方式,是一种类似于“变异”的思维方式。在可拓思维中,常见的逆向思维方式有利用逆事元、利用反物元、利用非物元、利用逆蕴含、利用逆变换等,在这些思维中,已经有一部分应用在建筑设计的创新中了。例如:日本的一位建筑设计师在为老年人设计住宅的过程中,考虑到若是在住宅内部设计一些方便性的扶手,可能在心理上对老年人造成伤害,且对房子的美观程度也会产生影响,但是实际情况中却又不得不考虑到老人在走动时的安全问题,于是这位设计师在住宅内设计用储物柜或是装饰支架等物体来代替扶手,一方面能够让住宅看上去不失美观,另一方面也能够考虑到老年人的安全问题,这就是一种逆向思维与建筑设计有效结合的案例。除了在普通住宅中可以用到可拓思维,在错层建筑中也能够运用这种设计团。如:传统的错层楼梯、栏板以及栏杆等都是固定的,没有空间灵活性。为了增加室内空间的灵活性,设计师将楼梯、栏板以及栏杆等设计成可移动式的,位置不固定,方便移动,空间灵活性也扩大了不少。

2.2菱形思维

菱形思维模式是相对复合式的思维模式,包括收敛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从收敛到发散的过程中,可以衍生出多个菱形思维,这种思维模式与建筑设计的结合可以创造出新型建筑设计,让建筑设计更加符合现代化生活理念。应用菱形思维模式进行建筑设计创新,实际上是思维的先发散后凝聚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创新思路逐渐清晰,设计思路和方法都会随着思维的凝聚逐渐明确。但是菱形思维在与建筑设计融合到一起进行创新设计的时候,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对于发散性思维来说,并没有严格的规定,只要思维与现代化居住理念、生态化理念相结合,即可创造出适合人们居住的生活环境。而对于收敛性思维来说,必须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①目的性原则,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明确设计的目的、创新的目的,避免盲目创新而导致“徒劳无功”。②可操作性原则,建筑设计的创新虽然倡导的是打破或是改变传统建筑设计模式,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也应当注重其可操作性,过于“尖端”的创新设计会让施工过程无法按照设计图纸正常开展。

2.3传导思维模式

传导思维主要是指在一个事物转变后,另一个事物也随之发生转变,该思维模式强调的是逐渐传递的过程。在建筑设计创新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一个事物转变后并不能够直接解决现实问题的现象,但是在传导思维模式下,可以通过传导来将矛盾问题转变,通过另一种替代方式来解决矛盾。由此可见,将传导思维与建筑设计结合到一起,对建筑的创新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性作用。如:上海“新天地”的建设与传导思维模式的结合,成就了“新天地”如今的盛况。“新天地”的前身是石库门的建筑旧址,通过改造将餐饮、娱乐、商业等结合到一起,然后利用周边的天然环境修建了人工湖,成为一道景区,接着又建设了住宅小区,由于小区地址紧邻人工湖和“新天地”商业街,使得小区的房价高居不下,人们争先抢购,之后又在附件建设了办公楼、商业中心等,现代化的商业气息促使着“新天地”旅游、休闲、商业等方面的快速发展。由此可见,传导思维的合理利用可以促进多方面连锁性发展,一旦找到合适的契机,将会呈现出惊人的发展速度。因此,在建筑设计创新的过程中,设计师应当注重传导思维的使用,让建筑带动周围共同发展。

2.4共轭思维

共轭思维实际上是一种连通性思维。无论是哪个行业,任何事物都存在着正负之分、显潜之分、软硬之分以及虚实之分,上述几个共轭部分的相互转化实现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而共轭思维与建筑设计创新的结合,即是通过共轭部分的相互转化来了解建筑设计的现实形态,进而在现实形态的基础上找到可以促进建筑设计创新的积极手段。因此,在实际情况中,设计师应当立足于现实,通过共轭思维来找到创新过程中的问题突破口,将不利于创新的因素转换成有利的物质条件,促进创新过程的进步,以便设计出更加符合现代化理念的建筑物。如:东京体育馆的设计,既要保证不对周围环境及景观产生影响,又要在体育馆的周围创造出新的景观,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因地制宜,对当地的地形加以利用,将体育馆的一部分埋入地下,对露在地上的一部分加以设计,使体育馆看起来更加具备特色[5]。由上可知,体育馆外部的建设并没有遵循传统规则,而是通过共轭思维,将地形及环境对建筑的限制转换成建筑的独特之处,在运用可拓思维的基础上达到了创新目的。

结语

总之,传统的建筑设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在时代的“驱赶”下,必须要对建筑设计进行创新。建筑设计的创新之路并不简单,在创新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建筑设计师们应当站在发展的角度,有效利用可拓性思维,从全新的角度重新审视建筑设计,以便设计出满足人们心里需求的建筑。

参考文献

[1]黄洛然.关于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6):252.

[2]高义明.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05):107.

[3]邹广天.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07):1120-1123.